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7(5):945-947+1081.
摘要:目的:对 2022 年10 月德阳市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本土疫情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特征分析,为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本土疫情的新冠感染者阳性标本,使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利用"微未来"MicronCov 基因组测序分析平台进行序列组装拼接.使用 Nextclade 与 Pangolin 在线平台分析病毒所属株系和具体型别,使用MAFFT(v.7.037b)进行多序列比对,应用进化分析软件MEGA 7 构建病毒的系统进化树,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进行溯源分析.结果:测序得到 8 份高质量序列(覆盖度>96%),Nextclade 分型结果均为 22B Omicron,Pangolin分型均为 BA.5.2.48 变异株.与武汉参考株(EPI_ISL_402124)比对显示,8 条BA.5.2.48 序列存在 75-77 个核苷酸変异位点.其中 4 条序列共享 75 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另外 4 条序列中,有序列分别新增NSP12 区的A14960T、T15521A突变和A12160G回复突变;以及S蛋白NTD区的T22304A突变.进化树显示来源于德阳市 2 个不同区域的 8 份标本处在一个进化分支下,并与同时期广东、北京、天津的病例序列聚成一簇.结论:由omicron 变异株 BA.5.2.48 导致此次本土疫情,病毒在本地隐匿传播且持续变异,需持续加强新冠病毒本土变异监测工作.
2025, 47(5):948-951.
摘要:目的:观察清脉通络丸联合大隐静脉闭合术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3 年1 月至 2024 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 90 例淤积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闭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清脉通络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湿疹面积严重程度量表(Eczema area severity index,EASI),阿伯丁静脉曲张调查表(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AVVQ),中医症状,下肢血流动力学[下肢动脉血管内径(Blood vessel diameter,BVD)、血流量(Blood flow volume,BFV)、血流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全血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cosity,LB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左足背和右足背皮肤血流灌注量,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TcPO2),血清炎性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K-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趋化因子受体 3(Chemokine receptor 3,CCR3)]的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ASI、AVVQ、中医症状、PSV、HBV、LBV、PV、NK-κB、IL-6 和CCR3、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VD、BFV、左足背和右足背皮肤血流灌注量、Tc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脉通络丸联合大隐静脉闭合术可改善淤积性皮炎患者的皮损程度,增加下肢和足背血流灌注,降低炎性反应,并发症低.
2025, 47(5):952-953+1015.
摘要:目的:旨在探究益生菌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食欲、肠道益生菌和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22 年9 月-2024 年9 月收治的96 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周期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化疗期间额外给予复合益生菌.治疗 1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食欲调节因子[胆囊收缩素、瘦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食欲调节因子,实验组胆囊收缩素高于对照组,而瘦素更低(P<0.05).实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水平均更高(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实验组CD3+、CD4+、CD4+/CD8+均更高(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益生菌应用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中,有助于改善化疗患者的食欲,改善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可减轻化疗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2025, 47(5):954-956+1119.
摘要:目的:对比腔镜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与经胸乳入路的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 2023年 1 月~2024 年 6 月收治的 50 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患者们被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 25 例患者.A组予以腔镜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的甲状旁腺切除术,B 组予以腔镜经胸乳入路甲状旁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用时、切除完整性、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引流液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美容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相较B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上明显更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切除完整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相比较,A组在术后引流液量、术后疼痛评分上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 6 m时美容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B组相比较,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腔镜经胸乳入路的甲状旁腺切除术相比,腔镜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手术创伤小,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术后美观度更佳,且该术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 47(5):957-959.
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复发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影响.方法:按照奇偶分组法将 2022年 9 月~2024 年9 月本院看诊的晚期复发乳腺癌患者 100 例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以上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和免疫功能;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CD8+更高,而VEGFA、VEGFB、VEGFC、CD3+、CD4+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00%,对照组则为 10.00%,2 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晚期复发乳腺癌实施贝伐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疗效更好,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高.
2025, 47(5):960-962+1034.
摘要:目的:探讨 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和可溶性Klotho蛋白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及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3 年1 月至2024 年3 月期间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 92 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血管钙化特征评分将所有患者其分为无钙化组(n=25)、轻度钙化组(n=17)、中度钙化组(n=30)、以及重度钙化组(n=20).将四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 25-(OH)D、α-Klotho 指标等,再将四组患者各项指标中有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中度钙化组患者年龄相较于中度、轻度及无钙化组增大(F=8.768,P<0.05);随着钙化程度严重程度的增加,四组患者钙离子(Calcium ion,Ca2+)、磷离子(Phosphate ion,P3-)等指标水平及钙化评分均比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高,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 25-(OH)D、α-Klotho指标水平则比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低(P<0.05),而四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软件分析结果得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 25-(OH)D、α-Klotho指标水平与钙化评分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血清 25-(OH)D与α-Klotho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年龄、25-(OH)D、α-Klotho、Ca2+、P3-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在于年龄、25-(OH)D、α-Klotho、Ca2+、P3-、PTH,血清 25-(OH)D、α-Klotho可用于对血管钙化发生及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2025, 47(5):963-965+1095.
摘要: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的联合应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胆汁酸谱及肝功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1月至 2023年 4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0),分别口服熊去氧胆酸或与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 10 d后瘙痒评分、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与胆汁酸谱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过氧化产物丙二醛、血清胆汁酸谱牛磺胆酸、鹅脱氧胆酸、胆酸、甘氨胆酸和石胆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胆汁酸分泌.
2025, 47(5):966-968+990.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BV)血清辅助性T细胞 17(Th17)/调节性 T 细胞(Treg)变化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江西兴国县妇幼保健院于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12 月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并确诊为HPV的 80 例BV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就诊的 30例HPV阴性BV患者为对照 1 组、30 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 2 组.检测并对比各组的Th17、Treg及其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IL-12、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表达.研究组患者根据HPV分型结果分成高危型组(n=39)、低危型组(n=41),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多因素分析BV患者感染高危型HP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三组Th17、Th17/Treg、IL-6、IL-17、IL-23、IL-10 及TGF-β水平比较,研究组>对照 1 组>对照2组(P<0.05);Treg、IL-12 水平比较,研究组<对照 1 组<对照 2 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次数、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均是BV患者感染高危型HP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BV患者血清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呈现高表达.妊娠次数、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均是BV患者感染高危型HPV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5, 47(5):969-971+1003.
摘要: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双嘧达莫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 126 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3,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联合组(n=63,采用双嘧达莫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潮气肺功能指标[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Toll样受体 4(TLR4)、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2.54%)(P<0.05);联合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VPEF/VE、TPTEF/TE、VT、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RR、CD8+、IL-4、CRP、TLR4、CysLTs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嘧达莫与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且安全可靠.
2025, 47(5):972-974.
摘要:目的:分析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5 月至2024 年4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 88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4 例.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相关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水平均升高,PG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对胃阴不足型CAG患者应用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PGⅠ、PG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5):975-977.
摘要:目的:探究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人血白蛋白在自发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我院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 70 例自发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0.25~2 g·kg-1 甘露醇配制成 15%~25%浓度溶液,加压静脉滴注 30~60 min,Qd,持续治疗 7 d;n=35)和研究组(甲泼尼龙静脉注射,500 mg,Qd,3 d后改为 160 mg,Qd,再治疗 4 d;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30 g,Qd治疗7 d;n=35).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减分率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入院时、治疗结束时采用CT扫描计算脑出血水肿指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意识障碍,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imple motor function rating scale,Fugl-Meyer)量表评估运动功能,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研究组GCS、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研究组脑出血量、脑水肿体积、脑血肿体积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正常、轻微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多于对照组,中重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人血白蛋白可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意识障碍、运动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2025, 47(5):978-980.
摘要:目的:探讨楔状缺损牙体应用不同 3M树脂修复的疗效及美观度对比.方法:将我院 2023 年1 月到 2024 年1 月收治的 80 例楔状缺损牙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40例 45 颗患牙(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和观察组 40 例 48 颗患牙(行Z350 XT流动树脂填充).治疗前及治疗 6 m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比两组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P、AST、hs-CRP、IL-6 水平及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评分、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接近(P>0.05);治疗 6 m后,两组的OHIP-14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6 m后,两组患者ALP、AST、hs-CRP、IL-6 水平及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评分均较前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ALP、AST、hs-CRP、IL-6 水平比对照组低,牙齿美观度、咀嚼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Z350 XT 流动树脂的美观度、咀嚼功能改善要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患者牙周状态改善明显,牙体修复效果好,生活质量提升,并发症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2025, 47(5):981-983.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鼻丘径路联合中鼻甲黏膜瓣在额窦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6 月至 2024 年6月收治的额窦病变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经鼻内镜改良鼻丘径路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经鼻内镜改良鼻丘径路联合中鼻甲黏膜瓣手术治疗.治疗后 6 m以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手术效果,治疗前、治疗后 6 m 以改良 Lund-Kennedy(Modified Lund-Kennedy,MLK)评分、改良Lund-Mackay(Modified Lund Mackay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scale,MLMES)评分测定恢复情况,以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测定生活质量,随访术后 6 m内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6 m,两组MLK、MLMES和SNOT-20评分均降低,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与复发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鼻丘径路联合中鼻甲黏膜瓣在额窦手术中效果确切,可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
2025, 47(5):984-986.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隔离法与微波消融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对机体创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 2021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传统隔离法,n=45)和观察组(改良隔离法,n=45).两组均接受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消融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使用隔离液量高于对照组,消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 66.67%低于对照组 86.67%,且观察组术后喉返神经永久损伤、短暂性声音嘶哑、疼痛感、颈部肿胀感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采用改良隔离法治疗的患者隔离液量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
2025, 47(5):987-990.
摘要:目的:分析蓝光照射结合人血白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4 例HB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蓝光组、间歇蓝光组、连续蓝光+白蛋白组、间歇蓝光+白蛋白组,各 21 例.连续蓝光组实施连续性双面蓝光治疗,间歇蓝光组实施间歇性蓝光治疗,连续蓝光+白蛋白组实施连续性双面蓝光照射结合人血白蛋白治疗,间歇蓝光+白蛋白组实施间歇性双面蓝光照射结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8 羟基 2 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蓝光照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歇蓝光+白蛋白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连续蓝光组和间歇蓝光组(P<0.05),但与连续蓝光+白蛋白组无明显差异(P>0.05);间歇蓝光+白蛋白组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连续蓝光组、间歇蓝光组、连续蓝光+白蛋白组(P<0.05).治疗后,间歇蓝光+白蛋白组的CD3+、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另三个组,CD8+、血清SOD、8-OHDG水平明显低于另三个组(P<0.05).在治疗期间,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及蓝光照射相关并发症.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HB,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安全性良好.
2025, 47(5):991-993+1132.
摘要:目的:探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2 月至 2024 年 3 月收治的98 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9).对照组接受阿维A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给予单抗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司库奇尤单抗(300 mg·次-1,1 次·w-1,5 w后改为 1 次·m-1)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3 m.治疗 3 m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 1、2、3 m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肿(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转化(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CD8+细胞占比,并计算CD4+/CD8+,以及统计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抗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 1、2、3 m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降低,单抗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IL-17、IL-10、TNF-α、TGF-β1 水平均降低,且单抗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CD4+、CD4+/CD8+均明显升高,CD8+细胞明显降低(P<0.05),其中单抗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治疗效果可靠,可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免疫,安全性良好.
2025, 47(5):994-996+103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白蛋水平及Braden评估结果对早期预测压疮的价值,以及对不良预后影响预测作用.方法:选取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6 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 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血清白蛋水平,采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压疮风险并将患者分为压疮组和非压疮组.评估患者随访 6 m期间,出现认知障碍的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分析对比压疮组和非压疮组的基线资料.分析白蛋白(Albumin,ALB)、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Braden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压疮的患者共计22例(21.36%)纳入压疮组,未发生压疮 81 例患者(78.64%)纳入非压疮组.与非压疮组比较,发生压疮组患者ALB水平、Braden评分均显著降低;BMI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LB和BMI、空腹血糖、Braden评分均成正相关,BMI水平与空腹血糖、Braden均成正相关(P<0.05).ALB、Braden评分、BMI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压疮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其中 ALB 增高(OR=3.161),Braden 评分增高(OR=3.333),BMI 水平增高(OR=12.317),空腹血糖水平增高(OR=10.859).结论:低血清ALB水平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压疮以及短期预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患者的BMI水平、空腹血糖以及血压水平也与压疮和认知功能障碍预后存在关联.
2025, 47(5):997-999+1007.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A2)、可溶性B7 同源体 3(Soluble B7 homolog 3,sB7-H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 2022 年1 月至 2024 年1 月124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56例)、轻症组(68 例),依据 1:1选例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 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院时血清sPLA2、sB7-H3、CRP水平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并分析相关性,比较治疗 3 m后不同预后患儿血清sB7-H3、sPLA2、CRP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血清sPLA2、sB7-H3、CRP水平、CPIS评分>轻症组>对照组(P<0.05);血清sPLA2、sB7-H3、CRP水平与病情程度、CP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儿血清sB7-H3、sPLA2、CRP水平与预后良好患儿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sPLA2、sB7-H3、CRP水平均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B7-H3、sPLA2、CRP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可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2025, 47(5):1000-1,003.
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20年 8 月至2023 年 8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 93 例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n=46)和吻合组(n=47),开放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外剥内扎术,吻合组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肛门直肠功能(直肠肛管反射抑制阈值、直肠静息压)、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术前开放组与吻合组的VAS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吻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吻合组患者术后 6 h、8 h、1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吻合组患者的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吻合组与开放组的肛管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加速患者创面愈合及肛门直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2025, 47(5):1004-1007.
摘要:目的:分析知觉学习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2 年1月~2023 年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28 例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术后训练方式的不同将 128 例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63 例)和观察组(知觉学习训练,65 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眼位稳定(斜视度、知觉眼位偏移)、立体视觉功能重建(远立体视、近立体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 6 m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1 m的远立体视觉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组间术后 1 w、3 m、6 m远立体视觉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下斜视度、知觉眼位偏移、近立体视觉功能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且观察组术后 1 m、3 m、6 m远斜视度、近斜视度、知觉眼位水平偏移、近立体视觉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1 m知觉眼位垂直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觉学习训练能有效稳定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眼位,改善立体视觉功能.
2025, 47(5):1008-1011.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内皮素-1(ET-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106 例行介入治疗的CHD患儿.术后随访 3 m,统计患儿短期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探究血清 ET-1、H-FABP 水平与 CHD 患儿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 ET-1、H-FABP 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T-1 水平高、H-FABP水平高、对比剂剂量大是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ET-1、H-FABP及二者联合预测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阈值范围0.20-0.70 内,血清ET-1、H-FABP水平联合预测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净收益率明显优于单一指标的净收益率,最大净收益率为 0.255;且在高风险阈值范围 0.00-0.75 内,联合预测的净收益率>0,具有临床意义.结论:血清ET-1、H-FABP水平与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有关,二者水平高是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可预测CHD患儿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风险,且联合预测净收益率更高.
2025, 47(5):1012-1015.
摘要:目的:探讨与观察头部刮痧辅助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 2023 年8 月到 2024 年9月本院收治的 98 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掷硬币原则把 98 例患者分为刮痧组 49 例与对照组 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艾司唑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于中医经络的头部刮痧治疗,两组治疗观察时间为 15 d,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的区别.结果:研究治疗 15 d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5 d后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15 d后的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也降低(P<0.05).两组治疗15 d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提高(P<0.05).结论:头部刮痧辅助治疗在失眠患者的应用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 47(5):1016-1018+1077.
摘要:目的: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4 月至2024 年4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3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67 例.对照组采用己酮可可碱治疗;研究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清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α,TNF-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Barthel 指数、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Lp-PLA2、IL-6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ACI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25, 47(5):1019-1021+1122.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肺五项检测联合超声在急性胸痛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方法:纳入 2022 年1 月至 2024 年12 月期间 62 例急诊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入院即刻抽血检测心肺五项[心肌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imer)],行床旁超声检查,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心肺五项联合超声在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根据金标准,62 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8 例、肺栓塞(PE)17 例、主动脉夹层(AAD)9 例、非心源性胸痛8 例(包括气胸 3 例、食管破裂 2 例、肋间神经痛3 例);心肺五项+超声联合诊断AC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6.43%、82.35%、88.71%,Kappa值为0.776,心肺五项+超声联合诊断P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4.12%、88.89%、90.32%,Kappa值为 0.773,心肺五项+超声联合诊断AA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100.00%、96.23%、96.77%,Kappa值为 0.881.结论:心肺五项联合超声显著提升急性胸痛病因鉴别的敏感度(ACS 96.43%、PE 94.12%、AAD 100.00%)与诊断一致性(Kappa值 0.776~0.881).
2025, 47(5):1022-1024+106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2 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 2023年 10 月~2024 年10 月在本院确诊收治 60例CRF患者为CRF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学水平(β2-MG、AGR、UACR).根据CRF分期,分为III组(n=26)、IV组(n=18)和V组(n=16),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学指标与CRF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学指标对CRF的诊断价值.结果:CRF组的血清β2-MG、UACR水平高于对照组,AGR低于对照组(P<0.05);III组的血清β2-MG、UACR水平低于IV组和V组,AGR高于IV组和V组;IV组的血清β2-MG、UACR水平低于V组,AGR高于V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β2-MG、UACR与CRF分期呈正相关,AGR与CRF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β2-MG、AGR、UACR以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 0.742、0.715、0.721、0.779,敏感度分别为 83.33%、75.00%、80.00%、95.00%,特异度分别为 78.33%、66.67%、70.00%、61.67%(P<0.05).结论:血清β2-MG、UACR、AGR联合检测对CRF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诊断价值.
2025, 47(5):1025-1027+1138.
摘要: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对病灶缩小率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 2021 年1 月-2023年 1 月期间在本院实施化疗的80 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 例)和观察组(41 例).分析对比两组的病灶缩小率、生存质量、免疫功能以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病灶缩小率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 1 m、6 m、12 m的病灶缩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12 w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12 w后,两组的CD3+、CD4+、CD4+/CD8+均上升,CD8+均降低,且观察组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以及周围神经炎的发生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甲地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癌,能提高病灶缩小率,改善免疫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毒副反应.
2025, 47(5):1028-1030+1070.
摘要: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凝胶+芬吗通预防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间我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患者 12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均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后,对照组口服益母草颗粒,观察组在手术后即刻给予透明质酸钠凝胶 2 mL子宫内注射,并口服芬吗通[每个疗程的前 14 d,每日口服1 片白色片(内含雌二醇 1 mg),后 14 d,每日口服 1 片灰色片(内含雌二醇 1 mg和地屈孕酮 10 mg)治疗 3 m.治疗后,采用宫腔镜检查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宫腔粘连情况,并于治疗前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及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8 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宫腔粘连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临床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复潮时间及月经量等临床指标恢复情况更佳(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月经状况、粘连类型及粘连范围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8 水平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同时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芬吗通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中的防治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利于术后恢复.
2025, 47(5):1031-1034.
摘要: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取逐瘀散结中药方剂联合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 年11 月至 2024 年2 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6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58 例.参照组口服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逐瘀散结中药方剂治疗,治疗周期为 3 m.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全血高切黏度(High shear viscosity,HSV)、全血低切黏度(Low shear viscosity,LS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结果:治疗 3 m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ox-LDL、MMP-9、LDL-C、TG、TC、HSV、LSV、Fi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两组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相较于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逐瘀散结中药方剂联合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高,可促进体内炎症消退,改善血脂水平,促进血流动力学恢复.
2025, 47(5):1035-1038.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经红藤煎灌肠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3 月至 2024 年3月期间于本院诊疗的 86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红藤灌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超敏 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带下异常评分、腰骶疼痛评分、下腹疼痛评分、hs-CRP水平、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煎灌肠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提高临床效果,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减少不良反应.
2025, 47(5):1039-1041+1103.
摘要:目的:分析除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8 月至2024 年8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30 例实施常规急诊救治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监护,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工作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急救工作满意度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急救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自动体外除颤仪监护,能够缩短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心肌酶谱检验报告时间以及D-to-B 时间差异,提升急救成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2025, 47(5):1042-1044+1168.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氨基己酸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溃疡恢复、凝血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3 年 11月我院收治的 64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联合组,各 32 例.奥美拉唑组口服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在奥美拉唑组基础上增加口服氨基己酸片疗,共治疗 4 w,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治疗前、治疗 4 w时凝血功能指标、疼痛评分、胃肠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治疗 4 w后,联合组活动期患者占比明显小于奥美拉唑组(P<0.05);联合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疼痛评分、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均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氨基己酸能促进溃疡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疼痛,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2025, 47(5):1045-1047+1141.
摘要:目的:探究黄体酮胶囊辅助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对激素表达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平顶山市计生医院和宝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1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 57 例,参照组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黄体酮胶囊辅助主动免疫治疗.对比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3 m 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电泳时间(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EEP)水平,以及妊娠结局(成功妊娠、活胎分娩).结果: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3 m后HCG、P、E2 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明显升高,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更高(P<0.05).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 3 m后血清IL-4、IL-10 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明显升高,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更高(P<0.05);IFN-γ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更低(P<0.05).参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 3 m后ERP、HCT、EE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更低(P<0.05).试验组患者成功妊娠、活胎分娩占比相较于参照组升高(P<0.05).结论:黄体酮胶囊辅助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可调节激素表达、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升成功妊娠率.
2025, 47(5):1048-1050+1106.
摘要:目的:分析阿加曲班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 月~2024年 1 月我院ACI患者 86 例,将上述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划分成单一组(n=43)和联合组(n=43),单一组采取阿加曲班治疗,联合组采取阿加曲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比 2 组治疗效果、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表(NHI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容(HC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 95.35%(41/43)较单一组 81.40%(35/43)高(P<0.05);与单一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FMA评分较高,且NHISS评分较低,ESR、HCT水平较低(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9.30%(4/43)与单一组 4.65%(2/43)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用于 ACI 患者中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神经缺损现象,调节血液流变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加,具有较高安全性.
2025, 47(5):1051-1053+1070.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3 年5 月至 2024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PCI患者 80 例为PCI组,同时选取 8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LDH和CRP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估上述指标的诊断准确性和阳性检出率,并利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各项指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PCI组在PT、APTT、TT、FIB、LDH及CRP的检测结果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PCI组中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诊断效能中,PT、APTT、TT、FIB、LDH和CRP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PT、APTT、TT、FIB、LDH及CRP水平与NIHSS评分均正相关(P<0.05).结论:凝血四项、LDH和CRP检测对于PC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与NIHSS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精确度.
2025, 47(5):1054-1056+114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于我科就诊的 86 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丁苯酞组与联合组(n=43),丁苯酞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组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2 w后,采用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的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 2 w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检测法检测血清自由基水平,超声检测内皮功能.结果:治疗 2 w后,两组的mRS评分、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ɑ、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丁苯酞组(P<0.05);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丁苯酞组(P<0.05);两组的颈动脉内的斑块面积、中膜厚度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丁苯酞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患者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可改善自由基、炎症水平,减少内皮及神经损伤,安全性高.
2025, 47(5):1057-1059+1066.
摘要:目的:探究白葡奈氏菌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支气管哮喘(BA)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 年 7 月~2023 年 10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 83 例B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1 吸·次-1,口腔吸入,2 次·d-1,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葡奈氏菌片,1.2 mg·次-1,口服,3次·d-1.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第 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气流量峰值(PEF)]、血清因子[白介素(IL)-4、白三烯B4(LTB4)、干扰素(IFN)-γ、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治疗 30 d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湿啰音、哮鸣音、喘憋、咳嗽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P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FN-γ水平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IL-4、LTB4、NGF水平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葡奈氏菌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BA,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肺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2025, 47(5):1060-1062+1116.
摘要:目的:研究阿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3 年9 月至 2024 年 9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2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1 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联合阿柏西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黄斑区血流密度[浅层毛细血管(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和深层毛细血管(Deep capillary plexus,DCP)]、眼功能(视力和黄斑厚度)、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CP和DCP血流密度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的SCP和DCP血流密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黄斑厚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视力和黄斑厚度的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SV、MV和EDV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的PSV、MV和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阿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提高黄斑区血流密度,改善视功能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好.
2025, 47(5):1063-1066.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瘢痕厚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2023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 110 例,在接受宫腹腔镜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将手术、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查获取的瘢痕厚度进行对比,分析超声、核磁共振检查不同子宫瘢痕愈合分级患者瘢痕厚度的对比,采用相关性软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及手术检测瘢痕厚度的相关性,分析两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超声、核磁共振诊断Ⅰ、Ⅱ及Ⅲ级子宫瘢痕愈合分级患者瘢痕厚度有明显差异(F=437.849、437.078,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测量瘢痕厚度与手术检测结果之间呈正相关(r=0.615,P<0.05);核磁共振测量瘢痕厚度与手术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关系(r=0.733,P<0.05);经过一致性分析结果得出,核磁共振与手术结果的Kappa为 0.728,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的Kappa为0.633.结论:在对子宫瘢痕妊娠的瘢痕厚度进行检测时,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可将核磁共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2025, 47(5):1067-1070.
摘要:目的:探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2024 年 6 月收治的 65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aEEG和BAEP检查,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对aEEG和BAEP异常程度进行分析.结果:MRI检查发生脑损伤的早产儿 31 例,占比 47.69%,未发生脑损伤的早产儿 34 例,占比 52.3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损伤组 aEEG 监测和 BAEP 检查情况优于脑损伤组(P<0.05).aEEG 监测和BAEP检查联合诊断的AUC为 0.850,敏感度高于单独诊断,达到 93.55%.相关性分析显示,aEEG分度和BAEP分度呈显著正相关(r=0.589,置信区间 0.301~0.684,P<0.05).结论:采用aEEG与BAEP联合评估早产儿脑损伤,不仅提升诊断的敏感度,还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
2025, 47(5):1071-1073+1091.
摘要: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继发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2 年 10 月-2024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TIA患者 62 例为研究对象,按发生TIA后 90 d内是否继发CI将其分为单纯TIA组(n=33)和继发CI组(n=2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PLR、CRP、Hcy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血PLR、CRP、Hcy水平预测TIA患者继发CI的价值.结果:继发CI组ABCD2 评分、症状持续时间≥1 h占比及TIA发作次数≥3 次占比明显高于单纯TIA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和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CI组血PLR、CRP、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TIA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PLR、CRP、Hcy水平预测TIA患者继发CI的AUC分别为 0.793、0.733、0.708(P均<0.05),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 0.868(P<0.05),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TIA患者血PLR、CRP、Hcy水平可较好预测继发CI的发生,且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值得推荐.
2025, 47(5):1074-1077.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二维超声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21年 10 月至 2024 年10月看诊的 68 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CDFI、二维超声检查,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CDFI 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对比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血流参数.结果:在收集的 68 例卵巢肿瘤患者中,共检测出良性病变者 45 例,占比率为66.18%;恶性病变者 23 例,占比率为 33.82%.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二维超声联合CDFI检测准确率为86.76%,高于二维超声、CDFI检测准确率 70.59%、72.06%(P<0.05);卵巢良性、恶性肿瘤的肿块直径大小、囊性、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及腹水特征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卵巢肿瘤对比,恶性卵巢肿瘤的VM、Vps更高,而PI、RI更低(P<0.05).结论:CDFI、二维超声用于卵巢肿瘤均有定性诊断价值,但CDFI联合二维超声用诊断价值更高,且良性、恶性卵巢肿瘤的血流参数存在差异,有利于卵巢良性、恶性的判断,为临床卵巢肿瘤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25, 47(5):1078-1081.
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经醋酸艾司利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 月至 2024年 2 月我院收治的101 例癫痫患者资料,以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药组(n=48)和联合组(n=53).单药组口服拉莫三嗪 25 mg,Qd治疗(2 w后增至 50 mg,Qd);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口服醋酸艾司利卡西平 400 mg,Qd治疗(1 w后增至 800 mg,Qd).两组持续治疗 16 w.观察并记录两组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癫痫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31,QOLIE-31)评分、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National hospital seizure severity scale,NHS3)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癫痫发作严重程度、认知功能,并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脑源性神经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中枢特异性蛋白(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β,S-100β)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皮疹、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单药组(P<0.05);与单药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MoCA、QOLIE-31 较高,NHS3 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S-100β、GFAP、BDNF、NSE下降,其中联合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醋酸艾司利卡西平联合拉莫三嗪的疗效好,可减少癫痫患者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脑神经受损.
2025, 47(5):1082-1084+1126.
摘要:目的:探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胎盘蛋白-13(Placental protein 13,P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2)、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4 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后胎儿的体重情况评估胎儿是否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将研究对象分为FGR组(n=31)和非FGR组(n=63).另选取同期内的 94 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PP13、TIMP-2、HIF-1α水平.分析血清PP13、TIMP-2、HIF-1α水平与FGR的相关性和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各指标对子痫前期患者FGR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FGR组的血清PP13 水平明显低于非FGR组和对照组,非FGR组血清PP13 水平低于明显对照组(P<0.05).FGR组的血清TIMP-2 和HIF-1α水平明显高于非FGR组和对照组,非FGR组的血清TIMP-2和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P13水平与FGR发生呈负相关,血清TIMP-2、HIF-1α水平与FGR发生呈正相关(P<0.05).血清PP13 是FGR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TIMP-2、HIF-1α是F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P13、TIMP-2、HIF-1α水平联合预测FG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明显大于各血清指标的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PP13、TIMP-2、HIF-1α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FGR发生关系密切,各指标联合检测可为预测FGR发生提供有效参考.
2025, 47(5):1085-1087+1099.
摘要:目的:研究灯盏细辛辅助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2023 年 12月期间本院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9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47).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采用灯盏细辛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神经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红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S100β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试验组的NSE、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ct、PV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试验组的Hct、P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显著加快,且试验组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灯盏细辛辅助治疗后循环TIA,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提升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5):1088-1091.
摘要:目的:研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卡铂(NP,N:长春瑞滨;P:顺铂/卡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 年3 月至 2023年 12 月收治我院的 86例NSCLC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NP组(n=42)采用NP化疗方案治疗,其中取长春瑞滨注射液 25 mg·m-2+顺铂25 mg·m-2 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n=44)基于NP组加用 200 mg替雷利珠单抗溶于 0.9%氯化钠注射液 200 mL静脉注射,两组持续用药 3 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 3 个周期后采用放射免疫实验法测定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癌抗原 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 19 段抗原 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s,CYFRA21-1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 73(Golgi phosphoprotein 2/glycoprotein 73,GP-73)、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 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88.64%)高于NP组(69.05%)(P<0.05),且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SCC、CA125、CEA、CYFRA21-1、GP-73、ERCC1、K-ras、CD3+、CD4+、CD4+/CD8+、CD8+水平均下降,其中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NSCLC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蛋白水平.
2025, 47(5):1092-1095.
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4 月至 2024 年4 月我院 92 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6 例,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3 mL·次-1,2 次·d-1)和联合组(46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谷胱甘肽 1.2 g+0.9%氯化钠 100 mL,1次·d-1).比较两组治疗 14 d后临床总有效率,同时在治疗前、治疗 14 d后测定肺功能指标,包括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FEV1/FVC,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a,8-iso-PGF2α)、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CXC趋化因子配体 10(Chemokine CXC ligand 10,CXCL10)、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趋化因子配体 18(CC-chemokine ligand 18,CC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26%(P<0.05);联合组治疗 14 d后PEF、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14 d后联合组血清 8-iso-PGF2α、MDA水平较对照组低,CAT、SO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 14 d后联合组血清CXCL10、IL-6、CCL18、TNF-α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ECOPD患者经谷胱甘肽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肺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
2025, 47(5):1096-1099.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LM)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12-1 至2023-12-1 在我院接受LM治疗的 118例患者资料,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9).两组患者分别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 0.03 mg·kg-1,之后对照组行TAPB(生理盐水 1 mL+0.375%罗哌卡因 1 mL)+全身麻醉,观察组在TAPB前静脉注射盐酸氢吗啡酮 1 mg,然后行TAPB+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镇痛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酶速率法检测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观察组T1、T2 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3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24 h 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罗哌卡因麻醉能有效稳定LM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术后疼痛、氧化应激损伤,且安全性可靠.
2025, 47(5):1100-1103.
摘要:目的:探究三种不同术式用于治疗小儿阑尾脓肿对胃肠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 150例阑尾脓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n=45)、三孔组(n=54)和单孔组(n=51),分别实施开腹手术、三孔腹腔镜手术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观察对比三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改善情况、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otilin,MTL)、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和胃泌素(Gastrin,GAS)]和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并统计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和三孔组的手术时间均长于开腹组(P<0.05),且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和三孔组的止痛药使用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且单孔组的止痛药使用次数与住院时间均低于三孔组(P<0.05).与开腹组比较,单孔组和三孔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较短(P<0.05),且单孔组上述时间指标也短于三孔组(P<0.05).术后单孔组和三孔组MTL和GAS水平均高于开腹组(P<0.05),5-HT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且单孔组MTL和GAS水平均高于三孔组,5-HT水平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单孔组和三孔组血清CRP、IL-6 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WBC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且单孔组CRP、IL-6 水平均低于三孔组,WBC 水平高于三孔组(P<0.05).三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其他两组术式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脓肿效果更好,术后患儿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机体炎症反应显著减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2025, 47(5):1104-1106.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肛门瘙痒症患者应用中药坐浴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4 年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0 例原发性肛门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复方樟脑乳膏等治疗,对照组 45 例给予腧穴热敏化艾灸,观察组 4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坐浴.对比两组患者瘙痒情况、皮损情况、相关因子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肛门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间、两次瘙痒间隔时间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皮损颜色、皮损面积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β-内啡肽、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亮氨酸脑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坐浴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肛门瘙痒症患者皮损情况,减轻瘙痒情况,调节相关因子水平.
2025, 47(5):1107-1109.
摘要:目的:探讨 iRoot SP 单尖法行根管充填治疗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及牙周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的10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iRoot SP组(n=52).对照组患者行冷侧压法根管充填治疗,iRoot SP组患者行iRoot SP单尖法根管充填治疗,术后 3 m采用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疗效;根据术中的填充时间、填充面积评估根管充填效果;使用牙周探针检测 3 m后的牙周指数水平;使用称重法检测 48 h后的咀嚼能力;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术后 6 h、24 h的牙周疼痛情况.结果:iRoot SP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充填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SP组的充填时间、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iRoot SP组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iRoot SP组患者术后6 h、24 h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Root SP单尖法行根管充填治疗能够改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牙周水平以及咀嚼能力,缓解患者疼痛,且填充耗时更短.
2025, 47(5):1110-1113.
摘要: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行为感知及系统听觉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昏迷患者促醒效果和神经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4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113 例STBI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行为感知及系统听觉刺激治疗.比较患者两组促醒疗效、神经功能因子指标、意识状态、残疾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指标、脑血流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促醒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S-100B)、重组人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 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β-内啡肽(Beta-endorphin,β-E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Fugel-Meyer(Fuge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改良昏迷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重症患者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eurological status scale,INCN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残疾评定量表(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Vs)、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明显高于对照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Vd)、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行为感知及系统听觉刺激治疗能显著提高促醒效果,改善神经、认知及运动功能,提升脑组织血流灌注速度,安全性好.
2025, 47(5):1114-1116.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根管治疗方法对牙髓炎患者疼痛缓解及根尖周病变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7 月到2024 年 3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 99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 例)和观察组(50 例),分别采用传统根管治疗以及显微下超声根管治疗.治疗后 1、3、6 m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疼痛情况;治疗后 1、2、3 w采用X线片检查两组根尖周病变愈合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 3 m记录牙周相关指数,包括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并统计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 1 m、3 m、6 m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 1 w、2 w、3 w的愈合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LI、G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LI、G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咬合痛、牙龈肿胀和咬合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超声根管治疗能减轻牙髓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 47(5):1117-1119.
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镁联合心理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2 年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6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镁,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联合心理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躁狂程度[杨氏躁狂量表(YMRS)]、抑郁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YMR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Y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的ADL评分显著低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心理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能减轻躁狂、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25, 47(5):1120-1122.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减压术合脊柱重建术与单纯神经减压术在治疗胸腰椎脊髓损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 年1 月至2024 年1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98 例胸腰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减压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减压术联合脊柱重建术.分析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脊椎功能[臀部和下肢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指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脊髓稳定性(Cobb角度,椎体滑动距离)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 6 m,两组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观察组的脊髓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m,两组的凸Cobb角度明显下降,椎体滑动距离明显缩短,且观察组凸Cobb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滑动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减压术联合脊柱重建术应用于胸腰椎脊髓损伤治疗中,能缓解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提高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
2025, 47(5):1123-1126.
摘要:目的:探究重度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胎盘功能及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 7 月-2024 年 7 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重度PE患者 105 例为研究对象.统计重度PE患者孕晚期胎盘功能以及胎儿生长受限情况,并将患者分为胎盘功能正常组与胎盘功能异常组;胎儿生长受限组与胎儿生长正常组.分别检测对比胎盘功能正常组与胎盘功能异常组的血清 Hcy、VEGF 水平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组与胎儿生长正常组的血清Hcy、VEGF水平.绘制ROC特性曲线,计算Hcy、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胎盘功能及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结果:经孕晚期检查,105 例重度PE患者,有74例患者胎盘功能异常纳入胎盘功能异常组,有 31 例患者胎盘功能正常则纳入胎盘功能正常组.105 例重度PE患者中有 54 例患者胎儿生长受限纳入胎儿生长受限组,另外 51 例患者胎儿生长正常则被纳入胎儿生长正常组.胎盘功能异常组的血清Hcy 水平显著高于胎盘功能正常组,胎儿生长受限组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胎儿生长正常组(P<0.05).胎盘功能异常组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胎盘功能正常组,胎儿生长受限组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胎儿生长正常组(P<0.05).Hcy、VEGF联合检测胎盘功能、胎儿生长受限的AUC分别为 0.896、0.916,均显著高于Hcy、VEGF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Hcy、VEGF在重度PE患者胎盘功能以及胎儿生长受限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预测胎盘功能以及胎儿生长受限情况.
2025, 47(5):1127-1129.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 年 1 月至2023 年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6 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3 例)和研究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3 例).分析对比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水蛋白水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平均BCV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眼压、房水蛋白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的眼压、房水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两组的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社交能力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能提升患者得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5):1130-113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院门诊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2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药学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门诊药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Morisky问卷8 条目版本(MMAS 8-item version,MMAS-8)、服务满意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 7 d,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 7 d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医院门诊药学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
2025, 47(5):1133-1135.
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血管支架形成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的长期效果对比.方法:选取 2021 年 5月-2023 年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ICVD患者 105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EA组(予以CEA治疗,n=53 例)和CAS组(予以CAS治疗,n=52 例).分析对比两组的血管通畅率、血管狭窄率、并发生发生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AS组术后 12 m的血管通畅率显著低于其术后 3 m的血管通畅率(P<0.05).术后 12 m,CEA组的血管狭窄率显著低于CAS组(P<0.05);CAS组术后 12 m的血管再狭窄率显著高于术后 3 m、术后 6 m(P<0.05);CEA组术后 12 m的血管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术后 3 m(P<0.05).CAS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CEA组(P<0.05).两组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S与CEA治疗ICVD均具有较高疗效,且远期心血管风险低,但CEA的远期血管狭窄率更低,CAS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
2025, 47(5):1136-1138.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 55 例作为病例组.依据发病时间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急性期(19 例)和恢复期(36 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 5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MP-9 与NSE水平,进行两组对比及对比ACI急性期和恢复期MMP-9 与NSE水平.分析对比ACI不同梗死灶患者的MMP-9 与NSE水平.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病例组MMP-9 与NSE单一及联合早期诊断ACI的效能.结果:病例组的MMP-9与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I急性期的MMP-9 与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不同梗死灶ACI患者的MMP-9 与NSE水平比较: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小梗死灶,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MMP-9 与NSE联合检测AC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 90.91%、91.30%、91.11%,均显著高于MMP-9 与NSE单一检测.结论:血清MMP-9与NSE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ACI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2025, 47(5):1139-1141.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生物物理评分(Fetal Biophysical Score,BPS)、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频谱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至2024年 3 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 348 例孕妇纳入病例组.以 1:1 的比例将同时期本院收治的未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 348 例孕妇纳入对照组.所有孕妇均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BPS、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频谱参数.分析BPS、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频谱参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的B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S/D)、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脐动脉搏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及静脉导管P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大脑中动脉S/D、大脑中动脉RI、大脑中动脉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BP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2,胎儿脐动脉的AUC分别为 0.721、0.815、0.707,大脑中动脉的AUC分别为 0.787、0.730、0.728,静脉导管的AUC为 0.890,而上述因素联合诊断的AUC为 0.989.结论:BPS、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频谱参数对胎儿宫内窘迫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2025, 47(5):1142-1145.
摘要: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6例VB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3 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ri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血流速度]、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Ⅰ-Ⅴ、Ⅰ-Ⅲ、Ⅲ-Ⅴ峰间期)、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栓素B2(Thromboxane,TXB2)]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DHI评分、PI、TXB2、ET-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Ⅰ-Ⅴ、Ⅰ-Ⅲ、Ⅲ-Ⅴ峰间期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左侧VA血流速度、右侧VA血流速度、BA血流速度、CGRP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462).结论:阿加曲班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VBIV 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眩晕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减轻脑干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2025, 47(5):1146-1148.
摘要:目的:分析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前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下 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胫骨下 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内固定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 42 例,予以髓内钉+前螺钉内固定,B组 38例,予以钢板内固定,两组术后随访 12 m.比较A组、B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踝关节与膝关节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术后 1 m、3 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B组(P<0.05);术后6 m、术后 1 y,A组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前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下 1/3 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有助于促进预后恢复,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踝膝关节功能恢复.
2025, 47(5):1149-1151.
摘要:目的:分析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的疗效及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的影响.方法:纳入 2022 年6 月至 2024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2例CA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司坦唑醇组和联合组(n=46),分别予以司坦唑醇(2 mg·次-1、3 次·d-1)或CsA(4 mg·kg-1·d-1、3次·d-1)+司坦唑醇治疗.治疗 6 m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Hb、WBC、PLT),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6 m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Hb、WBC、PLT、CD4+/CD8+水平均高于司坦唑醇组,联合组IFN-γ水平低于司坦唑醇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CAA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血Hb、WBC、PLT水平,并改善免疫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2025, 47(5):1152-1154.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头孢唑肟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住院诊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 66 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与对照组(n=33),分别给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50 mg·kg-1,q6~8 h)治疗或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素雾化吸入(2 mL,Qd),治疗2 w.治疗 2 w后记录总有效率判定治疗效果,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测定呼吸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水平,记录期间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啰音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氨溴索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氨溴索组更为显著(P<0.05).氨溴索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啰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CD4+T细胞亚群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氨溴索组更为显著(P<0.05)(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头孢唑肟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应用能改善免疫功能,且起效快,提高患儿的呼吸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2025, 47(5):1155-1157.
摘要:目的:探究度拉糖肽(DUL)与利拉鲁肽(LIR)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超重或肥胖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6 月至 2024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超重/肥胖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R组(n=43)和DUL组(n=43),LIR组给予LI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DUL组给予DUL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治疗前后糖代谢、胰岛功能、血脂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及不良反应.结果:DUL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与L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DUL组FPG低于LIR组(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HOMA-β、TC、TG、BMI 均下降(P<0.05),HDL-C 均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UL与LIR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控制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和脂代谢,但DUL的降糖效果更好.
2025, 47(5):1158-1161.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MSCT)增强扫描联合CT纹理分析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4 年 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0 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两组均接受MS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与CT纹理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60 例直肠癌患者中,38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占比 63.33%;22 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占比 36.67%;经过MSCT增强扫描检查,发生组肿瘤短径、CTmax 值、CT 增强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入侵范围≥1/2 周长人数显著多于未发生组(P<0.05).CT纹理参数中,发生组峰度、熵和均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MSCT增强扫描特征与CT纹理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范围为 0.693-0.961,敏感度范围为0.500-0.909,特异度范围为0.658-0.998.结论:MSCT影像学特征在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中具有一定价值,包括淋巴结短径、CT增强差值等均有较高效能,联合CT纹理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能力.
2025, 47(5):1162-1165+1180.
摘要: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将基础理论与临床问题有机会结合,通过综合性的理论知识阐释临床现象,去解决复杂性的临床问题是现代医学培养的重要任务.期前收缩为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引发的心肌细胞的提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本项目通过设计综合实验,应用高血钾模型,重现临床案例,分析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同时,引入血钾对心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从而培养学生从多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加深对疾病机理的全面深刻理解,将有助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2025, 47(5):1166-1168.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目标与关键成果(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OKR)理念的以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 Induced Self-Education,RISE)教学模式在浅表器官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年 6 月至2024年 6 月在我院超声医学科轮转及本基地的影像学规培生 7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8),教学内容为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 OKR理念的CBL-RISE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自我评价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最终考核基础理论、病例诊断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知识掌握程度、阅片熟练度、自主学习性、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浅表器官超声诊断教学中应用基于 OKR 理念的 CBL-RISE 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阅片熟练度、自主学习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025, 47(5):1169-1172+1176.
摘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在脓毒症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调节蛋白质功能、信号传导、代谢途径和免疫反应,深刻影响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磷酸化、乙酰化、乳酸化等多种PTMs已被证明在脓毒症的病理机制中发挥独特作用,为理解这一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PTMs 的深入研究不仅为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揭示了它们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未来有望实现对脓毒症中PTMs变化的全面解析,从而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并加速PTMs靶向药物的开发,最终可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025, 47(5):1173-1176.
摘要:围孕期药物暴露作为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受到出生缺陷防控领域的不断关注,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涌现,但却缺乏系统及大数据支持.本文从出生缺陷的现状、政策、临床热点等多个方面对目前围孕期药物与出生缺陷的相关关系加以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前景和方向.
2025, 47(5):1177-1180.
摘要:目的:提高对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报道两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及特点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阐述,以加深对该类型肺癌的认识.结果: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类型常见为浸润型黏液腺癌,影像学表现以肺叶、肺段分布实变影、磨玻璃影为主,有叶间裂膨胀、枯枝征、蜂窝征、假空洞征、囊泡样改变等有别于感染性病变的特征性CT改变,肺内播散转移是其主要转移方式,治疗上需要根据不同患者选择综合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论:肺炎型肺癌临床罕见,易发生误诊,对于临床影像表现为肺炎,抗感染治疗反应差的病例,要及时行病理组织及基因检测等明确诊断,从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