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47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论著
    • CFA引发小鼠痛敏伴焦虑样行为及小鼠RSG脑区中GluR2表达的变化研究

      2025, 47(11).

      摘要 (9) HTML (0) PDF 7.32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引发小鼠产生痛敏时伴发焦虑样行为,并探究小鼠扣带回皮质(RSG)中的谷氨酸受体亚型2(GluR2)、GluR2-p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S选取10-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26只,体重20-25g为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CFA组),每组各13只。Sham组右侧足底一次性注射25μl的生理盐水作为造模的阴性对照;CFA组采用右侧足底一次性注射25μl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进行造模。分别于第0天(CFA造模前)、第1天 (造模后2h)、第3天、第7天,检测左右两足的缩足率以判断CFA造模成功与否并测定小鼠的机械性痛阈。进行旷场试验测定小鼠的焦虑情况。选取造模7天的小鼠RSG脑区标本,分别进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GluR2、GluR2-p表达水平。结果: 第1天、第3天、第7天,CFA组同侧小鼠缩足率较Sham组同侧均显著升高(p<0.05)。CFA组小鼠的中心区域滞留的时间、中心平台经过的次数均较Sham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跑动的总距离无显著差异。CFA注射7天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FA组小鼠的RSG脑区中GluR2总蛋白含量与Sham组无显著差异,但CFA组小鼠对侧脑区GluR2磷酸化的含量较Sham组对侧显著提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FA组对侧脑区中的GluR2-p较Sham组对侧有显著升高(p<0.05),且与自身同侧相比也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 CFA注射引发痛敏伴焦虑样行为,并导致小鼠RSG脑区中GluR2磷酸化增多,其可能参与焦虑样行为的病理过程。

    • >临床论著
    • 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Essen评分对TIA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评估价值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39.52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对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02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87例TIA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头颅CT血管造影、Essen卒中风险评分评估短期发生脑梗死风险,根据患者的Essen卒中风险综合评分分为低危组、高危组,比较症状侧、非症状侧血管狭窄程度,脑血管狭窄部位,以及头颅CT血管造影、Essen卒中风险评分单项及联合结果。结果 TIA后1年内根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分组,分为脑梗死低危组患者为32例(36.78%),高危组患者为55例(63.22%)。高危组症状侧轻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高(χ2=15.932、4.249、4.177,P<0.05)。高危组非症状侧轻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占比相较于低危组更高(χ2=19.853、4.249、6.290,P<0.05)。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脑血管狭窄部位颅内与颅外段、单一颅外段、单一颅内段患者占比经比较差异无意义(χ2=0.054、0.021、0.007,P>0.05)。头颅CT血管造影TIA低风险患者占比55.17%(48/87),高风险患者占比44.83%(39/87);Essen卒中风险评分TIA低风险患者占比36.78%(32/87),高风险患者占比63.22%(55/87),无极高风险患者;联合结果中TIA低风险患者占比66.67%(58/87),高风险患者占比33.33%(29/87),联合结果中高风险TIA患者短期脑梗死占比发生率相较于低风险更高(χ2=7.616、7.301、11.226,P=0.006、0.007、0.001)。结论 头颅CT血管造影可评估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Essen卒中风险评分可将TIA患者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风险进行分层,且Essen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存在密切关联。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3.5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于本院诊疗的114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胰激肽原酶治疗,n=54)和研究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n=60)。对照组采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研究组采用GM1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情况[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情况[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表(MNSI)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神经功能指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CSS、MN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的MCV(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SCV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GS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S100β、NSE、HMGB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M1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 血清CSF2RA、SCUBE1、GMP-140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93.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集落刺激因子2受体α(CSF2RA)、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94例STEMI患者,依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别纳入有效组(56例)、无效组(3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清CSF2RA、SCUBE1、GMP-140水平,分析STEMI患者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及各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效组有吸烟史、TIMI分级0~1级占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高于有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效组血清CSF2RA、SCUBE1、GMP-140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CSF2RA、SCUBE1、GMP-140水平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TIMI分级、CSF2RA、SCUBE1、GMP-140、LVEF、LVEDD、LVESD均为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SF2RA、SCUBE1、GMP-140水平联合预测STEMI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AUC为0.922,约登指数为0.787,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的血清CSF2RA、SCUBE1、GMP-140水平与介入治疗效果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在改善脑血流状态、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及其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中的价值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0.7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在改善脑血流状态、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及其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期间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56例增加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氧化应激水平、脑血流状态、神经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丙二醛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水平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增加脑血流状态,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并降低炎症因子指标及神经缺损程度。

    • 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miR-520h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89.8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动脉超声、血清微小RNA-520h(miR-520h)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入院时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miR-520h水平。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程度分级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31例)、中度(36例)、重度(29例)。分析子宫动脉超声、血清miR-520h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根据妊娠结局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妊娠结局良好(55例)和妊娠结局不良(41例)。分析比较研究组不同妊娠结局患者入院时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miR-520h水平,并采用ROC分析入院时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miR-520h水平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miR-520h水平、PI、RI、S/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miR-520h水平、PI、RI、S/D值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520h水平、PI、RI、S/D值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妊娠结局良好患者的血清miR-520h水平、PI、RI、S/D值均显著低于妊娠不良结局者(P<0.05)。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血清miR-520h水平联合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3,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68%、80.00%。 结论 子宫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及血清miR-520h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二者联合诊断可为临床预测妊娠结局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基于肺纤维化水平制定个体化有氧抗阻肺康复训练策略对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41.76 K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肺纤维化水平制定个体化有氧抗阻肺康复训练策略对稳定期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99例稳定期ILD患者,纳入时间为2022年8月—2024年1月。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肺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基于肺纤维化水平制定个体化有氧抗阻肺康复训练策略。干预两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最大通气量(MM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呼吸力学指标[动态顺应性(Cdyn)、平均气道压(Paw)以及吸气阻力(Raw)]、肺纤维化指标[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相关炎症介质表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MV、MMEF以及FR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aw、Paw低于对照组,且Cdy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L-6、LN以及H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IL-8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基于肺纤维化水平制定个体化有氧抗阻肺康复训练策略运用于稳定期ILD患者中,可提升患者肺部功能和肺部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缓解肺部纤维化,减少机体发生炎症反应。

    • 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67.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行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分析对比两组麻醉恢复情况以及入室时(T0)、麻醉诱导5min后(T1)、插管时(T2)、术毕时(T3)、拔管时(T4)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T1~T4时HR、MAP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T1~T4时HR、MAP水平平稳(P>0.05);对照组T2时的HR、MAP均较T1显著升高,T3时的HR、MAP均较T2显著降低,T4时的HR、MAP均较T3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的HR、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时的HR、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案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能促进麻醉恢复,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且安全性较高。

    •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74.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患者乳糜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4例行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72h乳糜漏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发生乳糜漏的影响因素。结果144例PTC患者中,14例术后发生乳糜漏,发生率为9.7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侧颈清扫、IV区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术中乳糜漏、血清白蛋白(ALB)低表达是导致PTC术后发生乳糜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TC患者术后有一定几率发生乳糜漏,淋巴结包膜外侵犯、IV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清扫、术中乳糜漏、血清ALB低表达是乳糜漏发生的影响因素。

    • 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联合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80.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抗体联合MP-DNA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9月-2024年8月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87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与DNA检测?对比MP-DNA、MP-IgM抗体检测与金标准检查结果,比较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DNA检测的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金标准诊断结果显示,87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中,69例阳性,18例阴性;经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诊断为65例阳性,22例阴性,其中仅有57例为真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灵敏度为82.61%,准确率为79.31 %;经MP-DNA检测诊断为阳性63例,阴性24例,其中仅有58例为真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灵敏度为84.06%,准确率为81.61 %;经MP-DNA、MP-IgM抗体联合检测诊断为阳性69例,阴性18例,其中仅有66例为真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灵敏度为95.65 %,准确率为93.10 %,均高于单独诊断,漏诊率为4.35 %,低于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DNA、MP-IgM抗体联合检测相较其单一检测对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的敏感、准确更高,为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检测患儿MP-IgM抗体、MP-DNA,可辅助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尼可地尔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4.3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尼可地尔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ICM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予以美托洛尔的37例为对照组,予以尼可地尔联合美托洛尔的35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差异>50 ms的NN间期的百分比(pNN50%)、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介素(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43 %高于对照组70.27%(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LVESd、LVEDD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SV、LVEF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rMSSD、SDNN、pNN50%、SDAN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hs-CRP、MMP-9、IL-6、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美托洛尔治疗ICM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变异性,可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 荆防止嗽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94.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荆防止嗽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柘城县人民医院2023年4月-2024年6月114例CVA患儿临床资料,1:1匹配设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n=57)、联合组(n=57),西药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荆防止嗽汤。对比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诱导痰指标、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98.25%vs85.96%)(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咳嗽阵作、咽干、少痰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高于西药组,嗜酸性粒细胞(EOS)、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23(IL-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CVA患儿采用荆防止嗽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肺功能,诱导痰排出,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对肺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39.4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对肺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本院医治的117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57例)观察组(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6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呼吸功能[呼吸频率(RR)、肺活量(FVC)、血氧饱和度(SaO2)]、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7(IL-17)、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次症积分、主症积分两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次症积分、主症积分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RR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FVC、SaO2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IL-2R、IL-17、CRP、SAA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sIL-2R、IL-17、CRP、SA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患儿采用清肺化痰活血汤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能改善呼吸功能和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儿快速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CTRP3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87.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3,CTRP3)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8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合并骨质疏松组(n=20)和未合并骨质疏松组(n=65)。收集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入院时甲状腺激素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血清CTRP3水平、骨代谢(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前肽、碱性磷酸酶、N端骨钙素)。分析血清CTRP3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8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T值为-3.5-(-1.66),平均(-2.23±0.49)。将骨密度T值≤-2.5判定为骨质疏松,85例患者中,合并骨质疏松有20例,未合并骨质疏松有65例。20例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T值为-3.5-(-2.51),平均(-2.89±0.31)。骨质疏松组血清CTRP3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且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前肽、碱性磷酸酶、N端骨钙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TRP3水平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前肽、碱性磷酸酶、N端骨钙素水平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血清CTRP3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与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前肽、碱性磷酸酶、N端骨钙素)有关。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2.2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地尔硫卓对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4年3月我院接收的95例CHD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西药组(48例),联合组(47例)。西药组接受地尔硫卓治疗,联合组接受地尔硫卓+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共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及VAS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TGF-β1、TIMP-1水平高于西药组,ICAM-1、TNF-α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CHD心绞痛安全有效,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 基于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在老年房颤患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70.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房颤患者慢病管理工作,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n=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4年1月,根据随访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5例,接受常规慢病随访)和研究组(n=45例,联合基于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干预),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工具(AFEQT)评分更高(P<0.05)。结论:老年房颤患者接受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干预,可有效减轻或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该干预方案于临床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83.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析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PHCAO)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LI)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于本院确诊并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126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上睑下垂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非发生组。收集并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白内障患者行PHCAO联合ILI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发生上睑下垂的患者有34例,发生率为26.98%,纳入发生组;未发生上睑下垂的患者有92例,纳入未发生组。发生组年龄≥60岁、合并代谢综合征、麻醉方式为眼周麻醉、术中使用开睑占比均与未发生组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代谢综合征、麻醉方式、术中使用开睑器均为白内障患者行PHCAO联合ILI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发生上睑下垂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患者的年龄、合并代谢综合征、麻醉方式、术中使用开睑器均是白内障患者行PHCAO联合ILI术后上睑下垂的影响因素。

    • 羊水胎粪污染对经阴道分娩胎儿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7.29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羊水胎粪污染(MSAF)与经阴道分娩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经阴道分娩80例羊水胎粪污染(MSAF)新生儿纳入MSAF组。另选取同期因母亲有感染高危因素,入院观察后排除羊水胎粪污染的经阴道分娩新生儿126例为非污染组。收集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检测并收集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MSAF粪染程度、胎心监护、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对比两组的新生儿和产妇结局。比较MSAF组中胎儿宫内缺氧与非胎儿宫内缺氧的胎心监护、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比较MSAF组中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的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MSAF组总产程显著长于非污染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非污染组,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及NICU入住率均显著高于非污染组(P<0.05)。胎儿宫内缺氧组显著MSL比例、胎心监护无反应型比例、血清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胎儿宫内缺氧组(P<0.05)。MSAF组中新生儿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5例,非新生儿窒息65例。重度窒息组显著MSL比例、S/D值、血乳酸、CK-MB和TBA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和非新生儿窒息组(P<0.05),轻度窒息组S/D值、血乳酸、CK-MB和TB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新生儿窒息组(P<0.05)。结论 经阴道分娩MSAF产妇胎儿宫内缺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尽量缩短MSAF暴露时间,检测并防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鲁拉西酮与利培酮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36.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鲁拉西酮与利培酮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期SCH患病人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为鲁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每组各46例。鲁拉西酮组采用鲁拉西酮治疗,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认知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鲁拉西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较利培酮组的71.74%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BDNF、GDNF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Hcy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鲁拉西酮组的BDNF、GDNF、Hcy水平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利培酮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鲁拉西酮组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利培酮相比,鲁拉西酮在急性期S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IPACK-收肌管阻滞在优化镇痛及降低足下垂发生风险中的作用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76.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收肌管阻滞(ACB)在优化镇痛及降低足下垂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ACB,n=49)、观察组(予以IPACK-ACB,n=51)。收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情况[疼痛分级评分法(VAS)]、股四头肌肌力、足下垂发生风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静息、活动时的术后6h、12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静息、活动时的术后24h,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h、12h、24h、48h,两组的股四头肌肌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足下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联合应用ACB与IPACK麻醉方案,可减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降低足下垂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经阴道二维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63.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经阴道二维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期间于本院行宫颈癌病变筛查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分析对比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经阴道二维超声单独及联合诊断宫颈癌结果。分析比较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经阴道二维超声单独及联合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94例受检者中确诊宫颈癌患者有58例,占比61.70%;宫颈上皮瘤变20例,宫颈正常16例,合计非宫颈癌36例,占比38.30%。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经Kappa一致性度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经阴道二维超声单独诊断宫颈癌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12、0.674,P<0.001);二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62,P<0.001)。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经阴道二维超声两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两组检测方法单独检查的灵敏度(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的准确度、特异度与单独检查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宫颈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尿液膀胱肿瘤抗原水平、复发率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35.03 K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尿液膀胱肿瘤抗原水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4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初次手术治疗患者,于2020年1月-2023年5月间收治,随机分为两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中膀胱冲洗时长、手术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尿功能[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手术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液膀胱肿瘤抗原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膀胱冲洗时长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长较短,术中失血量较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无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时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水平、膀胱顺应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无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一周时TNF-α、VEGF水平较低,APN水平较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尿液膀胱肿瘤抗原标志物水平无差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时CA19-9、CA125、CEA水平较低(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膀胱癌复发率,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效果良好,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损伤及对膀胱的刺激,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肿瘤标准物水平;同时可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硝苯地平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安全性分析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90.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HDCP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OD、NO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ET-1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SOD、NO、ET-1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苯地平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HDCP,能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达格列净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82.00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于本休养所就诊的85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检测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炎症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的LVEF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NT-proBNP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的血清IL-6、TNF-α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辅助治疗CHF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HMGA2和EGFR表达与病情及预后关系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153.00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高迁移率族蛋白 A2(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HMGA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与病情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IUA患者68例作为IUA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因不孕症经宫腔镜检查未粘连且宫腔形态正常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的HMGB1、HMGA2和EGFR表达情况。分析HMGB1、HMGA2和EGFR表达情况与IUA患者病情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UA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结果:IUA组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MGA2和EGF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8例IUA患者根据宫腔粘连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28例)和重度组(21例)。随着病情加重,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HMGA2和EGFR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且组间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后,IUA复发17例(25.00%),纳入复发组;未复发51例(75.00%),纳入为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不良与流产史、术前月经量、粘连范围、粘连性质、HMGB1、HMGA2及EGFR表达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和病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产史>3次、术前闭经、粘连范围>2/3、粘连性质肌性、HMGB1阴性表达、HMGA2及EGFR阳性表达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UA 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阴性表达及HMGA2和EGFR阳性表达与患者病情程度及术后复发有关,检测三者表达有助于评估患者患病程度及不良预后。

    • 肠成形袋术与直接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70.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低位直肠癌(LRC)患者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中应用结肠成形袋术(TCP)与直接吻合术(SCA)进行肠道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85例L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LAR术中不同的肠道重建方式分为TCP组(采用结肠成形袋术,45例)和SCA组(采用直接吻合术,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24h排便情况、肛门功能[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肛门失禁Wexner评分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TCP组的24h排便情况显著优于SCA组(P<0.05)。术后3个月,TCP组的LARS评分、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SCA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R中应用TCP与SCA行肠道重建,手术情况与安全性基本接近,但相较于SCA肠道重建,TCP的应用能促进患者术后排便情况恢复,提升肛门功能。

    •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136.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2024年10月期间于本院入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糖尿病合并ASCVD,将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纳入对照组;糖尿病合并ASCVD,纳入试验组。收集并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ASCVD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结果:68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单纯性糖尿病患者有41例,纳入对照组;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有27例,纳入试验组。两组的平均年龄、饮酒、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蛋白尿方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性别、吸烟、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均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吸烟、BMI>24.62 kg/m2、空腹血糖>7.4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3%、收缩压>141.79 mmHg、LDL-C>2.60 mmol/L、CRP>0.17 mg/dl均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构建:Logit(P)=-34.046+1.061×性别+0.951×吸烟+0.226×BMI+0.940×空腹血糖+0.913×糖化血红蛋白+0.022×收缩压+1.180×LDL-C+1.456×CRP。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AUC为0.935,灵敏度为88.91,特异度为80.52。结论:女性、吸烟者、高BMI、高空腹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收缩压、高LDL-C、高CRP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此建立的预测模型灵敏度及特异性较好,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工具。

    • 腋窝入路与乳房下皱襞入路行假体隆乳术的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63.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乳房下皱襞入路与腋窝入路行假体隆乳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于本院整形外科进行假体隆乳术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腋窝组(n=41)和下皱襞组(n=42)。下皱襞组采用乳房下皱襞入路假体隆乳术治疗;腋窝组采用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乳房形态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假体植入操作时间、术后3d内引流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下皱襞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腋窝组(P<0.05)。术后第1d、术后第2d,两组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d,下皱襞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腋窝组(P<0.05)。术前,两组的乳头-乳房下皱襞的经皮距离、胸骨切迹-乳头距离、乳头-正中线距离、乳房总体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各线性距离、乳房总体积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的术后各线性距离、乳房总体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假体隆乳术采用乳房下皱襞入路或腋窝入路,假体植入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均能获得理想的乳房形态;但相较腋窝入路,乳房下皱襞入路手术用时短,术后患者疼痛感轻微。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肌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5.5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与肌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 syndrome,CT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0例CTS患者纳入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分别接受高频CDU、肌电图检查。对比两组高频CDU测量指标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分析高频CDU、肌电图对CTS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的正中神经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以及正中神经腕点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肘点、腕点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和拇指-腕点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频CDU诊断CTS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肌电图(P<0.05);高频CDU与肌电图对CTS的诊断灵敏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肌电图相比,高频CDU能准确检出CTS,且高频CDU能有效显示CTS患者腕部正中神经形态、结构、走行并明确病因。

    • 不同剂量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效果评估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47.1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例拟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6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0.05?mg/kg)氢吗啡酮超前镇痛方法;高剂量组采用高剂量(0.10?mg/kg)氢吗啡酮超前镇痛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药物使用情况(首次请求镇痛时间、镇痛泵中补充剂量及总镇痛药物用量)、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在术后1、4、8、24小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首次请求镇痛的时间与低剂量组相比显著延后(P<0.05),并且高剂量组的镇痛泵补充剂量和总镇痛药物用量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术前、诱导结束时及术后1小时,高剂量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高剂量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能改善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较高。

    • 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 47(11).

      摘要 (4) HTML (0) PDF 51.1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已确诊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简易智能状态评定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收集并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结果 626例T2DM患者中,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有224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有402例。MCI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记忆、定向力各项MOCA得分均显著显著低于NC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尿病时间、身高、腰围、TG、HDL-c、Hcy、LDL-c、HbA1c、T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腰围、LDL-c、HbA1c及Hcy是T2DM合并M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受教育年限、腰围、LDL-c、HbA1c及Hcy是T2DM发生MCI的影响因素。

    • 司美格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79.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司美格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7月期间于本院诊疗的91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化胍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化胍联合司美格鲁肽与德谷胰岛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HbA1c]、胰岛功能[HOMA-IR、HOMA-β值]、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2hPBG、HbA1c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FBG、2hPBG、HbA1c各项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OMA-β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HOMA-IR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HOMA-β、HOMA-IR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G、TC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使用司美格鲁肽与德谷胰岛素治疗,能提高降糖效果,改善患者胰岛功能及血脂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 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145.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63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经影像学确认中下段输尿管再次形成结石为复发标准,并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收集并比较患者的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钬激光碎石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63例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均接受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其中结石复发的患者有51例,纳入复发组;结石未复发组有112例,纳入非复发组。非复发组和复发组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肌酐、尿常规白细胞3+、结石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升高、糖尿病、肌酐升高、尿常规白细胞3+、结石成分非草酸钙为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预测模型:logit(P)=-7.264+体质量指数升高×0.895+糖尿病×0.826+肌酐升高×0.875+尿常规白细胞3+×0.746+结石成分非草酸钙×0.621。绘制预测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3.44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诊断敏感性为85.58%、特异性为89.76%。结论 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升高、糖尿病、肌酐升高、尿常规白细胞3+、结石成分非草酸钙,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 加长PFNA内固定术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近期髋关节功能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4) HTML (0) PDF 39.6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加长PFNA内固定术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近期髋关节功能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97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时间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G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加长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近期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生物力学特征、骨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β-异构C端端肽(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9.54±3.48)min长于对照组(82.31±3.19)min,但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3.75±0.42)月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4.81±0.32)月,且切口长度(6.59±1.28)cm和术中出血(105.98±4.52)ml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14.87±2.34)cm和术中出血(124.76±6.77)ml(P<0.05);术后,观察组功能(42.61±3.28)分、关节活动度(3.42±1.02)分高于对照组功能(36.91±3.52)分、关节活动度(2.88±0.42)分,但关节疼痛(21.45±2.81)分、畸形(1.28±0.24)分低于对照组关节疼痛(26.97±2.37)分、畸形(2.45±0.13)分(P<0.05);术后,观察组载800N的压缩刚度(635.97±31.42)N/mm、扭转1.5°的扭转矩(3.89±0.28)N.m/°以及扭转1.5°的扭转刚度(2.86±0.20)N/m高于对照组载800N的压缩刚度(635.97±31.42)N/mm、扭转1.5°的扭转矩(3.61±0.24)N.m/°以及扭转1.5°的扭转刚度(2.50±0.27)N/m,但荷载800N时的压缩位移(1.03±0.10)mm低于对照组荷载800N时的压缩位移(1.26±0.13)mm,(P<0.05);术后,观察组TRACP-5b、β-CTx低于对照组,但PINP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TNF-α、IL-10以及IL-6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加长PFNA内固定术运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物力学特征,促进骨代谢,减少机体炎症因子含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该手术操作难度较高,需对术者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 不同年龄组人群SII联合HCAR预测慢性肾病不良预后的最佳切点值探讨及验证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77.7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 inflammation index,SII)、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HCAR)预测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不良预后的最佳切点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01月~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将预后不良患者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观察患者的SII、HCAR变化,评估SII联合HCAR对不同年龄组CKD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SII和HCA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60岁组的不良预后患者高于<60岁组(P<0.05)。SII和HCAR水平升高是影响不同年龄组CK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SII、HCAR水平预测不同年龄组CKD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61、0.649,联合预测的AUC为0.773,三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登指数分别为0.325、0.350。结论:SII联合HCAR可以预测不同年龄人群CKD不良预后,在高年龄不良预后CKD中水平升高。

    • TC/H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41.9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TC/HDL-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T2DM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及不同HOMA-IR水平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激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分析T2DM患者HOMA-IR水平与TC、TC/HDL-C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G、LDL-C、HbAlc、FPG、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HOMA-IR患者TG、LDL-C、HbAlc、FPG、FINS、HOMA-IR高于低水平HOMA-I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水平HOMA-IR患者相比,高水平HOMA-IR患者的TC、TC/HDL-C比值均显著提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OMA-IR水平与TC、TC/HDL-C比值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TC/HDL-C比值与HOMA-IR水平有关,与患者IR的发生关系密切。

    • 子宫内膜癌患者ER、PR、P53、HER2表达与肿瘤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39.77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蛋白53(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肿瘤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对于2021年1月到2025年5月收治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展开研究,将其分为恶性组,选取同期病理资料齐全的72例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为良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P53、HER2表达情况,分析ER、PR、P53、HER2与患者肿瘤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ER、PR、P53、HER2阳性率分别为56.94%、52.78%、37.50%、15.28%,恶性组ER、PR阳性率低于良性组,P53、HER2阳性率高于良性组(P<0.05);不同肿瘤分级患者ER、PR、P53、HER2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ER、PR阳性率由高到低为G1、G2、G3,P53、HER2阳性率由高到低为G3、G2、G1(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患者HER2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ER、PR、P5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ER、PR阳性率由高到低为无肌层浸润、<1/2肌层浸润、≥1/2肌层浸润,P53、阳性率由高到低为≥1/2肌层浸润、<1/2肌层浸润、无肌层浸润(P<0.05);ER、PR与肿瘤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53与肿瘤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HER2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ER、PR、P53、HER2与肿瘤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上述指标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浸润的有效指标。

    • 醋酸泼尼松联合标准四联抗结核疗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84.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醋酸泼尼松联合标准四联抗结核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于本院呼吸科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抗结核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的疗效、胸水炎症指标(胸水白细胞计数(Blood Cell Count,WBC)、胸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血液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两组的胸水WBC、ADA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胸水WBC、ADA水平的降幅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两组的CRP与ESR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CRP、ESR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醋酸泼尼松辅助标准四联抗结核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提高疗效,减轻炎症,且安全性较好。

    • CT灌注定量参数联合CTA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价值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65.9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CT灌注定量参数联合CT血管造影(CTA)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后价值。方法:将2023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罹患AIS患者共68例纳入本研究,收集各患者治疗后CTA评分及采集CT灌注定量参数[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并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组为预后良好组(n=43)与预后不良组(n=25)。评估两方式联合应用于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AIS患者出院前CTA评分与CBV、CBF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TP、MMT水平呈负相关(P<0.05);CT灌注定量参数联合CTA评分预测AIS预后的AUC值较各指标单独预测更高。结论:采用CT灌注定量参数联合CTA评分可对AIS患者的预后进行准确预测。

    • 南阳市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84.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南阳市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阳市所有学校进行体检的2071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研究对象的高血压发生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收集并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南阳市2071名青少年中,正常血压1611名,高血压460名,患病率为22.21%(460/2071)。高血压组的男性占比、年龄、体重指数、平均睡眠时间<8h占比、体力活动时间<70min·d-1、有家族史占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年龄、体重指数、平均睡眠时间(<8h)、体力活动时间(<70min·d-1)、有家族史均是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南阳市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2.21%,其中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睡眠时间、体力活动时间、家族史均是影响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的因素。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配合宫腔镜术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5.69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炔雌醇环丙孕酮片配合宫腔镜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23年7月~2025年1月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AU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宫腔镜术+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对照组(宫腔镜术),各60例,比较两组月经量、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凝血功能、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凝血活化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雌二醇(E2)、垂体分泌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宫腔镜术单独治疗,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可显著改善围绝经期AUB患者的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贫血症状、凝血功能、性激素水平。

    • 腹股沟疝TAPP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37.5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腹股沟疝经腹腹膜前疝修复术(TAPP)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5年5月于我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采用语言评分法(VRS)评估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疼痛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与围术期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PP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中,共35例发生慢性疼痛,发生率为43.75%,疼痛组术后VRS评分为(2.25±0.13)分。疼痛组手术时间、术前疼痛、疝环缺损≥3cm、中重度疝环粘连及切口感染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疼痛、疝环粘连及切口感染是腹股沟疝患者TAPP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TAPP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风险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术前疼痛、疝环粘连及切口感染,建议予以密切关注。

    •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1.4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2023年期间安福县6所学校(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各2所)2193名儿童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评估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各学龄段、性别、城乡之间通过统计学计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未按照学生身高调整桌椅高度、不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老师或家长从不或偶尔纠正读写姿势、老师或家长从不或偶尔纠正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距离过近问题、经常或总是在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看电子屏幕是儿童或青少年近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与年龄段、性别、城乡居住地、桌椅高度调整、是否坚持做眼保健操、用眼规范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MRI检查结果及预后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40.8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AIS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n=30)和GBE组(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GBE治疗,n=30)。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7d血液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头颅MRI复查结果[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区域范围、表观扩散系数(ADC)],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治疗后7d,GBE组总有效率(96.67%)较常规组(73.33%)更高(P<0.05);两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Hcy及NE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GBE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1年,两组DWI高信号区域范围均明显减小(P<0.05),其中GBE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1年,两组ADC值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GBE组更为显著(P<0.05);GB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GBE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GBE可显著提高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液学指标及头颅MRI检查结果,并显著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分析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53.0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诊疗方案中展开认知行为疗法+自我管理护理模式干预,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改善康复效果的影响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3.8~2024.8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自我管理干预措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ESCA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偏执情绪、敌对情绪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1.40%,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认知、自我责任感等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的时间、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F、BP、SF、MH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PF、BP、SF、M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自我管理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干预应用到慢性胃炎患者的诊疗辅助中,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促进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上升,进而获得较高康复效果,推动其生活质量评分增加,可借鉴。

    • 阴道微生态量化评分联合生化标志物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35.6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微生态量化评分联合生化标志物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RVV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阴道微生态量化评分(Nugent评分),检测白细胞酯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等生化标志物水平。以真菌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单一指标与联合指标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Nugen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酯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氢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微生态量化评分联合生化标志物诊断RVV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随着RVVC病情程度加重,阴道微生态量化评分及白细胞酯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逐渐升高,过氧化氢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量化评分联合生化标志物可提高RVVC诊断准确性,有助于病情评估,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及对NE,E,CORT水平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69.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波消融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临床疗效,并评估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2023年4月-2025年4月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术后24h应激指标水平(电化学法检测),比较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接近,P>0.05;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P<0.05。结论: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微波消融可显著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风险。

    • 不同疾病活动度的初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分析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43.7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疾病活动度的初治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活动性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分为低活动度组(26例)和中/高活动度组(3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液学检测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nti-CCP抗体、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与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检测指标对RA疾病活动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低活动度组D-D、FIB、anti-CCP抗体、ESR和RF低于中/高活动度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anti-CCP抗体水平是影响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D、anti-CCP抗体水平与RA患者中/高疾病活动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anti-CCP抗体诊断中/高疾病活动度RA的AUC分别为0.880、0.840,二者联合(并联)诊断的AUC为0.934(95%CI:0.839~0.982),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8.46%,联合因子AUC 高于单独指标(Z=2.384、3.517,P<0.05)。结论:D-D、anti-CCP抗体水平与初治RA患者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D-D、anti-CCP抗体水平可用于诊断中/高疾病活动度R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34.4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SAP病人7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0年3月~2024年2月,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单一用药组36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和联合用药组36例(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hs-CRP、IL-8)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7.22%(35/36)较单一用药组75.00%(27/36)高(P<0.05);与单一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hs-CRP、IL-8水平低(P<0.05);与单一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腹痛缓解、胃肠道功能恢复、脱离呼吸机时间短(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2例(5.56%)与单一用药组4例(11.1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SAP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hs-CRP、IL-8等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促进症状改善,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良好。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50.9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GMI)对妊娠的影响。方法:研究医院200例妊娠期女性,按其是否发生GMI将其分成感染组、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行常规抗菌治疗。分析观察对象GMI情况,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200例妊娠期女性中,出现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者共78例,感染率为39.00%;感染组剖宫产率(60.26%)、阴道助产率(19.23%)高于未感染组(27.05%、9.02%),自然分娩率(20.51%)低于未感染组(63.93%),P<0.05;感染组孕妇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胎盘粘连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新生儿肺炎、低体重儿、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GMI在妊娠期女性中发生率较高,感染类型以解脲支原体为主,感染发生后,明显增加临床剖宫产率及围生期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 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对不同状态下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检出效能评估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84.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在不同状态下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RLS)检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5年6月就诊的可疑PFO患者45例,入院后均实施c-TT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并以TEE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咳嗽动作(CM)、Valsalva动作(VM)和改良VM状态下c-TTE对PFO的诊断价值,及不同状态下RLS微气泡初始出现心动周期分布和分级差异。结果:经TEE诊断,共29例患者确诊为PFO。c-TTE检测中,改良VM状态诊断准确率略高于CM、VM状态,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改良VM状态下,RLS的微气泡在小于3个心动周期时初始出现的情况,多于CM和VM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改良VM状态下RLS分级为3级的情况,也多于CM和VM状态,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状态下c-TTE对PFO均展现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以改良VM状态下诊断价值更为突出。

    • 65岁以上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超声诊断结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5, 47(11).

      摘要 (1) HTML (0) PDF 62.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65岁以上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超声诊断结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2月到医院体检的65岁以上老年群体1032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腹部肝胆超声检查结果,确定NAFLD检出率。比较NAFLD组与非NAFLD组各项资料,分析NAFLD发生影响因素。结果:1032例患者中421例出现NAFLD,NAFLD发生率为40.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FLD组与非NAFLD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白细胞等比较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为NAFLD发生影响因素(P<0.05)。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超声检出NAFLD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等关系密切,应该重点给予关注。

    • 不同时机种植牙修复对牙齿外伤修复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36.06 K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机种植牙修复对牙齿外伤修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牙齿外伤患者12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根据种植牙修复时机分为即刻修复组60例(采用即刻修复)和延迟修复组60例(采用延迟修复)。对比两组修复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并发症情况。结果:即刻修复组修复优良率91.67%(55/60)与延迟修复组88.33%(53/6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延迟修复组比较,即刻修复组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延迟修复组比较,即刻修复组PD、PLI、SBI较低(P<0.05);即刻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5.00%(3/60)较延迟修复组20.00%(12/60)低(P<0.05)。结论:即刻与延迟种植牙修复对牙齿外伤的修复效果相当,但与延迟种植牙修复相比,即刻种植牙修复能明显减轻机体疼痛,改善患者牙周指标,降低牙周组织红肿、牙周溢脓等并发症的发生。

    • 结直肠癌患者AFP、CE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45.3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结直肠癌、健康体检者各41例,分作为结直肠癌组、健康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AFP、CEA水平。比较结直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AFP、CEA水平;并对比结直肠癌组不同肿瘤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直径、不同预后情况血清AFP、CEA水平;分析AFP、CEA和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预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AFP、CE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结直肠癌Ⅲ~Ⅳ期患者血清AFP、CEA水平较Ⅰ~Ⅱ期患者高(P<0.05)。结直肠癌低分化患者血清AFP、CEA水平较中分化、高分化患者高(P<0.05)。结直肠癌肿瘤直径≥5cm患者血清AFP、CEA水平较<5cm患者高(P<0.05)。结直肠癌死亡患者血清AFP、CEA水平较存活患者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AFP、CEA和肿瘤分期、肿瘤直径、预后死亡呈正相关,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较高,且AFP、CEA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病理特征、预后有显著关联。

    • 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生长抑素、奥美拉唑钠联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40.1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AUGIB治疗中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生长抑素以及奥美拉唑钠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80例A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06月~2024年06月)。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基础性治疗,40例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奥美拉唑钠静滴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方式为:肌肉注射矛头蝮蛇血凝酶+静注生长抑素+静滴奥美拉唑钠。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凝血功能,并统计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黑便消失时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的APTT、PT及D-D对比提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对比发现,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UGIB治疗过程中,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生长抑素+奥美拉唑钠方案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促进凝血功能恢复,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 >论著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力线及髋关节功能判定中的应用价值

      2025, 47(11).

      摘要 (2) HTML (0) PDF 48.7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力线及髋关节功能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4年6月到2025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后3d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记录下肢力线状况,术后3个月判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79例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判断为优52例,良14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83.54%。优良组术后3d的髋膝踝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外翻角、胫骨角、股骨角大于非优良组(P<0.05)。优良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非优良组(P<0.05),术后引流量低于非优良组(P<0.05)。优良组术后3个月期间的的切口感染、尿潴留、静脉血栓、切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非优良组的23.08%(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相对比较好,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力线的判定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临床论著
    • 氯硝西泮联合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47.1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氯硝西泮联合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4年10月我院的90例抑郁症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n=45)。对照组采用氯硝西泮,观察组采用氯硝西泮联合度洛西汀。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体重减轻、消沉、躯体功能异常、认知能力异常、兴趣丧失、疲乏感、睡眠障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体重减轻、消沉、躯体功能异常、认知能力异常、兴趣丧失、疲乏感、睡眠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夜间苏醒、睡眠维持、早醒、白天社会功能、白天情绪、打鼾、呼吸深长和深度睡眠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夜间苏醒、睡眠维持、早醒、白天社会功能、白天情绪、打鼾、呼吸深长和深度睡眠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递质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硝西泮联合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及安全性研究

      2025, 47(11).

      摘要 (5) HTML (0) PDF 74.0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5年5月漯河市舞阳县中心医院接诊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参与研究,以计算机随机法分组,研究组予以PFNA治疗,对照组予以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每组42例,分析治疗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显著,该技术切口小,出血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小儿支气管肺炎给予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吸入溶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5, 47(11).

      摘要 (4) HTML (0) PDF 43.3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两种不同吸入方案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2024月10月本院收治156例支气管肺炎儿童开展分析,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吸入溶液,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缩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炎性因子降低(P<0.05);且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相近(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异丙托溴铵吸入溶液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

    • 妊娠期贫血患者应用益气维血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2025, 47(11).

      摘要 (4) HTML (0) PDF 60.78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益气维血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期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23年5月至2025年5月收治的7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35例,单用琥珀酸亚铁片)和治疗组(35例,益气维血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贫血、铁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及妊娠结局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并统计不良反应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及剖宫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维血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妊娠期贫血时,对贫血、铁代谢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单一琥珀酸亚铁片,且安全性可靠,联合应用也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 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效果和对病原体转阴率的影响

      2025, 47(11).

      摘要 (5) HTML (0) PDF 38.43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口服配合阴道栓剂局部给药对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及病原体转阴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110例病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4年12月,随机分为栓剂组和片剂组,各55例。片剂组使用阿奇霉素,栓剂组在片剂组的基础上使用阴道栓剂。对比2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病原菌转阴率、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舒适度评分变化。结果:栓剂组总有效率92.73%(51/55)较片剂组76.36%(42/55)高(P<0.05);栓剂组病原菌转阴率较片剂组高,且与片剂组比较,栓剂组瘙痒消失时间、白带异常消失时间、分泌物异常消失时间、尿痛尿急消失时间短(P<0.05);与片剂组比较,治疗后栓剂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低(P<0.05);栓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2/55)与片剂组10.91%(6/5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片剂组相比,栓剂组舒适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阿奇霉素口服配合阴道局部给药的协同疗法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效果良好,可以提高病原菌转阴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炎性反应,提高舒适度。

    • 腺样体肥大所致口呼吸对小儿颅颌面发育特征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37.7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所致口呼吸对小儿颅颌面发育特征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24年2月-2025年6月期间72例患儿,其中36例为腺样体肥大伴口呼吸的患儿(实验组),36例为无腺样体肥大且无口呼吸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通过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颅颌面发育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小儿颅颌面发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颅颌面发育指标对比,实验组SNB、Pog-NB、S-Go/N-Me、Co-Go、上颌骨宽度、下颌骨宽度水平低于对照组,ANB、MP-SN、Y-Axi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口呼吸起始年龄与SNB、Pog-NB、S-Go/N-Me、Co-Go、上颌骨宽度、下颌骨宽度呈正相关,与ANB、MP-SN、Y-Axis呈负相关(P<0.05);口呼吸持续时间与SNB、Pog-NB、S-Go/N-Me、Co-Go、上颌骨宽度、下颌骨宽度呈负相关,与ANB、MP-SN、Y-Axis呈正相关(P<0.05);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腺样体肥大所致口呼吸、口呼吸起始年龄、口呼吸持续时间是影响影响颅颌面发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所致口呼吸对小儿颅颌面发育具有显著不良影响,且与儿童口呼吸起始年龄、口呼吸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35.8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超声成像对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1月~2024年11月收治的60例疑似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过超声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描述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同时分析超声检测对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超声表现:胆囊增大或肿大、胆囊壁弥漫增厚、囊内透声差、超声墨菲氏征阳性。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超声表现:胆囊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大、胆囊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囊内可透声、墨菲征阴性。超声检测诊断结石性胆囊炎的准确度为93.33%,Kappa值为0.712。结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液体积聚及强回声团伴声影等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超声检测对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HR-CT在肺腺癌病理组织亚型及分化程度预测评估中的价值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97.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在肺腺癌(LUAD)病理组织亚型及分化程度预测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5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4例LUA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HR-CT检查由两名资深胸部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评估图像中的病灶特征,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内部结构、邻近结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R-CT诊断肺腺癌病理组织亚型及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64例患者经病理确诊病理组织亚型:原位腺癌(AIS)(n=32)、微浸润性腺癌(MIA)(n=15)、浸润性腺癌(IPA)(n=17);组织分化程度:IASLC分级1级12例、2级33例、3级19例。AIS组、MIA组及IPA组在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上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IASLC分级1级组、2级组及3级组在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上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结果表明,HR-CT显示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均可对肺腺癌病理组织亚型及分化程度进行预测评估(P<0.05)。结论:HR-CT影像特征与肺腺癌的病理组织亚型和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价值及有效性分析

      2025, 47(11).

      摘要 (3) HTML (0) PDF 76.5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患者予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应用效果,以及麻醉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5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全麻患者80例参与研究,以计算机随机法分组,研究组予以瑞马唑仑,对照组予以丙泊酚,每组人数40例,分析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R、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O2比较,P>0.05。研究组BIS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风险发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推广使用。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

      2025, 47(11).

      摘要 (4) HTML (0) PDF 40.8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消融术对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试验组随机选取110例2022年1月-2024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消融术的慢性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对照组随机选取110例2022年1月-2024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鼻窦和鼻腔质量调查评分(Sino-Nasal Outcome Test-5, SN-5)、鼻内镜检查量化评分(Lund-Kennedy)]、血清炎性因子水平[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 IL-5)]、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N-5评分、Lund-Kennedy评分、IFN-γ、TNF-α、IL-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消融术可显著改善儿童慢性鼻窦炎症状,有效降低鼻腔分泌物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教学管理
    • 电子化师资评价联合动态师资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

      2025, 47(11).

      摘要 (5) HTML (0) PDF 35.3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化师资评价联合动态师资管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入我院进行住培的69名学员的教学资料,期间学员的教师团队均接受常规静态管理。同时选取2021年入我院进行住培的35名学员的教学资料,期间学员的教师团队均接受电子化师资评价联合动态师资管理。比较两组教学措施规范性、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学员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核心教学完成率以及教学资源使用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对教师团队教学热情、医患交流技巧、临床工作能力、时间投入、培养住院医师循证医学思维及临床教学能力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住培第3年,观察组年度考试成绩较对照组高,结业考试通过率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电子化师资评价联合动态师资管理应用于住培中有利于提高对师资队伍的效果,并促使住培质量得到提升。

    • >综述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作用机制

      2025, 47(11).

      摘要 (45) HTML (0) PDF 8.65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来研究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对抗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的分子机制,并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方法: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的成分检索自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使用DrugBank, GeneCards, TTD, PharmGKB和OMIM数据库建立甲状腺肿瘤相关基因集。使用 STRING数据库完成甲状腺肿瘤-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的建立。Cytoscape构建了用于可视化的网络。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本体论(GO)和生物学途径京都基因百科全书和基因组富集分析(KEGG)以发现潜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有效化合物。结果:从TCMSP中筛选出162个活性化合物和283个靶基因。通过交叉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和甲状腺肿瘤基因集获得256个潜在靶点。网络药理分析显示,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鉴定了5个核心靶点TP53,AKT1,STAT3,ESR1,MAPK1。GO与KEGG分析结果表明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治疗甲状腺肿瘤主要涉及癌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流体剪切应力几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的活性化合物,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樨草素与核心靶点TP53,AKT1,STAT3,ESR1,MAPK1的结合能均小于-6.0 kcal/mol,表明对接良好。结论:海藻玉壶汤合四逆散可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的途径发挥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