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7(6).
摘要:目的:横断面研究美国绝经后妇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与生殖寿命(Reproductive lifespan, RLS)之间的关联。方法:分析来自2021-2023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752名绝经后女性参与者。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HDL-C与RLS的相关性,使用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评估HDL-C与RLS之间关系的稳定性。结果:在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我们发现HDL-C与RLS呈显著正相关。且HDL-C与RLS关系在大部分亚组中均保持正相关关系,交互测试显示这种关系与分层亚组均无关联。结论:我们发现较高的HDL-C与RLS增加显著相关,HDL-C具有作为早期预测女性生殖寿命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2025, 47(6).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逐瘀颈康汤加味配合温阳通督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2)、观察组(n=52),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温阳通督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逐瘀颈康汤加味。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炎性因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8%vs84.62%)(P<0.05);治疗后观察组四肢痿软、颈部刺痛、上肢麻木、活动不利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2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更低(P<0.05)。结论 逐瘀颈康汤加味配合温阳通督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提高疗效,改善颈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2025, 47(6).
摘要:目的? 对比一次性根管治疗(ORCT)与多次根管治疗(RCT)治疗急性牙髓炎(AP)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362例AP患者(2020年1月~2024年3月)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以接受ORCT治疗的181例患者列为ORCT组,以接受RCT治疗的181例患者列为RCT组。对比2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咬合力)、炎性介质水平[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Toll样受体4(TLR4)、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比2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ORCT组GI、PLI、PD较RCT组低(P<0.05);术后3d、7d ORCT组VAS评分较RCT组低(P<0.05);术后3个月ORCT组咀嚼效率、咬合力较RCT组高(P<0.05);术后7d ORCT组血清HIF-1α、CD14、TLR4、CX3CL1水平较RCT组低(P<0.05);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ORCT组3.87%(7/181)较RCT组13.26%(24/181)低(P<0.05)。结论 ORCT与RCT治疗AP患者手术成功率相当,但ORCT更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咀嚼功能,改善牙周健康,降低炎性介质水平及并发症风险。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护理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干预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功能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互联网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互联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互联网+护理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康复进程、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NYHA)]、依从性、生活质量[慢性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结果 干预后互联网组心功能改善程度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干预后互联网组用药管理、检查管理、饮食管理、心理管理、日常管理5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互联网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互联网组情绪、身体、其他领域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护理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患者生活质量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结节患者应用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检测鉴别诊断其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90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血清CA125、CEA水平检测。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恶性结节患者和良性结节患者。比较超声检查及血清检查单方法及联合应用的诊断结果。分析其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对比超声检查及血清检查单方法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组织活检确诊90例乳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患者有34例,恶性结节患者有56例。与良性结节患者相比,恶性结节患者的超声血流参数RI、PI、PSV和血清CA125、CE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超声检查及血清检查单方法相比,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CA125、CEA水平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乳腺结节患者中应用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CA125、CEA水平检测鉴别结节的良恶性,相较于超声或血清检查单方法,其诊断准确度较高,效能更优。
2025, 47(6).
摘要:目的 分析复方脑肽节苷脂、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研究方式,选取我院2023-02—2024-03期间AIS者97例,按用药方案分2组,对照组(48例)接受阿加曲班治疗,研究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氧化物歧化酶(GSF-Px)、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脑血流动力学[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特性阻抗(ZCV)、平均血流流速(Vmean)]、脑氧代谢指标[脑动脉氧合量(CaO2)、脑氧摄取率(ERO2)、脑动静脉氧合量差[D(a-jv)O2]]以及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正无聚蛋白-3(PTX3)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62.50%相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83.67%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ZCV偏低,Vmean、Qmean偏高(P<0.05);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ERO2、D(a-Jv)O2、CaO2偏高(P<0.05);治疗后,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SOD、GSH-Px偏低,MPO、MDA偏高(P<0.05);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血清VEGF、YKL-40、PTX3水平较高(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阿加曲班联合治疗AIS者效果显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状况,调节氧化应激,优化血清VEGF、YKL-40、PTX3水平。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1.5T核磁形态特征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8-2024.5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VCF患者,共发生78个伤椎,60例患者均实施1.5T核磁检查,以T1WI、T2WI序列扫描,根据患者骨髓水肿T1WI低信号形态特点将78个伤椎分为Ⅰ型组(n=17,弥漫型)、Ⅱ型组(n=36,半球或不均匀型)、Ⅲ型组(n=25,横行条带型)。60例患者均实施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三组骨水泥形状特征分布情况。比较三组骨水泥弥散情况、渗漏发生率。结果: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后,Ⅰ型组术后骨水泥密实型较高,Ⅱ型组骨水泥密实型较低,Ⅲ型组术后骨水泥不均质型较高。Ⅰ型组骨水泥入口侧达到上下终板发生率显著低于Ⅱ型组(P<0.05),三组患者骨水泥超过椎体正中矢状面、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核磁检查VCF患者可通过T1WI低信号评估骨髓水肿情况,弥漫型T1WI低信号时,骨水泥扩散范围受限,临床可通过术前1.5T核磁检查中T1WI低信号情况预测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于本院诊治的112例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研究组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连续治疗4周。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日常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5(IL-1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氨基酸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与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9.64%(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MRC、CAT评分低于对照组,6MW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8、IL-15、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亮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丝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色氨酸、酪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COPD的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困难程度、日常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力,并可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纠正氨基酸代谢,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5, 47(6).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于SWOT分析法疼痛关爱护理干预在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9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1匹配设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SWOT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SWOT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SWOT分析法疼痛关爱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情况、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WOT组引流管留置、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SWOT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更低(P<0.05);SWOT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3.04%)(P<0.05)。结论 基于SWOT分析法疼痛关爱护理干预可减轻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情况。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时机对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80例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于入院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手术,观察组40例于入院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功能、肺部感染风险及病死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pH、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两组1s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二者比值(FEV1/FVC)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参乌益肾片联合布美他尼对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CRF合并HF患者(94例,选例时间: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47例,采用布美他尼治疗)、联合组(47例,采用参乌益肾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腰膝酸软、纳呆腹胀、浮肿难消)积分、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血清炎症介质[Toll样受体4(TLR4)、C反应蛋白(CRP)、激活素A(Act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腰膝酸软、纳呆腹胀、浮肿难消证候积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BUN、Scr及24h尿蛋白水平降低幅度较大(P<0.05);联合组治疗后CI、CO、LVEF、SV值较参照组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TLR4、CRP、ActA、IL-6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乌益肾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CRF合并HF,可显著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及心功能,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治疗前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评价中应用多层螺旋增强C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2023.07-2024.06收治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80例,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增强CT、经胸超声检查,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增强CT、经胸超声诊断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左心耳血栓患者与非左心耳血栓患者CT参数及左心功能及结构。结果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耳血栓患者占12.50%(10/80);多层螺旋增强CT检查左心耳血栓患者占13.75%(11/80),经胸超声检查左心耳血栓患者占11.25%(9/80),经比较多层螺旋增强CT、经胸超声检查左心耳血栓患者统计学无意义(χ2=0.229,P>0.05)。多层螺旋增强CT检查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经胸超声检查,但经比较统计学无意义(χ2=0.002、0.808、2.057、3.200、0.431,P>0.05)。左心耳血栓患者左心耳长径、短径相较于非左心耳血栓患者增加(t=9.376、6.366,P<0.05),左心耳排血分数、排血量相较于非左心耳血栓患者减少(t=3.933、2.197,P<0.05)。左心耳血栓患者左心房排血量、左心房排血分数相较于非左心耳血栓患者降低(t=8.765、5.925,P<0.05),左心房横径、上下径相较于非左心耳血栓患者增加(t=6.066、4.247,P<0.05)。结论 多层螺旋增强CT可用于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前左心耳血栓,诊断价值较高,还可通过CT参数评价左心耳功能与左心房功能。
2025, 47(6).
摘要:目的? 对比悬吊辅助法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TUSPLA)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急性阑尾炎(AA)患者的效果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150例AA患者(2023年3月~2024年6月)资料,按手术方案差异分2组。以接受TUSPLA治疗的75例患者列为TUSPLA组,以接受LA治疗的75例患者列为LA组。对比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d、3d 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比LA组,TUSPLA组手术耗时更长,术中失血量更低(P<0.05);对比LA组,TUSPLA组卧床、胃肠功能恢复、住院用时及首次排气、开始进食时间更短(P<0.05);对比LA组,TUSPLA组术后1d、3d VAS评分更低(P<0.05);对比LA组,TUSPLA组术后1d血清IFN-γ、IL-1β、TNF-α水平更低(P<0.05);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TUSPLA组2.67%(2/75)较LA组13.33%(10/75)低(P<0.05)。结论 相较于LA治疗AA患者,经TUSPLA治疗虽会延长手术耗时,但可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优化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且对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造成影响更轻微。
2025, 47(6).
摘要:目的? 观察葆宫止血颗粒与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治疗对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患者性激素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AU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及孕酮(Progesterone,P)]、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FSH、LH、E2、P各项性激素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性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葆宫止血颗粒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子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应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EBV-DNA拷贝数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123例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1例注射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研究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EBV-DNA拷贝数转阴率、免疫功能:CD3+、CD4+、CD19+、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其CD3+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AST、GGT、ALT的水平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EBV-DNA转阴率、EBV-VCA-IgM转阴率、总有效率、CD4+、CD19+水平呈升高趋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针对IM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干扰素与阿昔洛韦够有效地促进患儿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恢复,提高EBV-DNA转阴率和疗效,安全性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我院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根据1:1比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84);并评估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对比2组(入院时)及不同临床疗效患者(入院时、6周时)血清SAA、IL-6、ESR水平,并分析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及危险度。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血清SAA、IL-6、ES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有效患者相比,治疗无效患者入院时、6周时血清SAA、IL-6、ESR水平均较高(P<0.05);入院时、6周时血清SAA、IL-6、ESR水平联合预测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0.889、0.938,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入院时、6周时血清SAA、IL-6、ESR高水平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2~5倍(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SAA、IL-6、ESR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关联性,联合检测可早期辅助临床评估疗效,对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血清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动态变化,与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改善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APTB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选例原则,选取同期9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并分析血清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APTB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危险度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发生治疗无效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治疗无效患者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高于治疗有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均为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联合预测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938,约登指数分别为0.637、0.778,敏感度分别为82.61%、91.30%,特异度分别为81.08%、8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高水平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4.954倍、6.101倍、4.398倍,治疗4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高水平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5.837倍、12.932倍、8.8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存在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改变,且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检测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可为临床预测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2025, 47(6).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在改善肾移植术后反复腹泻患者腹泻程度及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86例肾移植术后反复腹泻患者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腹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治疗,观察期3周,对比两组患者腹泻治疗效果、营养状态、肠道菌水平、肛周皮炎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平均腹泻次数、平均腹泻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前清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肠球菌属、乳杆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酵母样真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肛周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能够有效改善肾移植术后反复腹泻患者的腹泻情况,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肠道菌水平,降低肛周皮炎的发生率。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提高翼状胬肉切术后泪膜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9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翼状胬肉切除术,n=59)、观察组(翼状胬肉切除术结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n=60)。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泪膜功能稳定性、泪膜稳定性、角膜屈光状态、并发症及视力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1、2个月时,观察组SIT值、泪膜破裂时间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泪膜功能分级Ⅰ~Ⅱ级占比、UCVA、角膜水平曲率、角膜垂直曲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6个月内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翼状胬肉切术后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泪膜稳定性、改善角膜屈光状态,复发率低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 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U)血流显像在子宫肌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疑似子宫肌瘤病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进行TVCDU血流显像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abdom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S)检查。以穿刺病理结果为诊断子宫肌瘤的“金标准”,统计TVCDU血流显像和TVCDS诊断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分析TVCDU血流显像和TVCDS诊断的预测值。结果 106例疑似子宫肌瘤病人中,金标准确诊阳性和阴性的分别为39例、67例。TVCDU血流显像检查出真阳性和真阴性分别为38例、66例;TVCDS检查出真阳性和真阴性分别为31例、58例;TVCDU血流显像诊断灵敏度97.44%(38/39)、特异度98.51%(66/67)、准确度98.11%(104/106)较TVCDS诊断的79.49%(31/39)、86.57%(58/67)、83.96%(89/106)显著提高,漏诊率2.56%(1/39)、误诊率1.49%(1/67)较TVCDS诊断的20.51%(8/39)、13.43%(9/67)显著降低(P<0.05)。TVCDU血流显像诊断阳性预测值97.44%(38/39)、阴性预测值98.51%(66/67)较TVCDS诊断的77.50%(31/40)、87.88%(58/64)显著提高(P<0.05)。结论 TVCDU血流显像应用于子宫肌瘤诊断中能显著提升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减少漏诊及误诊事件的发生,且预测值良好。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在后牙体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后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玻璃基陶全瓷组(n=22)、氧化锆组(n=21)和纤维桩核组(n=21)。玻璃基陶全瓷组采用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氧化锆组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纤维桩核组采用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分析对比三组的龈沟液炎症因子[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PGE2)]、牙周健康指标[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GBI)]、咀嚼效率和咬合力。结果 修复后,玻璃基陶全瓷组的ALP、IL-1β、PGE2水平均较氧化锆组、纤维桩核组显著降低,氧化锆组的ALP、IL-1β、PGE2水平均较纤维桩核组显著降低(P<0.05)。修复后,玻璃基陶全瓷组的PD、GBI均较氧化锆组、纤维桩核组显著降低,氧化锆组的PD、GBI均较纤维桩核组显著降低(P<0.05)。修复后,玻璃基陶全瓷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较氧化锆组、纤维桩核组显著提高,氧化锆组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较纤维桩核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与氧化锆全瓷和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相比,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体缺损的效果更好,能改善牙周健康状况,提升患者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减轻龈沟液炎症反应。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IL-6、PCT及Hs-CRP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病情分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4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MP患儿158例作为MP组。MP组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IPS)将患儿分为轻症MP组(n=85)和重症MP组(n=73)。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6、PCT及Hs-CRP水平。比较两组的血清IL-6、PCT及Hs-CRP水平;比较MP不同病情分级患儿的血清IL-6、PCT及Hs-CRP水平;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评估血清IL-6、PCT及Hs-CRP单一及联合指标对MP患儿病情分级的预测价值。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IL-6、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较轻症MP组,重症MP组的血清IL-6、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IL-6、PCT及Hs-CRP联合检测MP患儿病情分级AUC(95% CI)、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1(0.876-0.956)、92.00%、90.00%,均显著高于血清IL-6、PCT及Hs-CRP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IL-6、PCT及Hs-CRP联合检测在小儿MP病情分级预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不仅能敏感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状态,还能准确地区分不同严重程度MP感染。
2025, 47(6).
摘要:目的? 研究芪冬活血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IF)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气阴不足、痰瘀阻络型PIF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以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研究组予以芪冬活血饮+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纤维化[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Ⅲ-C)、层黏连蛋白(LN)、涎液化糖链蛋白6(KL-6)]、胸部HRCT检查积分、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介素-13(IL-13)、干扰素γ(INF-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A、Ⅲ-C、LN、K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胸部HRCT检查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GF-β、CTGF、IL-13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NF-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冬活血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能改善PIF患者肺纤维化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究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4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 57例)、观察组(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5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乳酸)、血清炎症介质[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1(CCL1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黏蛋白1(MUC1)]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菌群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CCL11、HMGB1、MUC1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UC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集束化营养干预在结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拟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集束化营养干预;观察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集束化营养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营养相关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量表]、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量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结束时,两组的ALB、PAB、Hb水平均比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ALB、PAB、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时,两组的NRS2002评分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NRS2002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结束时,两组的各维度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各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患者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联合集束化营养干预,能提升患者的营养水平、降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双联雾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期间本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86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双联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水平、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咳嗽、乏力、疼痛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联雾化吸入与阿奇霉素联合可降低MPP患儿血清CRP水平,促进症状缓解,提升治疗效果。
2025, 47(6).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渐进式抗阻训练后对淋巴水肿状态、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9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9)与渐进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渐进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渐进式抗阻训练,干预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上肢情况、肩关节情况。结果 干预2个月后,渐进组的上肢淋巴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渐进组的上肢周径差、上肢体积差小于对照组(P<0.05);渐进组的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中的各项评分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渐进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渐进组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渐进式抗阻训练能够改善淋巴水肿和上肢功能,提高肩关节功能与活动度。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与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变化对疾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45)和未复发组(n=67)。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血清IgA与IgE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的单多因素。分析血清IgA与IgE单独及联合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的血清IgA、IgE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过敏性紫癜家族史、有发生呼吸道感染、IgA、IgE水平升高均为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血清IgA与IgE联合预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AUC(95%CI)分别为91.08%、88.89%、0.872(0.814-0.930),显著高于血清IgA与IgE单一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IgA、IgE联合监测较单一指标更能准确反映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免疫状态变化,对预测过敏性紫癜复发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2025, 47(6).
摘要:目的:研究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与孕酮联合检测在预测先兆流产风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孕早期疑似先兆流产孕妇9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孕妇临床妊娠结局,将92例孕妇分为先兆流产组和非先兆流产组。收集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以临床妊娠结局为对照,分析HCG与孕酮单一及联合诊断先兆流产的诊断效能及与其临床妊娠结局的一致性。结果:92例疑似先兆流产患者中,先兆流产者有60例(65.21%),非先兆流产者有32例(34.78%)。先兆流产组和非先兆流产组的年龄、孕周、BMI、孕次均无显著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的HCG、孕酮水平均比非先兆流产组显著降低(P<0.05)。HCG、孕酮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91%、92.59%、91.67%,均显著高于HCG、孕酮单一检测。HCG、孕酮联合诊断先兆流产与临床妊娠结局的一致性为0.907,均显著高于HCG、孕酮单一检测的一致性。结论:孕早期HCG、孕酮联合检测在预测先兆流产风险中具有一定价值,与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可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妊娠状态。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1.5T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8(CC-chemokine ligand18,CCL18)水平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2023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另根据1:1比例选取同期76例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根据分期不同,分为Ⅰ期(30例)、Ⅱ期(21例)、Ⅲ期(14例)、Ⅳ期(11例)。分析对比两组入院时DCE-MRI参数及血清CCL-18水平;偏回归分析其水平与卵巢癌发生的关联性;对比不同分期患者入院时各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参数计算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及血清CC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水平的参数Ktrans、Kep、Ve及血清CCL-18均为患者发生卵巢癌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DCE-MRI参数及血清CCL-18水平在不同分期中比较,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P<0.05)。入院时参数Ktrans、Kep、Ve及血清CCL-18水平联合诊断卵巢癌的(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4,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DCE-MRI参数及血清CCL-18水平均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临床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效能。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6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和观察组(53例,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UAER、24h UT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cosity,LBV)、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cr、BUN、24h UTP、UAER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Scr、BUN、24h UTP、UAER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LBV、HBV、PV、FIB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LBV、HBV、PV、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AOPP、IL-6、hs-CRP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SOD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的血清AOPP、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N,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 研究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经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2例I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研究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积分]、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KCCQ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KCCQ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LVEF、SV、E/A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并且研究组的LVEF、SV、E/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hs-CRP、CysC、YKL-40、IMA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研究组的hs-CRP、CysC、YKL-40、IM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参松养心胶囊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治疗可缓解ICM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联合性激素检测在月经紊乱女性卵巢早衰(POF)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6月至我院门诊就诊的78例月经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差异划分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组(37例)和PO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AMH、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及泌乳素(PRL)水平。使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导致月经紊乱患者发生POF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月经紊乱患者POF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AMH、E2及L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H和E2水平下降、LH水平上升为导致月经紊乱患者发生PO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MH、E2及LH水平诊断月经紊乱患者POF的AUC分别为0.802、0.775、0.755,三者联合(并联)诊断POF的AUC为 0.862(95%CI:0.765~0.930),敏感度为78.05%,特异度为83.78%,联合诊断AUC 高于单独指标(Z=5.728,P<0.01;Z=4.751,P<0.01;Z=4.182,P<0.01)。结论:AMH和E2水平下降、LH水平上升为导致月经紊乱患者发生POF的独立危险因素,AMH、E2及LH水平可用于诊断POF,且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滋肾育胎丸联合烯丙雌醇片对先兆流产(TA)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T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烯丙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激素水平[雌二醇(E2)、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S波流速与舒张期D波比值(S/D)、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两组的主症、次症、总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1d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d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7d后,两组的E2、P水平均比治疗前1d显著提高,β-HCG水平均显著上升,观察组的β-HCG、E2、P水平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两组的PI、RI、S/D均比治疗前1d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PI、RI、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肾育胎丸联合烯丙雌醇片可提升TA的疗效,缓解疾病症状,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调节血清激素水平。
2025, 47(6).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呼吸内科诊疗的8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持续治疗14d后的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14例)与未进展组(72例)。收集两组并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血清PCT、IL-6水平与AECOPD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血清PCT、IL-6与AECOPD患者病情进展风险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进展组和未进展组的年龄、性别、慢阻肺病程、PaO2、呼吸频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急性加重史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进展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进展组(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ECOPD患者病情进展可能与入组时血清PCT、IL-6水平异常有关(P<0.05)。限制性立方体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ECOPD患者病情进展风险与入院时血清PCT、IL-6水平之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患者入院时血清PCT>1.12ng·mL-1,IL-6>4.40ng·L-1时,其病情进展风险随二者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AECOPD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有病情进展风险,可能与入院时血清PCT、IL-6异常高水平有关,随着二者水平的升高,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增加。
2025, 47(6).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 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TSH、FT3、FT4各项甲状腺激素指标均比术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TSH、FT3、FT4各项甲状腺激素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术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降低出血量,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
2025, 47(6).
摘要:摘要 目的 观察坤泰胶囊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采取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以及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孕酮(progesterone, P)]、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H、FSH、P各项性激素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各项性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最大卵泡直径均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最大卵泡直径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应用坤泰胶囊效果良好,可较好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排卵及子宫内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与重建内瘘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67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彩超引导下PTA治疗的研究组(n=39例)和接受传统重建内瘘术的外科组(n=28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狭窄血管的超声参数和血液指标,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通畅率、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3d后血管的内径(D)、血管面积(S)及肱动脉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外科组,(P<0.05);研究组治疗7d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显著小于外科组(P<0.05);两组术后血管畅通率、技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的PTA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究真武汤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本院血管内科收治的94例D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真武汤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炎性因子水平[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DD、LVESD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sICAM-1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TNF-α、s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武汤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DCM,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炎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细胞学在甲状腺结节定性的价值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6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或者临床随访证实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和US-FNAB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US-FNAB检查下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细胞学分类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恶性29例,良性37例,Bethesda细胞学Ι-Ⅵ类各8例、15例、7例、4例、14例和18例。常规超声检查下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33例,其中确诊23例,误诊10例,漏诊6例,US-FNAB检查下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32例,其中确诊28例,误诊4例,漏诊1例;两种方法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检出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别为0.515和0.848。常规超声和US-FNAB检查的敏感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经US-FNAB技术的检出效能较高,能较为准确进行定性诊断。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究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栓/出血事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4年8月收治的124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栓/出血情况分组,比较组间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生化指标对血栓/出血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血栓的患者为45.97%(57/124),发生出血为20.16%(25/124);MDS患者分为血栓组(n=57)和非血栓组(n=67),出血组(n=25)和非出血组(n=99),血栓组PLT、MPV、PDW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出血组患者PLT、MPV均高于非出血组(P<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PT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TT、Fib高于非血栓组(P<0.05),出血组PT、TT均高于非出血组(P<0.05),出血组Fib低于非出血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联合预测患者出现血栓的AUC为0.941,敏感度为84.22%,特异度为94.03%,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联合预测患者出现出血的AUC为0.984,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90.91%。结论 多项指标PLT、MPV、PDW、PT、TT、Fib联合对于预测血栓/出血事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为MDS患者的不良预后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方案。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究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人核转录因子肽p65(NF-κBp65)水平与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4月~2023年12月于本院行保守治疗的14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保守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14例)与无效组(34例)。收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清NF-κBp65水平。分析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NF-κBp65水平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NF-κBp65水平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NF-κBp65水平及PSV、EDV、RI、P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治疗后的RI显著降低,血清NF-κBp65水平及PSV、EDV、PI值均显著提高(P<0.05)。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讨直接涂片法诊断淋球菌感染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疑似淋球菌感染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并以细菌培养法为金标准。分析直接涂片法对淋病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直接涂片法与细菌培养法的一致性。结果 106例疑似淋球菌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法确诊40例患者具有淋球菌感染(其中急性淋病26例,慢性淋病14例),66例患者无淋球菌感染(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30例,细菌性阴道炎21例,滴虫性阴道炎15例)。直接涂片法诊断淋球菌感染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96.43%、86.79%、95.00%及81.82%。经Kappa检验,直接涂片法诊断淋球菌感染与细菌培养法的一致性高(Kappa=0.847,P<0.05)。结论 直接涂片法诊断淋球菌感染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96.43%、86.79%、95.00%及81.82%。且直接涂片法诊断淋球菌感染与细菌培养法的一致性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甲泼尼龙对大叶性肺炎(LP)患儿临床症状及D-二聚体(D-D)水平、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94例L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治疗,47例)和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47例)。收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潮气量(Vt/kg)]、血清相关因子[白介素-6(IL-6)、D-D]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的VPTEF/VE、TPTEF/TE、Vt/kg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VPTEF/VE、TPTEF/TE、Vt/kg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D-D、IL-6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D-D、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LP患儿,能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肺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过CT检查,并在CT检查后进一步接受CT多平面三维重建检查。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作为诊断LDH的金标准,分析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对LDH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MRI诊断结果显示:112例LDH患者中,中央型28例,脱出型35例,椎间孔型33例,旁中央型16例;L2-L3节段突出17例,L3-L4节段突出40例,L4-L5节段突出43例,L5-S1节段突出12例。CT检出LDH患者椎间盘突出类型与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06,P<0.001);CT多平面三维重建检出LDH患者椎间盘突出类型与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强(Kappa=0.939,P<0.001)。CT多平面三维重建检出LDH患者椎间盘突出节段与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强(Kappa=0.961,P<0.001),且高于CT检出LDH患者椎间盘突出节段与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44,P<0.001)。CT多平面三维重建对LDH检出准确率为95.54%(107/112),对LDH突出类型检出准确率为95.54%(107/112),对LDH突出节段检出准确率为97.32%(109/112),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在LDH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可有效评估患者椎间盘突出类型和突出节段,提高检出准确率。
2025, 47(6).
摘要:摘要 目的:探讨前纵隔肿瘤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前纵隔肿瘤患者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后3个月,发生并发症者9例,发生率为15.00%。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占比、糖尿病占比、肿瘤性质为恶性占比、肿瘤直径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肿瘤性质为恶性、肿瘤直径增大均是前纵隔肿瘤患者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肿瘤性质为恶性、肿瘤直径增大均是前纵隔肿瘤患者行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门诊育龄期女性阴道炎检测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于湖口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收治的70例常规体检且完成阴道炎检测、HPV检测的育龄期女性临床资料,统计阴道炎相关病原体分布、不同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及HPV亚型分布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阴道炎阳性率44.28%,检出病原体中包括真菌21株、解脲脲原体11株、沙眼衣原体1株;HPV阳性检出率68.57%,以18~30岁HPV阳性感染率最高(52.08%),其次为>40岁(39.58%),均高于31~40岁(8.33%)(P<0.05);HPV亚型分布前5位为HPV-52型(29.17%)、HPV-58型(18.75%)、HPV-51型(12.50%)、HPV-53型(10.42%)、HPV-16型(6.25%);结论:妇科门诊育龄期女性阴道炎、HPV检出率较高,阴道炎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真菌、解脲脲原体,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亚型分布以HPV-52型、HPV-58型、HPV-51型、HPV-53型、HPV-16型较为常见,应重点加强18~30岁、>40岁女性群体HPV防治工作。
2025, 47(6).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钠盐散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24年10月~2025年01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观察组(服用磷酸钠盐散),各30例。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肠道准备量表(BBPS)]、耐受度及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BB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率及再次服泻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服用酸钠盐散可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且患者耐受度及再次服用依从性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及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ACI患者,按硬币抛掷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灯盏花素片治疗,40mg/次,3次/天;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依拉达奉治疗,30 mg/次,2次/天。均于连续治疗3天后,采用两组脑血管功能监测仪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计算其血NLR、PLR。结果:联合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v)、血NLR、P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脑血流量(CB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NLR、PLR指标。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与小儿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01月至2024年12月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初诊或并发诊断中包含小儿哮喘的患者60名。全部研究对象均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对上述儿童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给予评估,探究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同小儿患者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纳入的60例儿童患者中,轻度哮喘患儿15例,中度哮喘患儿33例,重度哮喘患儿12例。不同组别的患儿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水平的对比结果显示,伴随着哮喘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加剧,患儿的CD4+水平呈现上升趋势,CD8+水平呈现下降趋势;CD4+/CD8+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伴随着哮喘患儿病情的加剧,其TNF-α、sPD-L1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CC-16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同哮喘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关联,值得临床工作人员借鉴应用。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究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4年7月~2025年2月60例行神经介入(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或支架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入路(n=30),研究组采用远端桡动脉入路(n=30)。评估两组穿刺情况(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对照组:100.00%;研究组:86.67%)、平均穿刺时间(对照组:5.21±1.58min;研究组:5.49±2.01min)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NRS评分(研究组:0.65±0.34分;对照组:0.71±0.29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NRS评分(4.11±2.17分)低于对照组(5.66±2.09分)(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13.33%;对照组:1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舒适度(73.33%)高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安全性相当,但经远端桡动脉入路可降低患者疼痛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 47(6).
摘要: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ed severe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DHF)患者血清心肌酶谱、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我院被确诊为ADHF的患者60例,以抛硬币法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BNP水平,并统计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3 m后,2组患者CK-MB、LDH、CK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及单一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ADHF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NP水平。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究多西环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儿童耐药型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0例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研究组42例给予多西环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炎症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研究组退热、咳嗽缓解、肺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西环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确切。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冠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2月于本院97例接受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ST段回落情况将患者分为不良组(n=27)和完全组(n=70)。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TG、HDL-C水平,计算TG/HDL-C比值。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TG、TG/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ST 段完全回落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ST段完全回落组(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TG、TG/HDL-C水平与AMI患者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不良呈正相关(r>0,P<0.05);HDL-C与其呈负相关(r<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G、HDL-C、TG/HDL-C水平预测AMI患者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61、0.876,TG/HDL-C预测价值更高。结论:AMI患者入院时TG/HDL-C水平对AMI患者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鉴别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到2024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肺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记录CT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2例患者中,手术病理判断为非小细胞肺癌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小细胞肺癌30例(小细胞肺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度评分与小细胞肺癌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的血管聚集征、分叶征、锯齿征等CT特征占比为30.49%、32.93%、31.71%,低于小细胞肺癌组的90.00%、90.00%、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小细胞肺癌组的毛刺征占比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在延时期、静脉期、动脉期的CT值与小细胞肺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为非小细胞肺癌81例,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鉴别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分别97.56%(80/82)、96.67%(29/30),总诊断准确性为97.32%(109/112)。结论: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使用。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对不同年龄宫腔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远县人民医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接受宫腔镜检查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18~30岁)、B组(31~40岁)、C组(41~50岁),三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临床恢复评分(CR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0时,三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在T1、T2、T3时MAP、HR波动相对较小,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min、2h CRS评分均高于B组、C组(P<0.05);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B组、C组,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麻醉,不同年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质量存在差异,年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恢复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延期种植与即刻种植术对牙缺损周围软组织、牙槽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2月我院接诊的50例牙缺损患者,按照不同的种植时机分为延期组(给予延期种植方案)和即刻组(给予即刻种植方案),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卡钳值为0.02),最终两组分别纳入24例患者(24颗患牙)进行研究。在修复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牙缺损周围软组织情况[粉色美学指数(PES)]、牙槽骨吸收量,并评估种植体成功率。结果:两组修复后即刻的PE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的PES评分均较修复后即刻逐渐升高且即刻组均高于延期组(P<0.05);两组修复后6个月的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修复后3个月,但即刻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的牙槽骨吸收量均低于延期组(P<0.05),比较两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的牙槽宽度,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之延期种植,即刻种植术更能促进牙缺损周围软组织的恢复,减少牙槽骨吸收量,但对患者牙槽宽度和种植体成功率的影响与延期种植相当。
2025, 47(6).
摘要:目的:观察基层医院改良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对腹膜完整性影响。方法:选取会昌县人民医院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2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常规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和B组(改良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各12例,比较手术指标、腹腔感染指标及不良事件。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3d,B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A组(P<0.05);术后24h,B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院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行改良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不仅可维持腹膜完整性,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疼痛感受,减少腹腔感染、管道移位等风险。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穿刺取材与一般速度穿刺取材在甲状腺细针细胞学标本取材满意率的对比。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5年2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TN)患者120例。按不同病情将TN分为有无钙化组,回声不同组,血供组3个亚组,每个亚组均采用不同速度穿刺取材,分别为观察组(快速穿刺取材,穿刺时间<3s)和对照组(一般速度穿刺取材,穿刺时间>3s),每组各60例。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取材满意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穿刺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RTC)取材满意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穿刺后疼痛不适(1.67%vs5.00%)、感染(3.33%vs5.00%)、吞咽困难(1.67%vs 6.67%)及术后血肿(1.67%vs5.00%)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数字法评分(N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快速穿刺取材能有效提高取材满意度,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究经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术后复发风险。方法:从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共为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了手术。这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被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则采用经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方式,探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接受微创腔镜手术(经乳入路)治疗的效果并通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导致术后复发的关键危险因素并借助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与复发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大小、结节囊实性情况、手术类型是甲状腺良性结节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86。结论:微创腔镜手术(经乳入路)与传统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且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节大小、囊实性情况及手术类型是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术后复发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 47(6).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多模态影像检查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及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会昌县妇幼保健院和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000例,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与基于乳腺功能学磁共振(MRI)、超声造影技术、乳腺钼靶的多模态影像检查,根据SLN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多模态影像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多模态影像检查对乳腺癌患者ALN、IMLN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原发病灶最大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灶最大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均是乳腺癌患者ALN、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项指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00,高于单独检查,敏感度92.31%,特异度77.78%。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评估乳腺癌患者ALN、IMLN转移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
2025, 47(6).
摘要:目的 :探究术前麻醉准备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5年2月期间信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信封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传统组(n=29)和实验组(n=31),两组均行全麻小儿疝气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术前麻醉准备方案,实验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下的术前麻醉准备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前焦虑程度、术中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率,并记录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实验组mYP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中,实验组瑞芬太尼剂量、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实验组疼痛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在ERAS理念下的术前麻醉准备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可有效降低患儿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率、提升术中麻醉效果、改善相关恢复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在2023年3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入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25)和非复发组(n=3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中高脂血症、痛风史、糖尿病、体质量指数≥24 kg/m2的所占比例以及出院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非复发组,而复发组患者出院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体质量指数≥24 kg/m2、出院前高水平TG、TC、LDL-C以及低水平HDL-C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脂控制不佳、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的随访糖脂管理,有助于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对疾病复发的影响。
2025, 47(6).
摘要:目的:分析脑脊液中肌酸激酶(CK)、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及蛋白总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风险之间的关联,探讨其作为预测CVS发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价值。方法:将本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60例SAH患者,按照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和无CVS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中CK、RBC、WBC及蛋白总量的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SAH后CVS风险的相关性。结果:CVS组患者脑脊液中CK、RBC、WBC及蛋白总量水平均高于无CVS组(P<0.05);CVS组患者脑脊液CK、RBC、WBC及蛋白总量水平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413、0.396、0.374、0.398,P<0.05);脑脊液中的CK、RBC、WBC及蛋白总量预测SAH患者发生CVS具有良好效能,曲线下面积均>0.7,CK预测SAH患者发生CVS效能最高,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临界值为129.99 U/L,曲线下面积为0.888,敏感度为88.51%、特异性为79.41%。结论:脑脊液中CK、RBC、WBC及蛋白总量的水平变化与SAH后CVS风险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SAH后CVS发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 47(6).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和常规血清学指标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的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62)、心血管原因死亡组(n=21)和他因死亡组(n=16)。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独立影响因素的分析数据上,建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心血管原因死亡组的年龄、血液透析时间、血钾浓度、甲状旁腺激素、谷草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和他因死亡组,血钙浓度、血磷浓度、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和他因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液透析时间、血钙浓度、血钾浓度、血磷浓度、血红蛋白、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以及总胆红素均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为0.917~0.966),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90.1%,表明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液透析时间、血钙浓度、血红蛋白、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总胆红素水平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相关因素,通过相关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D-二聚体(D-D)、心功能指标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及预测远期死亡结局的价值。方法: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对我院在2021年2月~2024年3月期间就诊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其中20例心功能Ⅱ级患者为轻度组、27例心功能Ⅲ级患者为中度组以及13例心功能Ⅳ级患者为重度组。再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发生组(n=17),未发生组(n=43),比较各组患者血清BNP、D-D、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最后关于血清BNP、D-D、LDH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死亡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组患者血清BNP、D-D、LDH水平均更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相较于未发射组,发生组患者血清BNP、D-D、LDH水平均较高(P<0.05)。BNP、D-D、LDH水平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效能均较高(P<0.00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0.858、0.839,敏感度分别为88.27%、70.59%、60.47%,特异度分别为82.35%、97.67%、76.74%。结论:BNP、D-D、LDH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且三项指标能够对患者远期死亡结局进行预测,BNP、D-D、LDH水平越高提示患者远期死亡风险越高。
2025, 47(6).
摘要:探讨分析红外照射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患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康复组(常规康复治疗)和生物反馈组(红外照射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各30例,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电信号值、肢体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生物反馈组患侧股四头肌及胫骨前肌肌电信号值较康复组增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较康复组升高(P<0.05)。结论:红外照射联合电子生物反馈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者产后6~8周盆底功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于赣州市南康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80例产妇,并依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n=56)与剖宫产组(n=24),比较分娩结局与产后6~8周盆底功能。依据盆底功能情况分为正常组(n=48)与异常组(n=32),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后2h出血量、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总产程时长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便秘、产次、分娩方式、孕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胎儿体重及产后24h出血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存在便秘、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孕期BMI增加≥10kg/m2、胎儿体重≥3500g为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具有显著影响,需予以高度重视。
2025, 47(6).
摘要: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肿瘤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因其知识内容复杂且广泛、涉及临床各学科领域、知识迭代迅速等,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知识点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这种“填鸭式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和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肿瘤学教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并且通过这三种教学法的有机融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025, 47(6).
摘要: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女性生殖系统整合课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改革,该文总结了女性生殖系统整合课程通过教学团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多维度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情况与成效,以期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经验,寻找课程思政改革未来改进的方向,为后续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2025, 47(6).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污染物(PM2.5、PM10、NO?、SO?)与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风速等)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结合个案报道与文献分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数据。结果:研究发现,PM2.5、PM10等污染物存在滞后效应,其影响在暴露后一定时间显现。结论:极端天气条件下,污染物累积与扩散受气象条件显著影响。基于区域空气质量、气象监测及高校门诊数据构建的时序分析模型显示,低温、低湿等不利条件下,污染物浓度上升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呈非线性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