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银杏叶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
    项素娥
    2025, 47(7).
    [摘要](9) [HTML](0) [PDF 76.00 K](11)
    摘要:
    目的:探究银杏叶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脑血流动力学[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ACA、VMCA、VPCA)]、神经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VACA、VMCA、VPC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的VACA、VMCA、VPC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BDNF、NG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BDNF、NGF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经银杏叶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能改善脑血流动力水平,减轻患者神经损伤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2  金合欢素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曹琳苑 万莉红
    2025, 47(8).
    [摘要](8) [HTML](0) [PDF 38.09 M](10)
    摘要: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金合欢素(Acacetin)对束缚浸水应激(Restraint water-immersion stress,RWIS)诱导的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获取金合欢素及应激性胃溃疡的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关作用网络图,对筛选得到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CB-Dock 2平台和PyMOL(3.1.6.1版本)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动物实验选取SPF级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合欢素高/低剂量组(50/25 mg?kg-1)和奥美拉唑组(20 mg?kg-1)(n=6)。通过RWIS(束缚后18℃-20℃水中浸泡8 h)构建小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评估胃溃疡指数和胃液pH值。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金合欢素干预应激性胃溃疡的靶点有54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合欢素与核心靶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 G synthase 2,PTGS2)亲和力较强。与模型组相比,金合欢素高、低剂量组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且疗效与奥美拉唑组相当。结论:金合欢素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黏膜修复发挥胃保护作用,保护作用可能涉及ESR1、EGFR和PTGS2等靶点。
    3  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苏醒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董连丽
    2025, 47(8).
    [摘要](6) [HTML](0) [PDF 50.56 K](9)
    摘要: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我院104例拟行CEA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阿托品+地塞米松行麻醉诱导,其中A组增加咪达唑仑+氢吗啡酮麻醉诱导,B组仅增加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h、6h、12h、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asy评分,对比两组诱导前(T0)、颈动脉阻断时(T1)、内膜剥脱时(T2)、颈动脉开放时(T3)、拔管后10min(T4)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h、1d、3d、6d时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IL-10水平,对比两组苏醒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A组术后2h、6h、12h的VAS、Ramasy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T1-T3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波动幅度小于B组(P<0.05);A组术后2h、1d、3d、6d的TNF-α、IL-6、CRP明显低于B组,IL-10高于B组(P<0.05);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少于B组,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咪达唑仑可明显降低CEA患者术后疼痛及躁动程度,并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苏醒质量。
    4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雪 邓成
    2025, 47(8).
    [摘要](6) [HTML](0) [PDF 31.88 K](7)
    摘要: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医学人才成为教育重点。医学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是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等,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不仅涉及实验动物理论,还有实验小鼠的病理实验操作、腹腔手术、体成分、行为学实验等实验教学,同时还涵盖动物伦理等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上存在更多的挑战。本文针对传统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平台,从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建立一套理论、实验操作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以期为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5  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李小丽 蒋青松
    2025, 47(8).
    [摘要](11) [HTML](0) [PDF 28.32 K](5)
    摘要:
    在“新医科”背景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教育日益融合。目前,AI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明显不足。药理学是医药学学生的基础核心课程,内容繁杂且更新迅速,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本文以“有机磷酸酯类”的教学为例,利用AI大模型和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及课后巩固,对AI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为AI辅助药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充分发挥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培养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
    6  人工智能背景下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姜伟
    2025, 47(8).
    [摘要](11) [HTML](0) [PDF 48.33 K](5)
    摘要:
    目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本科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本科生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现有教学问题,并提出具体改革策略,以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本科生教学现状。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研究发现,现有教学存在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和师资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的改革策略包括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建设。实践案例表明,这些策略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结论:本文提出的改革策略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有助于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未来,高校应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7  温控射频联合功能性磁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纤维肌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朱咏梅
    2025, 47(8).
    [摘要](3) [HTML](0) [PDF 65.78 K](4)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温控射频联合功能性磁刺激在盆底功能障碍(PF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郸城县妇幼保健院2023年5月-2024年5月122例PF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61)、观察组(n=61),对照组给予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控射频疗法。比较2组盆底肌纤维肌力、盆底功能、盆底肌表面肌电指标、血清松弛素含量。结果 干预12周后,2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肌力达Ⅲ级以上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松弛素含量低于对照组,盆底肌表面肌电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控射频联合功能性磁刺激疗法可促进PFD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降低血清松弛素水平,单纯功能性磁刺激效果不明显。
    8  湿包裹疗法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与莫匹罗星软膏对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炎症因子、瘙痒程度的影响分析
    王芳
    2025, 47(8).
    [摘要](6) [HTML](0) [PDF 33.21 K](4)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湿包裹疗法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与莫匹罗星软膏对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炎症因子、瘙痒程度的影响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40例给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与莫匹罗星软膏,B组40例给予湿包裹疗法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与莫匹罗星软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瘙痒缓解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B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A组72.50%(29/40)(P<0.05);两组特应性皮炎皮肤评分量表(SCORAD)、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各维度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IL-4、IL-13、IL-17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低于A组20.00%(8/40)(P<0.05)。结论 湿包裹疗法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与莫匹罗星软膏治疗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皮肤瘙痒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9  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烷对颈面部瘢痕修复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研究
    靳万杰
    2025, 47(8).
    [摘要](2) [HTML](0) [PDF 40.02 K](3)
    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烷对颈面部瘢痕修复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期间于本院择期行颈面部瘢痕修复手术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烷麻醉。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不良现象发生情况和术后躁动。结果: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中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h、术后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麻醉清醒即刻(P<0.05),且麻醉清醒即刻、术后4h、术后24h,实验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呼吸抑制、低血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的躁动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面部瘢痕修复手术患者采用艾司氯胺酮复合七氟烷麻醉,能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现象和躁动发生。
    10  开腹与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彭丽莎
    2025, 47(8).
    [摘要](4) [HTML](0) [PDF 118.00 K](2)
    摘要: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采用QOREF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各项QOREF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QOREF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各项QO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相较开腹手术,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出血量,缩短排气和住院时间,提高安全性。
    11  血小板聚集功能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脑梗死溶栓术后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张翠
    2025, 47(8).
    [摘要](4) [HTML](0) [PDF 53.01 K](2)
    摘要:
    目的: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脑梗死溶栓术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6月在我院接受溶栓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MAR)、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MAR)],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最大血栓振幅(MA)、凝血指数(CI)],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梗死患者溶栓术后预后的关系,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联合血栓弹力图参数对脑梗死溶栓术治疗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AA-MAR、ADP-MAR、Angle、MA、CI显著高,R、K显著低(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A-MAR、ADP-MAR、R、K是脑梗死溶栓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小板聚集功能联合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预测脑梗死溶栓术治疗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结论:脑梗死患者溶栓术后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均可影响预后,其定量参数联合检测预测预后有较高价值。
    12  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袁一
    2025, 47(8).
    [摘要](2) [HTML](0) [PDF 66.50 K](2)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应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接受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主要证候积分、次要证候积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ESR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的CRP、ESR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中医症状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13  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潘军伟
    2025, 47(8).
    [摘要](2) [HTML](0) [PDF 60.00 K](2)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手术效果与手术安全性。方法 将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022年1月~2024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研究组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应用身体意象问卷(body image questionnaire,BIQ)、美容评分(cosmetic score, CS)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指标(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h与术后24h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的BIQ评分和CS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能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提高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14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张敬晓
    2025, 47(8).
    [摘要](2) [HTML](0) [PDF 41.52 K](2)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Hp转阴率、症状缓解时间(溃疡面愈合、腹痛消失、反酸嗳气)、胃肠道激素水平[血清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Hp转阴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面愈合、腹痛消失、反酸嗳气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TL、GAS、IL-1、IL-6、IL-8、CHI3L1下降,SS上升,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四联疗法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Hp转阴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胃肠道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15  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于维波
    2025, 47(8).
    [摘要](2) [HTML](0) [PDF 45.35 K](2)
    摘要: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联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类百日咳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1月期间于本院诊疗的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乳糖酸红霉素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联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T细胞淋巴亚群(CD3+、CD4+、CD4+/CD8+)、潮气呼吸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吸呼时间比(TI/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T、TPTEF/TE、TI/TE、VPEF/V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4、CRP、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乳糖酸红霉素治疗类百日咳综合征,能提高疗效,调节T细胞淋巴亚群,改善潮气呼吸功能,抑制体内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16  DCE-MRI联合低剂量CT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李秋实
    2025, 47(8).
    [摘要](5) [HTML](0) [PDF 81.00 K](2)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4年3月收治的10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阴性(n=67)、阳性(n=38);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38例阳性,67例阴性;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诊断为阳性37例,阴性68例,其中仅有28例为真实阳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诊断灵敏度为73.68 %(28/38),特异度为86.57 %(58/67),准确率为81.90 %(86/105);DCE-MRI检查诊断为阳性39例,阴性66例,其中仅有29例为真实阳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诊断灵敏度为76.32 %(29/38),特异度为85.07 %(57/67),准确率为81.90 %(86/105)。经低剂量螺旋CT联合DCE-MRI检查诊断为阳性39例,阴性66例,其中仅有36例为真实阳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诊断灵敏度为94.74 %(36/38),特异度为95.52 %(64/67),准确率为95.24 %(100/105);低剂量螺旋CT、DCE-MR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4.74%,准确度为95.24 %,高于单独诊断,漏诊率为5.26 %,低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采用低剂量螺旋CT联合DCE-MRI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诊断,可提高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信息。
    17  EOS%、PLR、Alb/CR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探究
    束欢欢
    2025, 47(8).
    [摘要](6) [HTML](0) [PDF 71.40 K](2)
    摘要: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6月期间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出院后1年的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38)和生存组(n=58)。分析对比两组的EOS%、PLR、Alb/CRP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响MHD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OS%、PLR、Alb/CRP联合检测预测MHD预后的应用价值。结果 死亡组的EOS%、PLR、血肌酐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Alb/CRP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两组的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EOS%、PLR、血肌酐、Alb/CRP均是影响MH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EOS%、PLR、Alb/CRP预测MH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6、0.850、0.833,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45,灵敏度为0.914,特异度为0.868,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EOS%、PLR、Alb/CRP均是预测MHD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18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VAS评分的影响
    田志红
    2025, 47(8).
    [摘要](3) [HTML](0) [PDF 42.79 K](2)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我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20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TAPB组102例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APB、QLB组102例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QLB,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维持等方法。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对比两组麻醉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建立气腹后10min(T3)、术毕时(T4)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后1h、6h、12h、18h、24h的VAS评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QLB组自控静脉镇痛(PCIA)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少于TAPB组(P<0.05);两组T1、T2时的心率、收缩压明显高于T0,舒张压低于T0(P<0.05),T3、T4时心率、收缩压低于T1、T2,舒张压高于T1、T2(P<0.05),两组T1时与T2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T3与T0、T4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QLB组术后6h、12h、18h、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TAP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TAPB均可稳定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但QLB对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持续时间更久,且可显著降低VAS评分,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镇痛药量,且具有安全性。
    19  基于超声评估下的体外膈肌刺激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膈肌功能及撤机时机的影响
    曹青杨
    2025, 47(8).
    [摘要](5) [HTML](0) [PDF 79.00 K](2)
    摘要:
    目的:基于超声评估下的体外膈肌刺激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膈肌功能及撤机时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期间10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另给予基于超声评估下的体外膈肌刺激疗法,对比两组肺功能、膈肌功能及撤机时机。结果:治疗后,两组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撤机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超声评估下的体外膈肌刺激疗法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能够改善肺功能和膈肌功能,并且可以缩短撤机时间。
    20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宣肺化痰散瘀汤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宫廷
    2025, 47(8).
    [摘要](5) [HTML](0) [PDF 92.00 K](2)
    摘要:
    目的 观察宣肺化痰散瘀汤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9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予以宣肺化痰散瘀汤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SpO2)]、炎症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功能(CD3+、CD4+、CD8+)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气喘、咳嗽、喘鸣音、肺啰音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的PaCO2降低,pH、SpO2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aCO2显著降低,pH、SpO2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ECP、EOS、IL-4、IFN-γ水平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ECP、EOS、IL-4、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CD3+、CD4+升高,CD8+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宣肺化痰散瘀汤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能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恢复,改善动脉血气,减轻机体炎症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