-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2025,47(10):2125-212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TPL)对胃癌顺铂(Dichloride diamino platinum,DDP)耐药细胞株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DP药物浓度递增(0、1、2、4、8、16、32 mg·L-1)的方法诱导胃癌SGC-7901 细胞耐药.采用CCK-8 实验方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水平,并计算DDP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定细胞的凋亡率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测定人GTP酶ERas(Recombinant human GTPase,ERas)、塞克斯特索马 1(Sequestosome 1,P62)、轻链3磷酸蛋白(Light chain 3 phosphoprotein,LC3)II/LC3-I、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 kinase B,p-AKT)、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mTOR、磷酸化自噬启动蛋白 1(Phosphorylated autophagy initiation protein 1,p-ULK1)、ULK1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GC-7901 对DDP耐细胞株(SGC-7901/DDP)与SGC-7901 细胞的IC50 比值为 4.33,成功构建耐药细胞株.与DDP相比,DDP+TPL2 μg·L-1 作用于SGC-7901/DDP细胞的IC50 值降低(P<0.05).与DDP组相比,DDP+TLP2 μg·L-1 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SGC-7901/DDP细胞相比,TPL2 μg·L-1+SGC-7901/DDP细胞中ERas和LC3II/LC3-I蛋白比值水平降低,P62 蛋白水平增加(P<0.05).与SGC-7901/DDP细胞相比,TPL2 μg·L-1+SGC-7901/DDP细胞中ERas、p-AKT、p-mTOR和p-ULK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TPL 2 μg·L-1可增强SGC-7901/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降低ERas蛋白表达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传导和细胞自噬有关.
-
2025,47(10):2129-2132,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PPF[顺铂(Cis-Diaminodichloroplatinum,DDP)、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化疗方案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3 月至 2024 年 5 月我院 84 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 42 例.对照组给予PPF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与治疗(9 周期)后免疫功能、血清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指标(miR-383、miR-497)、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疾病控制率 88.10%(37/42)较对照组 69.05%(29/42)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miR-383、miR-497 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肾脏功能损伤、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PP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能提高疾病控制率,促进循环miRNA指标表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2025,47(10):2133-2135+214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 113 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并给予鼻胃管法,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并给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对比两组人体测量学指标、认知功能、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体重指数、上臂肌肉周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评分、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能够改善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认知功能及肠道菌群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
2025,47(10):2136-2140, DOI:
Abstract: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香叶醇靶向MAPK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抗骨肉瘤的机制.方法:从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数据库下载人类软骨肉瘤相关基因数据集GSE16088数据集,其中GSE16088数据集中共有8例样本,其中健康人群4例、骨肉瘤患者4例,从铁死亡数据库筛选铁死亡相关基因并对香叶醇靶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从 TARGET 数据库中分析骨肉瘤中 MAPK1 与铁死亡核心调控子 GPX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的相关性.结果:通过 TCMSP数据库确认了香叶醇的38个可能靶点,通过铁死亡数据库确认出567个铁死亡相关基因;香叶醇靶基因与铁死亡相关基因取交集确认五个香叶醇靶向的铁死亡基因:HMOX1(Heme Oxygenase 1),MAPK1,TP53(Tumor Protein P53),PTGS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HRAS(Harvey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通过GSE16088数据集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MAPK1在骨肉瘤中显著高表达,TARGET数据库分析表明,骨肉瘤中MAPK1与铁死亡核心调控子 GPX4正相关.结论:香叶醇可能通过靶向MAPK1 调控铁死亡过程,从而发挥抗骨肉瘤的作用.
-
2025,47(10):2141-2143+2150,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联合延迟改良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对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患者皮瓣成活率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我院 2021年 1 月到 2023 年12 月70 例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患者分为两组(n=35),均进行延迟改良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对照组加以术后常规引流,研究组加以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引流,两组均进行为期 6 m的随访.术后记录并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创面清洁、肉芽组织出现、住院、创口愈合所用时间),术后 6 m评估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 1 m采取问卷评分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术前、术后 1 m分别抽取患者 3 ml静脉血,检并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研究组创面清洁、肉芽组织出现、住院、创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m研究组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各方面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可提高坐骨结节Ⅳ期压疮患者皮瓣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2025,47(10):2144-2146+2154,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4 年1 月至 2024 年7月期间我院因胸腰椎骨折行手术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46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的 4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度,术前、术后 1 d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4、IL-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以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麻醉药物追加次数明显较多,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较长(P<0.05);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术毕的研究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 1 d研究组IL-6、Cor、ACTH以及CRP水平比对照组低,IL-4、IL-2 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状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中,有助于提高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免疫功能,减轻应激反应.
-
2025,47(10):2147-2150,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低脉冲激光筛选法(Laser-assisted immotile sperm selection,LAISS)辅助筛选不动精子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3年 1 月至 2024年 6 月我科接收的 34 例男性不育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 50 例正常体检男性临床资料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取卵日是否获得活动精子进行分组,无活动精子者分为A组(LAISS行ICSI受精)、B组[尾部柔韧性测试(ICSI with sperm selected by sperm tail flexibility test,STFT)行ICSI受精],有活动精子者归为C组,比较 3 组受精后关键参数;分别采用伊红苯胺黑染色(Eosin-nigrosin staining,ENS)、低渗肿胀试验(Hypoosmotic swelling test,HOST)、LAISS和STFT检测对照组精子存活率.结果:A组、C组受精率均高于B组(P<0.05),C组优胚率高于A组、B组(P<0.05);精子存活率比较,ENS>HOST>LAISS>STFT,四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LAISS结合ICSI技术可有效筛选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逆行射精症患者存活不动精子,提升受精率.
-
2025,47(10):2151-2154,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加味沙参麦冬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3 年 7 月~2024 年 1 月期间于本院诊疗的 83 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 例)和研究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采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细胞因子[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 3 m后,采用EpicsXL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TL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GAS 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GAS水平、MTL水平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提高CAG的疗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胃肠激素水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2025,47(10):2155-2157+2161,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晚期肺癌患者(体能状态评分大于或等于 2 分(Performance Status Score≥2,PS≥2))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 2020年 5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晚期肺癌患者(PS≥2 分),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采用静脉化疗,具体用药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 天和第8 天)和顺铂(75 mg?m-2,第 1 天),每 1 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组(n=100)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术联合治疗,化疗药物剂量及用法与对照组一致,在完成化疗药物灌注后使用聚乙烯醇颗粒作为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 4 个月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和CA125 水平对比疗效、CEA和CA125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水平情况,1 年、2 年以及3 年的生存率.结果:治疗6 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较高(P<0.05);在CEA、CA125 水平方面,治疗4 个月后两组CEA、CA125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经过为期 3 年的随访,观察组 1 年、2 年以及 3 年的生存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 4 个月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对PS≥2 分晚期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在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同时提高生存率,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2025,47(10):2158-2161,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增快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 2024月 11 月至2025 年 4 月研究所在科室收治的首次置管行腹膜透析治疗,并在置管后 4-12 w内行腹膜平衡实验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 60 例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腹膜透析治疗 1 y时复查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时的肌酐清除率比值(Dialysate to Plasma Creatinine Ratio,D/Pcr值)与基线PET时D/Pcr值之差是否大于零分为升高组和未升高组.通过运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导致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并借助 R 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情况、透析时间、血镁以及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情况、透析时间以及ALB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 0.686.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以及ALB水平是影响腹膜溶质转运速率加快的关键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2025,47(10):2162-2164+216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病原谱构成及流行性、季节性特征.方法:选取 2020 年1 月~2022 年 12 月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 277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核酸,被动凝集法、胶体金法检测血清病原体抗体,统计各病毒阳性率及其季节性分布情况.结果:2778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测到 1008 例次呼吸道病原阳性,阳性率为 36.29%,病原体阳性病例以病毒为主,占比 73%,检出阳性例次前三位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9.5%),肺炎支原体(7.49%),乙型流感病毒(6.62%).2022 年呼吸道感染率为 40.17%,高于2020 年、2021 年的35.78%和 31.41%(P<0.05).春季呼吸道病原感染阳性率为 13.28%,明显高于夏季(8.1%)、秋季(8.03%)、冬季(6.88%)(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且具有明显的流行性和季节性特征,临床应依据这些特征,优化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2025,47(10):2165-2168,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术后血液流变与内皮功能特征对偏头痛和不明原因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4.1-2024.12 宜春市人民医院PFO并偏头痛/CS患者60 例,据病因分为PFO并偏头痛组(n=30)、PFO并CS组(n=30).所有患者行经皮PFO封堵术.对比两组术前、术后 3 m 血液流变学参数[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内皮功能特征[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分析术后血液流变学、内皮功能特征与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脑梗死灶变化的关联.结果:术前,PFO并CS组全血高/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T-1、TXB2 均高于PFO并偏头痛组(P<0.05),NO、FMD均低于PFO并偏头痛组(P<0.05);术后 3 m,两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T-1、TXB2 均降低(P<0.05),NO、FMD均升高(P<0.05),且PFO并CS组红细胞聚集指数、ET-1、TXB2 均高于PFO并偏头痛组(P<0.05),NO、FMD均低于PFO并偏头痛组(P<0.05);PFO并偏头痛组术后 3 m MIDAS、VAS评分均降低(P<0.05);PFO并偏头痛患者术后 3 m MIDAS、VAS评分与红细胞聚集指数、ET-1、TXB2 呈正相关(P<0.05),与NO、FMD呈负相关(P<0.05);PFO并CS组术后3 m TXB2 与原腔隙性梗死灶扩大呈正相关(P<0.05).结论:PFO封堵术可改善PFO并偏头痛/CS患者血液流变学与内皮功能,CS患者术前存在严重高凝状态和内皮损伤,偏头痛症状的缓解可能与术后血液流变学改善及内皮功能恢复相关,TXB2 亦与CS患者术后梗死进展风险相关.
-
2025,47(10):2169-2171+2183,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联合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效果,并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探究其中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KO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50 例,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 2 mL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辅助治疗,注入 0.25%罗哌卡因 5 mL,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 2 m,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估,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滑液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水平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滑液中的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kinase,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治疗后两组滑液中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NK、ERK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一关节内注射疗法相比,联合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辅助治疗KOA在控制疼痛、抑制炎症方面的效果更突出,临床疗效更满意,其中的治疗机制可能与MAPKs信号通路有关.
-
2025,47(10):2172-2174+2190,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成人ICU内严重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实施目标温度管理(Target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持续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人ICU在 2023 年1 月至 2025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sTBI患者 64 例,以抽样法将其随机分组为 4 组:常温组(0-TTM)、2 d TTM组(2-TTM)、5 d TTM组(5-TTM)及 8 d TTM组(8-TTM),每组 16 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同的其他综合治疗,收集患者基础资料,以超声检测四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 4 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的神经功能,并详细记录 4 组患者干预后 3 m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机制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4 组患者ONSD均有所下降,且 5 d TTM组及8 d TTM组低于 2 d TTM组及常温组,2 d TTM组低于常温组(P<0.05);但 5 d TTM组及 8 d TTM组患者的ONSD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4 组患者GCS评分均升高,且 5 d TTM组及 8 d TTM组患者的评分较2 d TTM组及常温组高,2 d TTM组较常温组高(P<0.05);但 5 d TTM组及 8 d TTM组患者在GCS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4 组患者干预后 3 m内的存活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TTM持续 2 d以上,可有效缩短sTBI患者的ONSD,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2025,47(10):2175-2177+2194,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胰腺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SAP并发胰腺感染患者 60 例,进行实验室指标及病原菌检测,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41 例,住院期间临床治疗有效者)与死亡组(19 例,住院期间死亡或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电话随访 1 w 内死亡者),以患者是否死亡为因变量,将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病原菌分布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7 株致病菌,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 61.19%.死亡组与生存组年龄、入院 24 h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血甘油三酯、血淀粉酶、尿素氮、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入院 24 h APACHE Ⅱ评分、血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均为影响SAP并发胰腺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AP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年龄、入院 24 h APACHE Ⅱ评分、血甘油三酯、平均动脉压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
2025,47(10):2178-2180+2204,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Collaboration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模式下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本院 2023年 6 月至 2024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入路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实验组采用改良Harding(Modified Harding Lateral Pedicle Approach,Harding)入路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 3d和7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 3 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术后 3 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dex,B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3d和 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 3 个月HHS评分、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LA入路相比,基于MDT模式下改良 Harding 入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能力且减少治疗并发症情况.
-
2025,47(10):2181-2183,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扁桃体肥大致鼾症治疗患者行等离子消融术结合内镜下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院 150例扁桃体肥大致鼾症患者(2020.07~2024.07)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传统扁桃体切除术,观察组:离子消融术结合内镜下切除术),各组 75 例,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且两组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通气功能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对扁桃体肥大致鼾症患者治疗中,等离子消融术结合内镜下切除术可显著减轻病变部位痛感,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
2025,47(10):2184-2186, DOI:
Abstract:
目的:对比SV3+RV5V6 与SD+RaVL在左心室肥厚(LVH)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至2025 年 1 月期间于本院心内科就诊的LVH患者 150 例作为LVH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无LVH且无其他心脏疾病的健康体检者 148例作为非LVH组.两组均分别进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心电图指标.通过ROC曲线分析SV3+RV5V6 与SD+RaVL对LVH诊断效能.结果:LVH组的IVST、LVPWT、LVEDD和LVMI均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LVH组的SV3、RV5V6、SV3+RV5V6、SD、RaVL和SD+RaVL均显著高于非 LVH 组(P<0.05).基于超声心动图"金标准",经 ROC 曲线发现,SV3+RV5V6 灵敏度(82.00%)、特异度(87.83%)、准确度(84.89%)、约登指数(0.583)及AUC(0.814)均高于SD+RaVL(分别为 70.00%、79.73%、74.83%、0.551、0.778)(P<0.05).结论:SV3+RV5V6 在左心室肥厚诊断中较SD+RaVL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整体准确性.
-
2025,47(10):2187-2,19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 1ymphocyte rate,NLR)在 2 型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10 月至 2024 年5 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2 型糖尿病伴静脉血栓患者 52 例纳入血栓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诊治的无静脉血栓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52例纳入无血栓组.收集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检测对比两组的外周血D-D和NL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D和NLR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D和NLR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未规范用药、长期卧床、手术史/创伤史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的D-D、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未规范用药、长期卧床、手术史/创伤史、D-D、NLR水平上调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D-D和NLR联合预测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曲线下面积为 0.865,灵敏度为86.51%,特异度为72.112%.结论: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未规范用药、长期卧床、手术史/创伤史、D-D、NLR水平上调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D-D和NLR在 2 型糖尿病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中具有临床价值.
-
2025,47(10):2191-2194, DOI:
Abstract: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水平探讨早期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策略对肝癌术后患者肝功能、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障碍风险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 2022 年 1 月至2024 年1 月期间 107 例肝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3)静脉滴注肠内营养乳剂(滴速为 80~100 mL·h-1),观察组(n=54)于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乳酸杆菌属 20 mg及双歧杆菌属 15 mg治疗,每日 3 次.于术后第 1 d和第 14 d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以评判肝功能,检测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以判断营养状态;采用酶学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D-乳酸水平以评判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以评判肠道菌群水平;记录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胃肠功能障碍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ST、ALT、TBIL、I-FABP、DAO、D-乳酸、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P、HSA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7.55%;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5.56%,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早期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可优化肝癌术后患者肝功能和营养状态,修复肠粘膜,改善肠道菌群水平及胃肠功能.
-
2025,47(10):2195-2197,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 3%高渗盐水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嗅觉功能及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6 月至2024年 6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 108 例,对照组(n=54)给予普通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观察组(n=54)给予 3%高渗盐水鼻腔冲洗,两组冲洗频率均为 2 次·d-1,持续冲洗 3 m.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嗅觉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糖精试验测定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采用蒸汽冷凝图影测定鼻腔通气面积.结果:治疗 3 m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3 m后,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3 m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7 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 3 m后,两组患者的鼻腔纤毛传输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3%高渗盐水鼻腔冲洗液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嗅觉功能及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
-
2025,47(10):2198-2200, DOI:
Abstract:
目的:探索中药外洗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环境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8 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 97 例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栓剂组(n=48)和外洗组(n=49).栓剂组给予常规治疗,外洗组在栓剂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环境,炎症因子水平,复发情况.结果:外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栓剂组(P<0.05).治疗前,两组过氧化氢酶、白细胞酯酶、唾液酯酶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 2 个疗程后,两组过氧化氢酶、唾液酯酶阳性率均明显降低,且外洗组明显低于栓剂组(P<0.05);外洗组白细胞酯酶阳性率明显低于栓剂组(P<0.05),但栓剂组白细胞酯酶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 2 个疗程后,两组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外洗组明显低于栓剂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洗可改善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调节炎症因子水平,调控阴道微生态环境,降低复发率.
-
2025,47(10):2201-2204,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辅助头孢噻肟钠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9 月~2023 年 9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 96 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8 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匹多莫德片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咳嗽、肺啰音、呼吸困难、胸片片影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潮气量(Tidal volume,TV)、呼气时间(Expiratory time,TE)均明显升高,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TV、T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2025,47(10):2205-2207+2214,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艾愈胶囊辅助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EC患者 11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6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替吉奥 40 mg·m-2+静脉注射奥沙利铂 130 mg·m-2 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口服艾愈胶囊 3 粒·次-1 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采用流式细胞仪CD3+、CD4+、CD4+/CD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 1(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1,TRAPl)水平,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水平,比较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 1-2 y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及 1 y、2 y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8+、CD4+、CD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CEA、CA19-9、Stathmin、TRAP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愈胶囊辅助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可提高疗效及生存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2025,47(10):2208-2210+2214,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3 月到2023 年3 月期间,在本院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156 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气管切开疗法实施与否及其时间,分为早期组(80 例,术后 7 d内气管切开)与晚期组(76 例,术后 7 d后气管切开).收集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相关指标[肺部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炎症指标(WBC、CRP及PCT)、预后相关指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巴氏指数(BI)、病死率].结果:早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CPI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且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显著晚于晚期组(P<0.05).气管切开术治疗后,两组WBC计数、CRP及PCT均呈下降趋势,且早期组的WBC计数、CRP及PCT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晚期组(P<0.05).治疗后随访 6 m,早期组的GCS、BI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能优化呼吸道管理,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减少病死率.
-
2025,47(10):2211-2214,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 3 月-2024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 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AP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40 例,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AP组和对照组的血清AMY、TG水平.参照《急性胰腺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及改良Maeshall评分将AP 患者分为轻症组、中度重症组、重症组.收集并对比三组的基线资料.检测并对比三组的血清AMY、TG水平.分析血清AMY、TG对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AP组的血清AMY、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 例AP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n=43)、中度重症组(n=16)、重症组(n=21).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组间血清 AMY、TG 水平,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重症组>中度重症组>轻症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 AMY、TG 对 AP 病情严重程度均有一定评估价值,且联合评估价值更高(AUC>0.90).结论:AP患者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其血清AMY、TG水平也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可指导临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2025,47(10):2215-2218+2222,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清醌氧化还原酶 1(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晚期氧化蛋白终末产物(Advanced oxidized protein end product,AOPP)水平及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2 年7月至 2024年 7 月本院收治的 64 例 CAG 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分为感染组(n=37)、未感染组(n=2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NQO1、AOPP 水平,对比两组血清 NQO1、AOPP 水平,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探讨CAG患者血清 NQO1、AOPP 与Hp 感染的关系.根据 CAG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n=29)、重度组(n=35).对比两组血清 NQO1、AOPP 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血清 NQO1、AOPP 对CAG 患者病情严重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G患者病情的影响因素.结果:未感染组的血清NQO1 水平显著高于感染组,AOPP 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P<0.05).CAG 患者血清 NQO1 与 Hp 感染呈负相关、血清 AOPP 与 Hp 感染呈正相关(r=-0.492、0.573,P<0.001、0.001).轻中度组的饮酒史、饮食习惯辛辣人数比例、血清 AOPP 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血清 NQO1 水平显著高于重度组(P<0.05).二分类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2.606,95%CI:1.398~4.861)、饮食习惯辛辣(OR=3.428,95%CI:1.302~9.027)、血清 NQO1<4.74 μg·L?1(OR=6.527,95%CI:2.333~18.265),血清 AOPP≥83.55 μmol·L?1(OR=8.240,95%CI:2.628~25.834)是影响 CAG 患者病情严重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 NQO1 低表达,AOPP 高表达均与感染 Hp 的 CAG 患者有关,且是影响 CAG 病情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 CAG 病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2025,47(10):2219-2222,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采集 2022 年 1 月-12 月于信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 68 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早期妊娠情况,将妊娠失败患者纳入失败组,其他患者纳入成功组.收集比较两组个人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68 例复发性流产患者 16 例早期妊娠失败,失败率为 23.53%.初步比较资料后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次数≥3 次、免疫功能异常、AST高表达、ALT高表达均可能是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OR>1,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复发性流产早期妊娠失败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CI)为 0.915;绘制校正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失败风险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失败曲线下面积(AUC)为 0.915(95%CI 0.848-0.98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自然流产次数≥3 次、免疫功能异常、AST高表达、ALT高表达是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失败可能风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妊娠失败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2025,47(10):2223-2225+222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6 月至 2023 年11 月期间于本院门诊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 14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 48 例.三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A、B、C组芬太尼应用剂量分别为 2μg·kg-1、3μg·kg-1、4μg·kg-1.分析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诱导前(T0)、诱导后 5min(T1)、喉罩置入时(T2)、入镜后 5min(T3)、拔管时(T4)的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B、C组麻醉效果均显著优于A组(P<0.05),但B、C组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T0、T1、T4 时点HR和MA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C两组T2、T3 时点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C组均显著降低(P<0.05),A、C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μg·kg-1 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较其他剂量可获得相对理想的麻醉效果,更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性好.
-
2025,47(10):2226-2228, DOI:
Abstract: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在急性Ⅰ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 2023年 1 月至 2024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NC组和NIV组,各 31例.分析对比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外周毛细血管氧饱和度(Peripheral Capillary Oxygen Saturation,SpO2)]、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48 h,两组的PaO2、SpO2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HFNC组明显高于NIV组(P<0.05).治疗 48 h,两组的RR、HR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HFNC组明显低于NIV组(P<0.05);HFNC组的FPS-R评分明显低于NIV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NIV相比,HFNC能改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且舒适度较好、安全性较高.
-
2025,47(10):2229-2231+2235,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2年1 月至 2024 年5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82 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对胃癌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其中T1、T2、T3、T4 期分别为 12 例、16 例、48例、6 例;N0、N1、N2、N3期分别为 29 例、25 例、18 例、10 例.增强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胃癌T分期的总准确度为 89.02%,其中T1、T2、T3、T4 期准确度分别为 96.34%、90.24%、91.46%、100.00%;灵敏度分别为83.33%、75.00%、93.75%、100.00%;特异度分别为 98.57%、93.94%、88.24%、100.00%.增强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胃癌N分期的总准确度为 84.15%,其中N0、N1、N2、N3 期准确度分别为 91.46%、87.80%、91.46%、97.56%;灵敏度分别为 82.76%、84.00%、83.33%、90.00%;特异度分别为 96.23%、89.47%、93.75%、98.61%.增强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胃癌T、N分期的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75,P<0.001).结论:增强CT联合三维成像技术对胃癌T、N分期的诊断价值高.
-
2025,47(10):2232-2235,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互作用蛋白(Recombinant Leucine Rich Repeat In FLII Interacting Protein 1,LRRFI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1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5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产经的95 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依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不良和妊娠良好患者,再依据病情程度分为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检测对比两组、不同妊娠结局及病情程度患者血清 LRRFIP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分析血清LRRFIP水平及血流参数与妊娠结局、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erfusion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舒张流速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S/D)及血清LRRFI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重度子痫前期 21 例、轻度子痫前期 32 例、高血压 42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LRRFIP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S/D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高血压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不良 59 例,妊娠良好 36 例.与妊娠结局良好相比,妊娠结局不良血清LRRFIP水平及PI、RI、S/D均明显升高(P<0.05).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及血清LRRFI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妊娠结局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PI、RI、S/D及血清LRRFI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2025,47(10):2236-2238+2242,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5 月至2024 年4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5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因子、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 for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2 m,两组的CSS评分均比术前显著下降(P<0.05),ADL评分均比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2 m,两组的NSE、BDNF、VEGF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NSE、BDNF、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复发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引流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高,疾病复发率低.
-
2025,47(10):2239-2242,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联合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预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6 月至2024 年 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CI患者 105 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静脉溶栓后 72 h内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非END组(n=78)和END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计算入院NIHSS评分、WBC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部位、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END组入院的NIHSS评分、WBC、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 试验分型(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Classification,TOAST)(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面积(大面积梗死)占比均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入院NIHSS评分、WBC升高、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面积(大面积梗死)为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可知,入院 NIHSS 评分、WBC 联合预测 ACI 患者静脉溶栓后 END 发生风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入院NIHSS评分、WBC单独检测(P<0.05).结论:入院NIHSS评分、WBC升高是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且两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相对更高.
-
2025,47(10):2243-2245+224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 90 例,选取时间为 2023年 1 月至 2023 年7 月,根据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Hp清除率、Hp清除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80.00%)(χ2=6.535,P=0.011).与参照组(77.78%)比较,试验组患者Hp清除率(93.33%)高于参照组,Hp清除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TL和GAS水平更低,CGRP水平更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NF-α、IL-6 和CRP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vs 11.11%)无明显差异(χ2=0.104,P=0.747).结论:奥美拉唑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Hp清除率,改善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
2025,47(10):2246-224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奥瑞姆(The Orem Self-Care Model,Orem)自护模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4 月至2024 年4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N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Orem自护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各项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各项评分、生存质量简表(Quality of Life-BREF,QOL-BREF)各项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护模式可提升NHL经PICC置管化疗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加强患者的防护意思,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有助于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更加满意.
-
2025,47(10):2250-2252+2258, DOI:
Abstract:
目的:调查影响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围绝经期AU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正常子宫内膜组(正常组)和子宫内膜病变组(病变组),并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围绝经期AUB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 70 例患者中,正常子宫内膜共 22 例,占比为 31.43%,子宫内膜病变共 48 例,占比为 68.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子宫内膜厚度、出血持续时间、糖尿病、宫内节孕器置入、家族肿瘤史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糖尿病是围绝经期AUB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围绝经期AUB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关联性最强,OR=4.654,95%CI:1.976~10.960(P<0.001).结论:年龄增长、子宫内膜增厚及糖尿病是围绝经期AUB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高龄、糖尿病及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
2025,47(10):2253-2255+225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并分析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DAP)联合美托洛尔(Metoprolol,MET)及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治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疗效及对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4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本院确诊收治的 60 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分组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及螺内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均持续治疗 3 m.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血清NT-proBNP、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发生低血糖、低血压、尿路感染、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美托洛尔及螺内酯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proBNP和hs-CRP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2025,47(10):2256-2258,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双管负压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成活率影响.方法:选取 2023年1 月至 2025 年1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单管负压引流;观察组采用双管负压引流.分析对比两组的术后皮瓣成活率、并发症、术后引流量、住院及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引流量、住院及置管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相较于单管负压引流,能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成活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
-
2025,47(10):2259-2261+2271,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丙泊酚辅助治疗腰椎骨折全身麻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 60 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通过计算机生成随机数的方法分为七氟烷组(30 例)和联合组(30 例),七氟烷组行七氟烷麻醉方案,联合组在七氟烷组麻醉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麻醉,分别在手术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 2 h(T2),以uMEC6 型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患者手术后的苏醒时间与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有效率为(96.67%)高于七氟烷组(80.00%)(P<0.05);联合组T1 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高于七氟烷组(P<0.05);联合组苏醒与自主呼吸时间短于七氟烷组(P<0.05);联合组和七氟烷组不良反应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治疗全身麻醉的腰椎骨折患者,可增加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与自主呼吸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2025,47(10):2262-2264+227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氟康唑治疗的效果和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2月至 2024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 106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对照组和研究组(n=53),分别口服氟康唑胶囊(首次用药剂量为每次 0.4 g,次日每次 0.2 g,Qd)以及在此基础上阴道置入克霉唑阴道片(1 片,Qd)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时间.于治疗前和治疗 21 d后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e-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L-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e-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水平,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复发率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应用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和炎症,可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复发.
-
2025,47(10):2265-2267+227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3 月至 2024 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8 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 500 mg,1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1.5 g,3 次·d-1,均连续治疗 3 d.治疗前及治疗后次日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水平,活检平板计数法测定乳酸菌、双歧杆菌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细胞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于治疗期间记录腹泻停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治疗后,两组DAO、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并且观察组DAO、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含量均较治疗前提高,并且观察组乳酸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急性腹泻效果更好,患者恢复更快,且安全性较高.
-
2025,47(10):2268-227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对年轻恒牙部分活髓切断术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及治疗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3 月-2023 年9 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实施年轻恒牙部分活髓切断术患儿 109 例(共109 颗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5).两组患儿均进行年轻恒牙部分活髓切断术.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的术中盖髓剂.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作为术中盖髓剂.观察组采用MTA作为术中盖髓剂.分析评估两组的治疗成功率,牙周指数[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评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以及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血清IL-1β、bF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 3 m的治疗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 12 m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3 m,两组PD、GI、SBI、PLI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PD、GI、SBI、PL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7 d,两组IL-1β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bFGF水平均比术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IL-1β、bFGF水平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氢氧化钙相比,MTA可提高年轻恒牙部分活髓切断术患儿治疗成功率,促进牙根发育,调节血清IL-1β、bFGF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2025,47(10):2272-2274+2277, DOI:
Abstract:
目的:对比不同鼻腔冲洗方案辅助丙酸氟替卡松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期间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 86 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所有患者均行FESS.术后,对照组给予 0.9%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辅助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化钠布地奈德混合液鼻腔冲洗辅助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治疗 3 m 后,观察对比两组的鼻腔纤毛传输速度、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窦腔黏膜上皮化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纤毛传输速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IL-8、CRP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窦腔黏膜上皮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后,采用布地奈德鼻腔冲洗方案辅助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能提高其纤毛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窦腔黏膜上皮化时间,且安全性好.
-
2025,47(10):2275-2277,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在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根治术后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3 年9 月~2024 年9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TC根治术的 133 例T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疾病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 133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健康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术前血清TSH、Tg水平.根据疾病组TC根治术后的复发情况不同,将疾病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于术后 6 m检测并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血清TSH、Tg 水平.分析血清TSH、Tg水平与TC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疾病组的术前血清TSH、T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所有疾病组患者术后复发 34 例,未复发99 例.术后6 m复发组的血清TSH、Tg水平均明显高于为复发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H水平(r=0.805)、Tg水平(r=0.904)与TC根治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SH、Tg在TC根治术病人中的含量较高,且其水平越高,术后复发的风险越大.血清TSH水平、Tg水平与TC根治术后复发呈正相关.
-
2025,47(10):2278-2280,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 2024 年1 月至2025 年3 月62 例H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手术组(n=30)与立体定向穿刺组(n=32),开颅手术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立体定向穿刺组采取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术前与术后 7 d以经颅彩超诊断仪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率(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P-selectin、NGF水平,评估术后3 d与 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记录术后 24 h与72 h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颅手术组相比,立体定向穿刺组术后Vm、PI明显较高(P<0.05),RI明显较低(P<0.05);术后血浆P-selectin水平明显较低(P<0.05),NGF水平明显较高(P<0.05);立体定向穿刺组术后 3 d与 7 d GCS评分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而术后 24 h血肿清除率明显较低(P<0.05),两组术后 72 h血肿清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开颅手术组相比,立体定向穿刺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HICH可获得与开颅手术相当的血肿清除效果,患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意识恢复更快,可更好调节血浆P-selectin、NGF表达水平,且并发症较少.
-
2025,47(10):2281-2283+2286,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在我院 2023年 1 月-2024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选取 62 例,其中包括病毒感染 45 例、细菌感染 10 例、支原体感染 7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对比,并统一进行超声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病原体的超声图像特征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感染类型的鉴别价值.结果:3 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淋巴结长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血流分布、血流性质、血流信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图像特征血流分布、血流性质、血流信号鉴别病毒感染致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以血流性质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其鉴别病毒感染致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敏感度为 64.44%、特异度为 70.59%.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超声检查中显示出一定的 差异,提示临床可将超声用于本病的辅助诊断中,对于病因的辨别有一定的价值.
-
2025,47(10):2284-2286,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后生存质量的恢复情况对比研究.方法:选取 2022年 10 月-2024 年 10 月间,入南阳豫西健和医院进行胆囊结石手术治疗患者 96 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即 48 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48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指标恢复情况(住院时长、疼痛评分、进食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与胆囊功能情况.结果:依照数据分析,观察组患者恢复进食用时、住院时长较对照组短、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炎性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同时观察组术后胆囊容积水平、最大收缩率较对照组高,最小剩余容积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可缩短患者康复用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缓解疼痛程度,促进胆囊功能恢复,有着较高临床治疗效果.
-
2025,47(10):2287-2289+2292,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血塞通滴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3 年 9 月至 2024 年 9 月期间本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收治的 60 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30),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氯吡格雷片(75 mg、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塞通滴丸(10 丸、tid)治疗4 w.治疗后观察疗效,并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评分)方法测定神经功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4 w时,两组的ME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ME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4 w时,两组的血清hs-CRP、TNF-α、IL-1β各项炎性介质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炎性介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滴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TIA,能提高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炎症,且安全行较高.
-
2025,47(10):2290-2292, DOI:
Abstract: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调控效果分析.方法:纳入 2023 年2 月至 2025 年2月期间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 106 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门冬胰岛素 0.3-0.5 U·kg-1·d-1 皮下注射)和观察组(联合二甲双胍 0.5 g·d-1 口服),治疗后 8 w,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 2 h血糖,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计算胰岛素水平、统计患者用药后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代谢指标较对照组呈现显著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水平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情况少,相比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疗效显著,优化血糖、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且安全性较高.
-
2025,47(10):2293-2295+230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在缩短老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降低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2 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住院、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1 d、3 d、7 d的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的术后 1 d、3 d、7 dVA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相比传统疝修补术,能缩短手术、住院及下床活动时间,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提升临床总有效率.
-
2025,47(10):2296-2298+230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腓骨头上入路方式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 2020 年1 月至 2024 年 2 月到我院治疗的 80 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电脑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骨头上入路方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围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屈曲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01,P=0.03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手术、住院、骨骼愈合以及负重所用时间均更短(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关节屈曲活动度明显增大,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中应用腓骨头上入路方式,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增强,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
2025,47(10):2299-2301+230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合并痛经及子宫增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2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腺肌症、合并明显痛经及子宫增大的 82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41),分别采用HIFU治疗或在HIFU治疗前 1 w开始口服米非司酮 10 mg治疗.治疗 12 w后通过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估病灶消融效果,包括无灌注体积(No perfusion volume,NPV)及体积消融率(Non-perfusion volume ratio,NPVR),并于治疗后 3 m、6 m、12 m采用数字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自评量表评估痛经评分和月经量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NPV和NP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3 m、6 m、12 m时,两组VAS评分和月经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VAS评分和月经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IFU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合并痛经及子宫增大,能提升病灶消融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
2025,47(10):2302-2304+230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开放性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年 1 月~2025年 7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行开放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分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导致开放性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使用Spearman法分析高危因素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60 例开放性肝切除术患者中,共 16 例(26.67%)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纳入感染组;44 例(73.33%)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纳入未感染组.两组糖尿病占比、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腹腔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LB、腹腔引流时间为导致开放性肝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LB水平与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腹腔引流时间与发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开放性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可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术前ALB、腹腔引流时间为导致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可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2025,47(10):2305-230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碘解磷定持续泵注联合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1 月至 2025年 1 月我院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 80 例,按照随数字表法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 40 例.对照组碘解磷定持续泵注至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恢复正常,观察组加用血液灌流,中毒 24 h内进行第一次,24~48 h 内行第二次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率 38 例病人较对照组 30 例病人高(P<0.05);观察组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和对照组比,观察组SOD、MDA、TNF-α、IL-6、IL-8、LVESD、LVEF、NT-proBNP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 2 例病人较对照组 4 例病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碘解磷定持续泵注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效果显著,可加快中毒症状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应激反应,减轻炎症症状,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佳.
-
2025,47(10):2309-2311+2314,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3年 1 月至 2024 年8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卡铂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紫杉醇+卡铂治疗相比,晚期NSCLC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效果更好,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化疗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
-
2025,47(10):2312-2314,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RS)患者予以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3 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接诊的 60 例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FESS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评分、恢复效果、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评分、恢复时间、CRS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S在CRS患者中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鼻窦炎不适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2025,47(10):2315-2317,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特征及其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3年 3 月~202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均接受MRA、DWI检查的 62 例超早期ACI患者.观察患者MRA、DWI图像特征,并分析其联合对超早期ACI的诊断价值.结果:62 例超早期ACI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结果发现,单发病灶23 例,多发病灶 29 例.62 例超早期ACI患者MRA图像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异常,检出率为 100%;62 例超早期ACI患者DWI图像均为高信号,存在明显的血管异常,且ADC图像均为明显低信号,其主要病灶检出率及阳性检出率均为 100%.MRA、DWI单独及其联合对超早期ACI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 100%(62/62)显著高于常规颅脑MRI扫描的阳性检出率 66.13%(41/62)(P<0.05).结论:MRA 和 DWI单独或联合对超早期ACI均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且还能明确患者病灶大小及位置等信息.
-
2025,47(10):2318-2320+2323,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malignant Lymphoma,NHL)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90 例N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yclophosphamide,Hydroxy doxorubicin,Oncovin,Prednisone,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K-1、VEGF、补体3(Complement 3,C3)及补体 4(Complement 4,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NHL可降低患者血清TK-1、VEGF水平,增强抗肿瘤效果,降低C3、C4 水平,但对Ig水平无影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2025,47(10):2321-2323,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并对比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方法:纳入 2022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BD患者,根据发作情况分为抑郁发作组(n=32),躁狂发作组(n=28),另选取同期 3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 8 w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泌乳素和甲状腺激素,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评估患者抑郁和躁狂程度,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BD患者血清TSH、FT3、FT4和PRL水平与HAMD评分及Y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抑郁发作组患者血清TSH、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躁狂发作组,抑郁发作组FT3、FT4 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躁狂发作组(P<0.05);躁狂发作组患者YMRS评分高于抑郁发作组,HAMD评分低于抑郁发作组(P<0.05).经Pearson分析,B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水平与HAMD及YMRS评分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BD患者躁狂与抑郁发作时,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水平差异显著,反映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机制的不同.
-
2025,47(10):2324-2326, DOI:
Abstract: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急诊PCI采用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 104 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中不同支架植入策略分为单支架组(n=54 例)和双支架组(n=5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 6 m主支与分支TIMI血流分级 3 级占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支架组相比,双支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造影剂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 m的主支TIMI血流分级3 级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支架组相比,双支架组术后 6 m的分支TIMI血流分级 3 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支架组相比,双支架组术后 6 m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急诊PCI中采用双支架植入,较单支架植入能获得更好的冠状动脉分支血流灌注改善效果,减少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但存在手术时间延长、术中造影剂用量较多的问题.
-
2025,47(10):2327-2329+2339,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藿朴夏芩汤辅助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 年5 月至 2023 年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28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n=62)和观察组(采用藿朴夏芩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n=66).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胃肠道激素指标,例如神经肽S受体-1(neuropeptide S receptor 1,NPSR1)、生长抑素(som atostatin,SS)、酪酪肽(peptide tyrosine tyrosine,PYY)、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力学指标,例如胃排空时间、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炎性因子指标,例如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人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IL1-β).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1 w,观察组的血清NPSR1、SS、G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8、IFN-γ、IL1-β、PY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1 w,观察组的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应用藿朴夏芩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能改善胃肠道激素,促进胃动力学恢复,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2025,47(10):2330-2332+233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监测下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并存患者胆囊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22 年 1 月到 2024 年 12 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并存患者 82 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择单纯胆囊结石 82 例患者与单纯胆囊息肉患者 82 例作为结石组与息肉组.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动力学、胆囊容积与排空率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合并组的空腹胆囊容积高于结石组,结石组高于息肉组(P<0.05).合并组的餐后 30 min排空率、餐后60 min排空率、餐后 90 min排空率、餐后 120 min排空率低于结石组,结石组低于息肉组(P<0.05).合并组的最大收缩容积、平均排空速率低于结石组与息肉组(P<0.05),排空达峰时间高于结石组与息肉组(P<0.05).随访 6 m,合并组的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切除等发生率明显高于结石组和息肉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与胆囊息肉并存患者多伴随有空腹胆囊容积升高与餐后不同时间点排空率降低,使得胆囊动力学功能参数异常,从而导致随访预后结局不佳.
-
2025,47(10):2333-2335+2339,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9年 8 月-2023年 7 月期间于本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 65 例作合并症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GDM患者 92 例作GDM组;以及同期本院收治的HDP患者 88 例作为HDP组.分析GDM合并HDP与新生儿结局的关联性.结果:合并症组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依次为 29.23%、52.31%、12.31%,均显著高于GDM 组、HDP 组(P<0.05).DM 合并HDP 产妇的早产危险度比GDM 产妇高1.020 倍(OR值=1.020,95%CI为 0.567~1.836)、比HDP产妇高 1.254 倍(OR值=1.254,95%CI为 0.799~1.967)(P<0.05).GDM合并HDP的低出生体重危险度比GDM产妇高3.001倍(OR值=3.001,95%CI为0.869~10.365)、比HDP产妇高 4.399 倍(OR值=4.399,95%CI为 1.157~16.726)(P<0.05).GDM合并HDP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度比GDM 产妇高 1.084 倍(OR值=1.084,95%CI为 0.397~2.958)、比HDP 产妇高 6.462 倍(OR值=6.462,95%CI为2.317~18.022)(P<0.05).结论:GDM合并HDP可对新生儿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出生体重等结局风险发生协同效应,临床需预防GDM合并HDP发生.
-
2025,47(10):2336-2339, DOI:
Abstract:
目的:观察疏风宣肺汤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疗效.方法:选取 2023 年 6 月-2024 年 8 月期间本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 80 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风宣肺汤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咳嗽、咽痒、咯痰、鼻塞、气促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FVC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提升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宣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
-
2025,47(10):2340-2342+2355,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体分区CT值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2 月至2024 年11 月在我院行PVP治疗的 66例OVCFs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随访期间(随访 6 m内)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两组,术后 3 d两组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对比两组骨密度、体分区CT值,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并对比,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1 椎体平均CT值与患者骨密度及腰椎功能的相关性.结果:66 例OVCFs患者的 95 个骨折椎体经PVP治疗,发生 12 例(17 椎)骨水泥渗漏,5 例(9 椎)邻椎新发骨折,2 例静脉栓塞,共计 19 例,发生率为 28.79%;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骨密度、JOA 评分、L1 椎体水平分区平均 CT 值(上、中、下部分)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OVCFs患者术后 3 d的L1 椎体平均CT值(上、中、下部分)与患者骨密度、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行PVP治疗预后不良的OVCFs患者存在骨密度、术后L1 椎体水平分区平均CT值及腰椎功能评分偏低的现象,且体分区CT值与患者骨密度、腰椎功能密切相关.
-
2025,47(10):2343-2345+2348,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与超声指标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0 月至 2025 年 1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 64 例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观察组,选取 64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当天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超声指标(最大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Maximum Diameter,IVCmax)、最小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Minimum Diameter,IVCmin))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指标水平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预后良好组患者,预后不良组IVCmax、IVCmin、MAP水平较低,CVP水平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指标水平是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指标以及联合诊断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 0.766、0.752、0.862.结论: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联合超声指标在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较于单一指标,联合诊断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
2025,47(10):2346-2348, DOI:
Abstract:
当前临床医学本科骨科教学存在教学模式滞后、课程内容更新不足、实践训练薄弱等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多元教学模式的融合,整合虚拟现实、3D打印等数字化技术开展临床模拟,并推进跨学科融合与多学科协作诊疗教学模式.基于此,建议未来骨科教学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个性化培养与多元化教学相融合的发展体系.
-
2025,47(10):2349-2351+2355, DOI:
Abstract:
聚焦于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体赋能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新生态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其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背景、运行机制及核心要素.该共同体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为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赋能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
2025,47(10):2352-2355, DOI:
Abstract: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基于手机应用辅助的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方法:选取 2022 级和 2023 级运动康复专业本科学生,2022 级采用传统授课模式(传统教学组),2023 级在传统授课穿插手机应用辅助的教学模式(移动教学组).采用量化评估和学生课程反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移动教学组期末考试均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81.13%的移动教学组学生认同传统授课穿插手机应用辅助的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呈现、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学习效果等方面也得到多数学生认可.结论:基于手机应用辅助的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成绩和部分课程反馈方面有积极效果,但存在学生个体适应差异和占用课外时间等问题.
-
2025,47(10):2356-2360, DOI:
Abstract: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对甲状腺功能与双相情感障碍关系的可视化分析,探究甲状腺功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性的研究热点及其进展;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纳甲状腺功能领域内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文献,年限为自建成文献库至 2024年 5 月21 日,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409 篇文献.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为Bauer,M、Baumgartner,A以及Bauer,Michael;主要机构为加州大学系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林洪堡大学等.关键词共现主要包括躁郁症、抑郁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结论:以可视化图谱方式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性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及思路.
2025年第47卷第10期
论著
教学管理
综述
-
LncRNA MALAT1、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Abstract:
目的:探究LncRNA MALAT1与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5年2月期间就诊的12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26例)和非转移组(94例),对比两组患者在LncRNA MALAT1以及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方面的差异,检测各个指标在诊断NSCLC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效能,同时检测LncRNA MALAT1与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MALAT1为15.26±3.48,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的11.68±2.67(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转移组患者的NLR为3.59±0.92,高于非转移组的1.89±0.84;转移组的LMR为4.11±1.83,低于非转移组的7.34±2.39;转移组的PLR为165.59±42.24,高于对照组的118.42±30.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C曲线中,LncRNA MALAT1的AUC为0.9124(95%CI=0.8593~0.9656),NLR的AUC为0.9358(95%CI=0.8905~0.9810),LMR的AUC为0.8601(95%CI=0.7801~0.9400),PLR的AUC为0.8187(95%CI=0.7116~0.9258),对NSCLC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组患者血清 LncRNA MALAT1水平与NLR、LMR以及PLR水平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r=0.712,r=0.628,r=0.587。结论:LncRNA MALAT1与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在预测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方面具备良好的诊断效能,同时LncRNA MALAT1与外周血炎症复合指标之间呈正相关。
-
结直肠癌术中洛铂灌注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中洛铂灌注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雷替曲塞腹腔热灌注,治疗组患者术中采用洛铂50 mg/m2+雷替曲塞腹腔热灌注。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42)水平,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情况以及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腹腔热灌注治疗后1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6、9、12个月,两组CEA、CA125、CA19-9、CA724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时间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结直肠癌术中采用洛铂灌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良好。
-
克氏针张力带联合蛛网状缝合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克氏针张力带联合蛛网状缝合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蛛网状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7 d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月和术后3月主动屈曲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和术后1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相比,克氏针张力带联合蛛网状缝合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在减轻早期疼痛、增加髌骨稳定性、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及改善术后炎症反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特别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筋骨并重,且安全性良好。
-
髂筋膜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探讨髂筋膜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组采用FICB+全凭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循环稳定性[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泵使用次数、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MAP、HR在T2~T4时点出现波动,两组T1时点的MAP、HR波动幅度相当,T2~T3时点MAP、HR相比T1时点升高,T4时点恢复(P<0.05)。联合组T2~T4时点MAP、HR波动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镇痛泵使用次数和补救镇痛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IC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能维持老年THA患者循环稳定性,降低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且安全性较高。
-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Abstract: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5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例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套扎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止血相关指标(血压平稳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72h内再出血率)、血流动力学(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血压平稳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72h内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两组的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E TT、PT、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I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TT、PT、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缩短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压平稳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降低72h内再出血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好。
-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VRD化疗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生存率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探究达雷妥尤单抗联合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磷酸钠)化疗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62例NDMM患者(2022年1月~2024年12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以接受VRD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B组,以接受达雷妥尤单抗联合VRD化疗治疗的32例患者列为A组。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含量、M蛋白含量、β2微球蛋白(β2-MC)、免疫炎性指标[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4+/CD8+]、无进展生存率、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总缓解率83.33%(25/30)较B组59.38%(19/32)高(P<0.05);治疗后A组骨髓细胞含量、M蛋白含量、β2-MC水平较B组低(P<0.05);治疗后A组PLR、LMR较B组高,NLR较B组低(P<0.05);治疗后A组CD3+、CD4+、CD4+/CD8+表达较B组高(P<0.05);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VRD化疗方案治疗NDMM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β2-MC、M蛋白及骨髓细胞含量,调节免疫炎性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高。
-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Abstract: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9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根据治疗7d后的治疗效果不同将患儿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收集比较无效组和有效组的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MPP患儿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例重症MPP患儿经常规治疗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儿有96例;治疗无效患儿23例。无效组的受累肺部范围≥2/3肺叶占比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无效组的降钙素原(PCT)≥13.28ng?L-1、干扰素-γ(IFN-γ)≥184.25pg?mL-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133.41mg?L-1占比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发热时间、胸腔积液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果显示,受累肺部范围≥2/3肺叶、PCT≥13.28ng?L-1、IFN-γ≥184.25pg?mL-1、SAA≥133.41mg?L-1是重症MPP患儿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重症MPP患儿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为受累肺部范围≥2/3肺叶、PCT≥13.28ng?L-1、IFN-γ≥184.25pg?mL-1、SAA≥133.41mg?L-1。
-
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儿童恶性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风险分层
Abstract: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基于CT影像组学在儿童恶性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s)术前风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60 例恶性pNT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7∶3 比例分为训练组(n=112)和测试组(n=48)。根据儿童肿瘤协作组(COG)标准确定风险分层,将患儿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从CT平扫及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图像中提取影像学特征,经降维和特征筛选后,采用逻辑回归(LR)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对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R分析确定变量并建立临床模型;将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整合,构建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从CT平扫及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图像的感兴趣区中提取到359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7个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R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score)在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43,测试组的AUC为0.820。基于筛选后的临床特征构建临床模型;联合模型的鉴别能力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AUC= 0.854,测试组AUC=0.859),且DCA显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具有最佳的临床净收益。结论:整合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儿童恶性pNTs在COG风险分层中区分能力较强,为临床治疗前决策提供了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方法。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对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全切率与激素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
Abstract: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与内镜手术对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s,PA)患者肿瘤全切率与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期间于本院均行经鼻蝶入路切除术的PA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内镜组(予以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n=70)与显微镜组(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n=71)。统计对比两组的肿瘤全切率,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以及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镜组的肿瘤全切率显著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1周,两组的ACTH、GH及PRL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内镜组的ACTH、GH及PRL水平均比显微镜组显著降低(P<0.05)。内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切除手术相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手术治疗PA的疗效更佳,可改善激素水平,提升肿瘤全切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良肢位摆放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程度、上肢活动功能的影响
Abstract:
【摘要】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程度、上肢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5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依据摸球法分作两组,其中45例单数者作对照组,行良肢位摆放;45例双数者作观察组,予以良肢位摆放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上肢肿胀程度、上肢活动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8字缠绕法、掌指关节的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旋、前屈、后伸与外展的活动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肿胀程度,改善上肢活动功能,并且提高肩关节活动度。
-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对鞘膜积液患儿围手术期指标、睾丸血供及复发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对鞘膜积液患儿围手术期指标、睾丸血供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150例鞘膜积液患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传统组(n=71)和腹腔镜组(n=79)。传统组行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睾丸血供[睾丸动脉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疼痛情况[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EDV、PSV高于传统组,RI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 d,腹腔镜组CRP、WBC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腹腔镜组FLACC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比较,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对鞘膜积液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更优,可改善患儿睾丸血供,降低炎症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两种术式复发率均较低。
-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Abstract: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衔接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桥梁。但生理学知识的理论性强,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多。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不适合”“评价体系不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入课程思政;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
微创复位、环扎联合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效果
Abstract: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复位、环扎联合加长型防旋髓内钉(PFNA)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118例开展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依据统计学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复位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复位、环扎联合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所需要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引起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效果、髋内翻角、髋关节功能、手术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骨折达到愈合标准所需时间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复查,观察组的骨折矢状面与冠状面的复位差值、髋内翻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屈曲功能、内收、内旋功能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进行功能评价,总体上两组的髋关节Harris功能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7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34%,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微创复位、环扎联合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PFNA治疗具有更好的复位效果,且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率更低。
-
血液病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分析
Abstract:
目的 探讨基于输血、免疫等相关因素对血液病患者由于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y,PTR)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及预防PTR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95例,根据血小板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164例)、无效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输血相关、免疫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R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PTR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Analysis Curve,DCA)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无效组患者的女性、年龄≥60岁、女性妊娠史、血液疾病类型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及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活动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及药物占比分别为54.84%、45.16%、82.35%、54.84%、9.68%、61.29%,明显高于有效组患者的30.49%、26.22%、44.00%、24.39%、0.00%、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效组患者的输注次数 > 5次占比、血小板抗体阳性占比分别为74.19%、100.00%,明显高于有效组患者的42.07%、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妊娠史、血液疾病类型为ITP和MDS、活动性出血/DIC、药物、输注次数 > 5次及存在血小板抗体均是PTR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PTR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区分度较好,且在概率阈值0.05~0.94,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及临床效用。结论 基于输血、免疫相关因素构建PTR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可作为临床辅助预测PTR的有效模型,从而可指导临床工作。
-
TnI-Ultra与Myo联合检测对高危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Abstract: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肌钙蛋白Ⅰ(TnI-Ultra)与肌红蛋白(Myo)联合检测对高危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行PCI手术治疗的80例NSTEMI患者,根据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7)和预后不良组(n=23)。运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nI-Ultra、Myo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N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结果:病变血管数、LVEF、血清中TnI-Ultra及Myo水平是影响N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 < 0.05);多因素结果显示,病变血管数多、LVEF低、血清中TnI-Ultra及Myo水平高是影响N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中TnI-Ultra、Myo及其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847、0.928(P < 0.05)。结论:血清中TnI-Ultra及Myo水平具有预测N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且TnI-Ultra与Myo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
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相关肺损伤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止血带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本院自2024年2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90例择期行TKA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全麻,观察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术中持续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术后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地塞米松镇痛,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持续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术后舒芬太尼+地塞米松镇痛,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血清指标、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与T0时刻相比,两组T1、T2、T3时刻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刻相比,两组T3时刻内皮素-1(ET-1)、丙二醇(MD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能够减轻全身麻醉TKA患者止血带相关肺损伤的程度,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对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仍有待探究。
-
通络祛痛膏辅助脉冲射频治疗KOA患者的效果观察
Abstract:
目的 探讨通络祛痛膏联合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采用通络祛痛膏联合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的59例KOA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的59例KOA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KOA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膝关节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84.21%)(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ISO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对照组高,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中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通络祛痛膏辅助脉冲射频治疗KOA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展,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疗效及预后生活质量。
-
卵巢癌组织LMNB1、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Abstract:
目的 分析卵巢癌组织层黏连蛋白B1(LMNB1)、原癌基因C-myc(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108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8例卵巢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MNB1、c-Myc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LMNB1、c-Myc表达与卵巢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LMNB1、c-Myc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67.59%,高于癌旁组织的44.44%、43.51%(P<0.05);LMNB1表达与G3级、Ⅲ-Ⅳ期有关,c-Myc表达与G3级、Ⅲ-Ⅳ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MNB1、c-Myc阳性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生存率(P<0.05)。结论:在卵巢癌中LMNB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为G3级、FIGO分期为Ⅲ-Ⅳ期有关,c-Myc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为G3级、FIGO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有关,LMNB1、c-Myc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
-
加味玉屏风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Abstract:
目的:探讨加味玉屏风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观察组,各47例。西医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鼻部体征评分、免疫球蛋白(IgE、IgG、IgA)、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1/Th2)、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IL-12、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IL-10、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鼻部体征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Th1/Th2、IgG水平高于西医组,IgE水平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SP-A、IL-4水平及RQLQ评分低于西医组,IFN-γ、IL-12水平高于西医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玉屏风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能缓解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
异维A酸、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及对DHEA、IL-17A水平的影响观察
Abstract:
目的 观察异维A酸、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及对血清脱氢异雄酮(DHEA)、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痤疮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维A酸组48例,综合组48例。两组均给予红蓝光治疗,异维A酸组给予异维A酸治疗,综合组在异维A酸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连续治疗4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HEA、IL-17A、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肤生理指标[皮脂分泌量、皮肤经皮水丢失(TEWL)]、VISIA面部图像分析参数(毛孔、面部红色区、紫质、棕色斑)差异,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DHEA、IL-17A、IL-17、TNF-α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DHEA、IL-17A、IL-17、TNF-α均降低,但综合组治疗后上述血清指标低于异维A酸组(P<0.05)。两组治疗前皮肤生理指标、VISIA面部图像分析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皮脂分泌量、TEWL、VISIA面部图像分析参数(毛孔、面部红色区、紫质、棕色斑)均降低,但综合组治疗后皮肤生理指标、VISIA面部图像分析参数低于异维A酸组(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异维A酸组,但不良反应率与异维A酸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异维A酸、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可改善皮肤生理指标,抑制DHEA、IL-17A、IL-17、TNF-α的表达,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
四君子汤加味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Abstract: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加味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张仲景医院2021年8月-2024年8月160例HFrE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研究组(n=80),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研究组加用四君子汤加味。对比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血清指标、6 min步行(6MW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住院率、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90.00%(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气短、喘息、心悸、下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6MWT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住院率(1.25%)低于对照组(10.00%)(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四君子汤加味联合rhBNP治疗HFrEF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
踝三针联合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痉挛患者踝关节功能、站位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探究踝三针联合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痉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期间114例脑卒中后踝关节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7例给予踝三针联合普通康复训练,观察组57例给予踝三针联合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站位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踝关节被动峰力矩、主动峰力矩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踝关节跖屈肌张力评分、静息状态下足内翻角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踝背屈肌群肌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训练8周后,两组步频、步速、步长、触地时长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踝三针联合下肢闭链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踝关节痉挛患者踝关节功能和站位平衡功能,增强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Abstract: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宫腔镜(HS)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病因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AU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TVS联合H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在AUB病因诊断的价值。结果:经过病理分析诊断,90例AUB患者良性病变占比88.89%(80/90)恶性病变占比11.11%(10/90);其中TVS与HS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73.75%、90.00%,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00%;TVS联合HS诊断准确率为95.55%高于HS检查的88.89%高于TVS的71.11%(P<0.05)。结论:在AUB病因的诊断中,TVS联合HS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查可提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
-
黄葵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Abstract: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HSP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葵胶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尿常规[24h尿蛋白(UTP)和尿红细胞计数(URBC)水平],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g)A ,IgG, IgM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关节痛、腹痛、血尿、蛋白尿、皮疹消退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5)。治疗6个月,两组的UTB、URBC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UTB、UR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的IgA、IgG、IgM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黄葵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用于HSPN患儿治疗,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降低UTB和URBC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
百合地黄汤联合舍曲林、右佐匹克隆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睡眠质量、抑郁状态、神经递质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探讨百合地黄汤联合舍曲林、右佐匹克隆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睡眠质量、抑郁状态、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固始县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159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采用舍曲林、右佐匹克隆西药治疗的81例患者纳入西药组,采用百合地黄汤联合舍曲林、右佐匹克隆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中药联合组。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量表(SDRS)]、抑郁症状改善状况[抑郁和躯体化症状量表(DSSS)]、焦虑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多巴胺(DA)]、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中药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59%,高于西药组的75.31%(P<0.05);治疗后,中药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SDRS评分、HAMA评分、DSS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联合组血清SP水平低于西药组,5-HT、DA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期间,中药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0%,与西药组12.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百合地黄汤联合舍曲林、右佐匹克隆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中医证候,调节神经递质,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
-
急性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Abstract: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10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并依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6)与预后良好组(n=69)。分析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入院时,但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出院前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1、0.805、0.899,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更为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表达较高,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舒洛地特联合达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免疫功能、病情相关因子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免疫功能、病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1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诊疗的DK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和舒洛地特联合组,各40例。达格列净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达格列净治疗,舒洛地特联合组予以舒洛地特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治疗12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肌酐(SCr)]、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病情相关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PO)、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 w后,舒洛地特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 %,高于达格列净组的72.50 %(P<0.05);舒洛地特联合组BUN、SCr、UACR水平均低于达格列净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达格列净组(P<0.05);舒洛地特联合组血清MPO、Angptl4、PLA2R、CTGF水平均低于达格列净组(P<0.05);治疗期间,舒洛地特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0%。略高于达格列净组的12.50%,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达格列净治疗DKD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机体的肾功能,提升免疫功能,调节病情相关因子,控制病情进展,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成都市双流区大气污染物对属地某高校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Abstract:
探究成都市双流区大气污染物对属地某高校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收集和分析22年12月至23年12月期间的气象数据和门诊数据,本研究利用统计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估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大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病例数之间的关联。气象数据来源于成都市双流区气象局,而门诊数据则来源于属地高校医院的记录。研究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包括季节变化、以及特定大气污染物(如PM2.5、SO2和CO)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门诊量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冬季,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与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大气污染对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健康产生了影响。
-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Abstract:
目的:分析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5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46例)和观察组(接受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49例)。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炎性因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FEV1/FVC各项肺功能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CO2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aO2均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PaCO2、PaO2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TNF-α、IL-8、IL-2、SAA、IL-6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AECOPD,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肺功能,且安全性高。
-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的临床价值
Abstract: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双源CT多部位CT血管造影(CTA)一站式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共纳入120例拟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120例患者中有拟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5例,120例患者中拟诊心血管疾病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DSA诊断血管狭窄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血管狭窄情况应用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SA检查结果显示,有63例被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疾病,其中26例脑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有30枚,大脑前、中、后动脉、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各12、6、5、7枚;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结果显示,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62例,26例脑动脉瘤患者中共28枚动脉瘤,其中大脑前、中、后动脉、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各11、6、5、6枚;脑血疾病患者采用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的各项诊断效能分别为95.24%(60/63)、50.00%(1/2)、93.85%(61/65);心血管疾病采用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的各项诊断效能分别为96.23%(51/53)、50.00%(1/2)、94.55%(52/5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共纳入110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和研究组(55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ALT、AST等指标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下降(t=9.748、15.183、3.637、9.740,均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降低(t=8.881、16.392、18.203、19.305,均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下降(χ2=0.407,P<0.05),而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χ2=0.000、0.176,均P>0.05)。结论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可对肝肾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24h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Abstract: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三级医师基于各项检查结果所做出的最终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参数。结果:经临床综合判定,65例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中,阳性42例,阴性23例。12导联心电图检出阳性26例,阴性39例,与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19,P<0.001);24h动态心电图检出阳性40例,阴性25例,与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强(Kappa=0.868,P<0.001)。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12导联心电图,漏诊率低于12导联心电图(P<0.05)。发生心律失常患者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所有R-R间期的比率(percent of NN 50 in the total number of NN intervals,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低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律失常的效能较高,且HRV时域参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基于盆底肌功能及尿动力学指标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价值
Abstract:
目的:对比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本院妇产科接受传统子宫切除术的54例子宫脱垂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同期于医院接受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的54例子宫脱垂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盆底肌功能[盆底阻碍状况评估表(pelvic floor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7,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尿动力学指标[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速、平均尿流率以及最大膀胱容量]。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PFIQ-7评分、PFDI-20评分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PFIQ-7评分、PFDI-2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三步三位手法联合牵引治疗对寰枢关节半脱位型抽动症患儿的康复效果分析
Abstract:
目的:研究三步三位手法联合牵引治疗对寰枢关节半脱位型抽动症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4年2月期间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型抽动症患儿随机分组,常规组40例行牵引治疗,研究组40例联合三步三位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复位效果、症状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寰椎两侧块与枢椎齿突间距差、YGT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感觉、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型抽动症患儿,三步三位手法联合牵引治疗复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症状严重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2025,47(7),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银杏叶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ACA、VMCA、VPCA)]、神经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VACA、VMCA、VPC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的VACA、VMCA、VPC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BDNF、NG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BDNF、NGF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经银杏叶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能改善脑血流动力水平,减轻患者神经损伤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
2025,47(11), DOI: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肺纤维化水平制定个体化有氧抗阻肺康复训练策略对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99例稳定期ILD患者,纳入时间为2022年8月—2024年1月。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肺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基于肺纤维化水平制定个体化有氧抗阻肺康复训练策略。干预两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M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呼吸力学指标[动态顺应性(Cdyn)、平均气道压(Paw)以及吸气阻力(Raw)]、肺纤维化指标[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相关炎症介质表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MV、MMEF以及FR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aw、Paw低于对照组,且Cdy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L-6、LN以及H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IL-8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基于肺纤维化水平制定个体化有氧抗阻肺康复训练策略运用于稳定期ILD患者中,可提升患者肺部功能和肺部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缓解肺部纤维化,减少机体发生炎症反应。
-
2025,47(11), DOI: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尿液膀胱肿瘤抗原水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次手术治疗患者,于2020年1月-2023年5月间收治,随机分为两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中膀胱冲洗时长、手术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尿功能[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手术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液膀胱肿瘤抗原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膀胱冲洗时长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长较短,术中失血量较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无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时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水平、膀胱顺应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无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一周时TNF-α、VEGF水平较低,APN水平较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尿液膀胱肿瘤抗原标志物水平无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时CA19-9、CA125、CEA水平较低(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膀胱癌复发率,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效果良好,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损伤及对膀胱的刺激,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肿瘤标准物水平;同时可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来研究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对抗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的分子机制,并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方法: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的成分检索自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使用DrugBank, GeneCards, TTD, PharmGKB和OMIM数据库建立甲状腺肿瘤相关基因集。使用 STRING数据库完成甲状腺肿瘤-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的建立。Cytoscape构建了用于可视化的网络。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本体论(GO)和生物学途径京都基因百科全书和基因组富集分析(KEGG)以发现潜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有效化合物。结果:从TCMSP中筛选出162个活性化合物和283个靶基因。通过交叉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和甲状腺肿瘤基因集获得256个潜在靶点。网络药理分析显示,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鉴定了5个核心靶点TP53,AKT1,STAT3,ESR1,MAPK1。GO与KEGG分析结果表明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治疗甲状腺肿瘤主要涉及癌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流体剪切应力几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的活性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与核心靶点TP53,AKT1,STAT3,ESR1,MAPK1的结合能均小于-6.0 kcal/mol,表明对接良好。结论: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可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的途径发挥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作用。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 探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引发小鼠产生痛敏时伴发焦虑样行为,并探究小鼠扣带回皮质(RSG)中的谷氨酸受体亚型2(GluR2)、GluR2-p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S选取10-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26只,体重20-25g为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CFA组),每组各13只。Sham组右侧足底一次性注射25μl的生理盐水作为造模的阴性对照;CFA组采用右侧足底一次性注射25μl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进行造模。分别于第0天(CFA造模前)、第1天 (造模后2h)、第3天、第7天,检测左右两足的缩足率以判断CFA造模成功与否并测定小鼠的机械性痛阈。进行旷场试验测定小鼠的焦虑情况。选取造模7天的小鼠RSG脑区标本,分别进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GluR2、GluR2-p表达水平。结果: 第1天、第3天、第7天,CFA组同侧小鼠缩足率较Sham组同侧均显著升高(p<0.05)。CFA组小鼠的中心区域滞留的时间、中心平台经过的次数均较Sham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跑动的总距离无显著差异。CFA注射7天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FA组小鼠的RSG脑区中GluR2总蛋白含量与Sham组无显著差异,但CFA组小鼠对侧脑区GluR2磷酸化的含量较Sham组对侧显著提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FA组对侧脑区中的GluR2-p较Sham组对侧有显著升高(p<0.05),且与自身同侧相比也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 CFA注射引发痛敏伴焦虑样行为,并导致小鼠RSG脑区中GluR2磷酸化增多,其可能参与焦虑样行为的病理过程。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 探究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对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02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87例TIA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血管造影、Essen卒中风险评分评估短期发生脑梗死风险,根据患者的Essen卒中风险综合评分分为低危组、高危组,比较症状侧、非症状侧血管狭窄程度,脑血管狭窄部位,以及头颅CT血管造影、Essen卒中风险评分单项及联合结果。结果 TIA后1年内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分组,分为脑梗死低危组患者为32例(36.78%),高危组患者为55例(63.22%)。高危组症状侧轻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高(χ2=15.932、4.249、4.177,P<0.05)。高危组非症状侧轻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高(χ2=19.853、4.249、6.290,P<0.05)。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脑血管狭窄部位颅内与颅外段、单一颅外段、单一颅内段患者占比经比较差异无意义(χ2=0.054、0.021、0.007,P>0.05)。头颅CT血管造影TIA低风险患者占比55.17%(48/87),高风险患者占比44.83%(39/87);Essen卒中风险评分TIA低风险患者占比36.78%(32/87),高风险患者占比63.22%(55/87),无极高风险患者;联合结果中TIA低风险患者占比66.67%(58/87),高风险患者占比33.33%(29/87),联合结果中高风险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占比发生率相较于低风险更高(χ2=7.616、7.301、11.226,P=0.006、0.007、0.001)。结论 头颅CT血管造影可评估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Essen卒中风险评分可将TIA患者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风险进行分层,且Essen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存在密切关联。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 探究尼可地尔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ICM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予以美托洛尔的37例为对照组,予以尼可地尔联合美托洛尔的35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差异>50 ms的NN间期的百分比(pNN50%)、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介素(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43 %高于对照组70.27%(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LVESd、LVEDD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SV、LVEF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rMSSD、SDNN、pNN50%、SDAN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hs-CRP、MMP-9、IL-6、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美托洛尔治疗ICM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变异性,可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
2025,47(11), DOI:
Abstract: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房颤患者慢病管理工作,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n=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4年1月,根据随访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5例,接受常规慢病随访)和研究组(n=45例,联合基于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干预),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AFEQT)评分更高(P<0.05)。结论:老年房颤患者接受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干预,可有效减轻或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该干预方案于临床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拟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6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0.05?mg/kg)氢吗啡酮超前镇痛方法;高剂量组采用高剂量(0.10?mg/kg)氢吗啡酮超前镇痛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药物使用情况(首次请求镇痛时间、镇痛泵中补充剂量及总镇痛药物用量)、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在术后1、4、8、24小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首次请求镇痛的时间与低剂量组相比显著延后(P<0.05),并且高剂量组的镇痛泵补充剂量和总镇痛药物用量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术前、诱导结束时及术后1小时,高剂量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高剂量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能改善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较高。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探析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PHCA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LI)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于本院确诊并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126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上睑下垂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非发生组。收集并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白内障患者行PHCAO联合ILI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发生上睑下垂的患者有34例,发生率为26.98%,纳入发生组;未发生上睑下垂的患者有92例,纳入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60岁、合并代谢综合征、麻醉方式为眼周麻醉、术中使用开睑占比均与未发生组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代谢综合征、麻醉方式、术中使用开睑器均为白内障患者行PHCAO联合ILI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发生上睑下垂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患者的年龄、合并代谢综合征、麻醉方式、术中使用开睑器均是白内障患者行PHCAO联合ILI术后上睑下垂的影响因素。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于本休养所就诊的85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检测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炎症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的LVEF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NT-proBNP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的血清IL-6、TNF-α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辅助治疗CHF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高迁移率族蛋白 A2(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HMGA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与病情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IUA患者68例作为IUA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因不孕症经宫腔镜检查未粘连且宫腔形态正常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的HMGB1、HMGA2和EGFR表达情况。分析HMGB1、HMGA2和EGFR表达情况与IUA患者病情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UA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结果:IUA组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MGA2和EGF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8例IUA患者根据宫腔粘连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28例)和重度组(21例)。随着病情加重,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HMGA2和EGFR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且组间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后,IUA复发17例(25.00%),纳入复发组;未复发51例(75.00%),纳入为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不良与流产史、术前月经量、粘连范围、粘连性质、HMGB1、HMGA2及EGFR表达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和病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史>3次、术前闭经、粘连范围>2/3、粘连性质肌性、HMGB1阴性表达、HMGA2及EGFR阳性表达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UA 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阴性表达及HMGA2和EGFR阳性表达与患者病情程度及术后复发有关,检测三者表达有助于评估患者患病程度及不良预后。
-
2025,47(11),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种植牙修复对牙齿外伤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牙齿外伤患者12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根据种植牙修复时机分为即刻修复组60例(采用即刻修复)和延迟修复组60例(采用延迟修复)。对比两组修复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并发症情况。结果:即刻修复组修复优良率91.67%(55/60)与延迟修复组88.33%(53/6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延迟修复组比较,即刻修复组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延迟修复组比较,即刻修复组PD、PLI、SBI较低(P<0.05);即刻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5.00%(3/60)较延迟修复组20.00%(12/60)低(P<0.05)。结论:即刻与延迟种植牙修复对牙齿外伤的修复效果相当,但与延迟种植牙修复相比,即刻种植牙修复能明显减轻机体疼痛,改善患者牙周指标,降低牙周组织红肿、牙周溢脓等并发症的发生。
-
2020,42(1):84-89,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和MRI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肝癌患者97例进行研究。入组后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行CT增强扫描及MRI检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各检测方法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对比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97例患者中共63例患者(64.95%)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肝癌。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0.445,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78%(49/63)、67.65%(23/34)、74.23%(72/97)、81.67%(49/60)、62.16%(23/37)。MRI对小肝癌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0.449,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45/63)、73.53%(25/34)、72.16%(70/97)、83.33%(45/54)、58.14%(25/43)。联合检测对小肝癌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95,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57/63)、85.29%(29/34)、88.66%(86/97)、91.94%(57/62)、82.86%(29/35)。联合检测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与MRI检测(P<0.05),三组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机MRI对小肝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
2020,42(1):79-83,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后心肌损伤情况及凝血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3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依据随机单双号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1)及观察组(n=52)。对照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罗库溴铵、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先于T10-T12椎间隙穿刺置管,注入5 m L利多卡因,5 min后给予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10 m L间断注入,感觉阻滞达T6平面后,给予舒芬太尼、咪唑安定、罗库溴铵、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水平及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中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 cTn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维库溴铵、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减轻心肌损伤,减少麻醉用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2020,42(1):75-78,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结节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后,收集整理检查结果,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等。结果:MRI平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均低于DWI的诊断准确率(P<0.05)。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P<0.05)。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方面,前列腺癌均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P<0.05)。结论: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能鉴别诊断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指导术前分期、治疗等,值得推广。
-
2020,42(1):71-74, DOI:
Abstract:
目的:探究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4.0 mg,Q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氨溴特罗(根据患儿年龄及体重分别每次予以一下剂量:0.5mg·kg-1、0.6mg·kg-1、0.7 mg·kg-1、0.8g·kg-1、0.9g·kg-1,Bid)进行治疗,共治疗14 d。对比两组间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IgE、IL-4、ECP及IL-10指标变化,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气喘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E、IL-4、ECP及IL-10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气喘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89%,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5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安全性较理想,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2020,42(1):67-7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采用医院同家庭结合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收治的1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A1组,n=9)患儿采用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医院与家庭结合的ABA疗法进行干预,并对家长进行每周一次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宣传教育和将ABA疗法用于家庭的方法指导。对照组(A2组,n=9)患儿采用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一年半后,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评估法对两组患儿语言发育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A1组)语言发育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A2组患儿(P<0.05)。结论: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临床选择医院与家庭结合ABA疗法进行干预,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2020,42(1):64-66+78, DOI:
Abstract:
目的:分析小儿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31例脑积水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60)与正常组(n=7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并发症组中,分流管阻塞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感染,均明显高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室粘连与迁延性脑膜炎是小儿脑积水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小儿脑积水患儿术后护理中应加强对合并有脑室粘连与迁延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强度,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2020,42(1):60-63, DOI:
Abstract:
目的:对比持续硬膜外镇痛与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应激反应、泌乳功能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以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进行无痛分娩,观察组以相同药物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 ticotropic hormor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分娩前、分娩后30 min、24 h、48 h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泌乳素的变化;同时进行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分娩后两组产妇ATCH、COR、NE及E均明显下降(P<0.05),且分娩后泌乳素水平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分娩后1 min、分娩后5 min阿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无痛分娩与持续硬膜外镇痛新生儿阿氏评分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自控硬膜外镇痛无痛分娩可明显缓解产妇应激反应,改善泌乳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