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6(11):2361-2366.
摘要:目的: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拓扑分析,探究人参-当归药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收集人参和当归的化学成分,并在Uniprot中进行基因定位;并分析GeneCards、OMIM、TTD 和 DisGeNET 数据库中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靶点,将其与药物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并利用 STRING 和Cytoscape 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更好地检索关键靶蛋白;通过生物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更深入地研究关键靶点蛋白,并使用R-studio将结果可视化.最后,借以分子对接筛选出人参-当归有效成分中与核心治疗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人参-当归中含有 22 种化学成分,已探明靶点有 110 个.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有2157 个,关键靶蛋白 54 个.蛋白互作拓扑网络包含AKT-1、TNF等关键靶蛋白.通路富集分析发现 122 条相关通路,其中包括AGE-RAGE等,均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联系(P<0.05).分子对接筛选到β-谷甾醇、豆甾醇等成分与AKT-1、NOS3 和MAPK8 有强烈结合能力.结论:人参-当归可以与AKT-1、NOS3 等靶点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学反应,包括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从而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2024, 46(11):2367-2369+2572.
摘要:目的:分析CT灌注参数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对中晚期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21年 4 月至 2023 年 7 月我院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 6 m后不同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取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至少 15 mm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相关检测,对比中晚期肝癌(入院时)及其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及血清TGF-β1 水平,经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探讨其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癌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肝动脉灌注(Arterial liver perfusion,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及血清TGF-β1 均高于癌旁组织,参数门静脉灌注(Portal liver perfusion,PVP)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预后不良患者治疗前、后参数BF、ALP、HPI及血清TGF-β1 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参数PVP显著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治疗前、后参数BF、ALP、HPI、PVP及TGF-β1 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768、0.828.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TGF-β1 预测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效能良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4, 46(11):2370-2372+2382.
摘要:目的:探究危重患者标准化俯卧位通气安全实施流程构建及应用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接收的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100 例分为对照组(常规俯卧位操作干预,n=50)和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标准化安全实施流程操作干预,n=50).评估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俯卧位维持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俯卧位维持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20.00%),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偏低(P<0.05).结论:危重患者采用标准化俯卧位通气安全实施流程操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减轻缺氧状态,缩短俯卧位维持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安全性相对较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4, 46(11):2373-2375+2402.
摘要:目的:探讨入院时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检测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2023 年12 月郏县人民医院诊治的 99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另选取同期 99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WBC、ESR、CRP、PCT水平,比较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时WBC、ESR、CRP、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WBC、ESR、CRP、PCT联合检测早期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及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能.结果:肺炎组入院时WBC、ESR、CRP、PC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患儿入院时WBC、ESR、CRP、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患儿(P<0.05);入院时WBC、ESR、CRP、PCT 水平联合早期诊断支气管肺炎患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佳敏感度分别为0.925、87.88%,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入院时WBC、ESR、CRP、PCT水平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的AUC、最佳敏感度分别为 0.906、93.48%,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入院时WBC、ESR、CRP、PCT 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关系密切,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实验室指标.
2024, 46(11):2376-2378.
摘要:目的:探究免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对cN0 期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 2023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cN0 期单侧PTC患者114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 38 例.分别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手术、免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分析对比三组的颈部功能、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结果:三组术后 3 d、3 m的颈部疼痛评分、颈部损伤指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腔镜组术后 3 d、3 m的吞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腋窝腔镜组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而锁骨下腔镜组的应激反应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腋窝腔镜组(P<0.05).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免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可以减轻对cN0 期单侧PTC患者吞咽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且不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2024, 46(11):2379-238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校合作模式下的心理治疗在抑郁高职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自杀意念、应对方式、社会功能、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 2022 年 4 月至2023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来自萍乡卫生职业学院的抑郁症在校生,随机分为药物组与合作组各 30 例.两组学生均于 2023年 10 月开始治疗,周期均为 12 w,药物组予以及舍曲林治疗及常规心理治疗,合作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基于医校合作模式下的折衷心理疗法.比较两组学生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自杀意念[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uicide Ideation,PANSI)]、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the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合作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PANSI评分、SCSQ/消极应对评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合作组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PSP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且合作组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医校合作模式下的心理治疗在抑郁高职生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纠正抑郁症高职生自杀态度与应对方式,提高其社会功能与睡眠质量,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024, 46(11):2383-2385+252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B1 对高转运腹透患者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3 年9月-2024 年7 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高转运腹透患者 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采用基础治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淀粉片)20 例和维生素组(采用基础治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维生素B1)20 例.两组均持续治疗 12 w,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糖类抗原 125、白细胞介素-6(IL-6)、腹膜肌酐清除率、腹膜转运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 12 w后,维生素组的SCr、BUN水平较基础组降低(P<0.05);治疗12 w后,维生素组的IL-6、CA125 水平较基础组降低(P<0.05);治疗 12 w后,维生素组的腹膜肌酐清除率、净超滤、腹膜转运功能水平较基础组改善(P<0.05);基础组、维生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5.00%、20.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 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肌酐清除率、净超滤和腹膜转运功能,减轻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2024, 46(11):2386-2388+2483.
摘要:目的:分析60例医源性结直肠穿孔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4年 1 月到2024 年 6 月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医源性结直肠穿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外科治疗组(行手术治疗)41 例、内科治疗组(行内科保守治疗)19 例,追踪随访 6 m,比较两组治疗后初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统计患者出院后 6 m转归情况,对转归优良及转归不佳患者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医源性结直肠穿孔患者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外科治疗组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内科治疗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出院后 6 m,60 例患者中转归不佳者占比 28.33%(17/60),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医源性结直肠穿孔患者年龄、损伤至治疗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并发症均为影响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源性结直肠穿孔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时需进行全方位考量,其中外科治疗优势相对更显著,且患者转归受年龄、损伤至治疗时间、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并发症影响,临床可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对应措施,促进预后恢复.
2024, 46(11):2389-2392+2416.
摘要:目的:探讨双降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中医证候积分、脑神经损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 年~2023 年 6 月于本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90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3组,各 30 例.对照 1 组予以桂枝茯苓丸治疗,对照 2 组予以双降汤治疗,联合组予以双降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治疗 8 w后对比3 组临床疗效.比较 3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脑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血流丧失指数(rCBFLI)]、血液流变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FGF23)/Klotho通路水平.观察 3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0.00%,高于对照 1 组66.67%、对照2 组 63.33%(P<0.05);联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 1 组、对照 2 组,MBI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NSE水平、rCBFLI低于对照 1 组、对照2 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 1 组、对照 2 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 1 组、对照 2 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FGF23、Klotho水平低于对照 1 组、对照 2组(P<0.05);3 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双降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并可减轻脑神经损伤,促进血液流变学恢复,可能与抑制FGF23/Klotho通路活化有关.
2024, 46(11):2393-2395.
摘要:目的:双腔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对足月初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 2022 年7 月至 2023 年6 月本院 100 例足月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催滴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腔水囊引产.比较两组宫颈成熟度、产程用时、阴道分娩率、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7 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 2 h、1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足月需引产的初产妇,双腔水囊联合缩宫素可促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且不增加产后感染风险,并可缓解新生儿窒息情况.
2024, 46(11):2396-2398+2405.
摘要:目的:对川崎病(KD)患儿血清总胆汁酸(TBA)和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 2022 年7 月至 2024年 6 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KD的 60 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损伤(CAL)分为NCAL组(30 例)和CAL组(30 例),选择 60 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的血液标本,测定心肌酶谱[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和TBA的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TBA和心肌酶谱变化与CAL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K、CK-MB、TBA、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KD患儿的CK、CK-MB、TBA、HBDH水平高于恢复期的KD患儿(P<0.05);CAL组的CK、CK-MB、TBA、HBDH水平高于NCAL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CK-MB、TBA、HBDH水平的升高与CAL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KD患儿CK、CK-MB、TBA水平升高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早期对患儿进行TBA和心肌酶谱检测对预测CAL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4, 46(11):2399-2402.
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赣县区人民医院儿科接受诊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 30 例,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孟鲁司特组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微生态制剂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联合组予以孟鲁司特钠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对比 4 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统计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另外 3 组(P<0.05),皮肤紫癜消失时间、腹痛及关节肿痛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另外 3 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炎症相关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低于另外3 组(P<0.05),补体C3 高于另外3 组(P<0.05),4 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4 组不良反应、复发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
2024, 46(11):2403-240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下给予盐酸胺碘酮静脉注射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2021年 3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 120 名在上饶市立医院的住院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舒适度以及发生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的严重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低浓度的盐酸胺碘酮联合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能够明显降低临床上静脉炎的发生以及静脉炎的程度分级,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舒适度.
2024, 46(11):2406-2408.
摘要:目的:探究术前碘伏阴道擦洗联合术中双氧水冲洗宫腔预防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到 2023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胎膜早破行剖宫产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术前碘伏阴道擦洗联合术中双氧水冲洗宫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T)比例及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体温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生理机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结果:术后 24 h,研究组CRP、PCT、WBC、NEUT水平低于对照组,IL-6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平均体温、住院时间及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碘伏阴道擦洗联合术中双氧水冲洗宫腔预防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而且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24, 46(11):2409-241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CHF-PI)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淀粉酶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肺部感染程度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于本院诊治的CHF-PI患者 110 例为合并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肺部感染的CHF患者 55 例作为未合并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NT-proBNP、PCT、SAA水平.依据肺部感染程度将合并组分为低危 44 例、中危 38 例、高危28 例,比较其血清NT-proBNP、PCT、SA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PI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NT-proBNP、PCT、SAA与影响因素、肺部感染程度相关性.合并组经常规治疗,依据治疗后 6 m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亚组 41例、预后良好亚组 69 例,比较其血清NT-proBNP、PCT、SAA水平,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组血清NT-proBNP、PCT、SAA水平高于未合并组(P<0.05);肺部感染程度高危者血清 NT-proBNP、PCT、SAA 水平>中危>低危(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NT-proBNP、PCT、SAA为CHF-P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T-proBNP、PCT、SAA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K-MB、LDH、cTnI、肺部感染程度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亚组治疗后血清 NT-proBNP、PCT、SAA 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治疗后 2 m血清NT-proBNP、PCT、SAA水平联合预测治疗后 6 m预后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CHF-PI患者血清NT-proBNP、PCT、SAA水平升高,其与心肌损伤、肺感染程度呈正相关,且为CHF-P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2024, 46(11):2414-2416.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筛查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超声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10 月至2023 年 10 月在于都县人民医院确诊的 62 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MRI检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及其联合诊断的准确度和kappa一致性.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76.19%和76.92%,MRI血管成像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90.48%和 73.8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别为 0.457 和 0.518,联合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95.24%和 76.92%,kappa一致性分别为 0.589,均具有较好一致性.颈动脉超声诊断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6.74%、51.61%和 90.91%,MRI结果分别为 77.91%、52.78%和 96.00%,联合诊断结果分别为 81.40%、57.14%和 98.04%(P>0.05).62 例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结果显示:共有 86 处狭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分别为 36 例、29 例、17 例和 4 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MRI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中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分别为 31 例、37 例、15例、3 例和 34 例、32 例、16例和 4 例.结论:超声和MRI血管成像及其联合检测对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2024, 46(11):2417-2419.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布地奈德辅助沙丁胺醇治疗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阳性喘息婴幼儿的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我院 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收治的 100 例API阳性喘息婴幼儿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辅助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每间隔 7 d随访 1 次,随访6 m.治疗 14 d后对比两组疗效及观察期间的临床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8.00%,高于对照组的 86.00%(P<0.05).观察组喘息发作次数、肺部哮鸣音、喘息发作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 1 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更高(P<0.05).结论:API阳性喘息婴幼儿患儿行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喘息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
2024, 46(11):2420-2423.
摘要:目的:探究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分析高BMI人群脂肪肝含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3年 1 月—2024年 6 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检查的高BMI成人 90 例,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将高BMI肥胖人群分为 3组,肥胖A组、肥胖B组、肥胖C组,每组各 30 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多回波Dixon技术诊断脂肪肝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观察脂肪分数与形态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FF与BMI、腰围、ALT、AST、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正相关性(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性(P<0.01);三组患者的FF值对比存在差异性(P<0.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FF值增高;ALT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677,敏感度为0.437,特异度为 1,95%置信区间为 0.566~0.788,P为0.0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的AUC为 0.702,敏感度为 0.451,特异度同样为 1,95%置信区间为 0.584~0.819,P为 0.007,显示出更强的统计学显著性(P<0.01);治疗后患者(6.17±3.85)%,明显低于治疗前患者的FF值(13.4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37,P<0.01).肥胖A组、B组和C组在多项代谢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肥胖C组的治疗前后FF值、BMI、腰围、低密度脂蛋白(LDL)、ALT、AST、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指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显示出肥胖C组的代谢异常最为严重.肥胖B组的上述指标也高于A组,但整体情况优于C组.同时,肥胖A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多回波Dixon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高BMI人群肝脏脂肪情况进行定量测定,可作为肝脏脂肪动态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2024, 46(11):2424-2,42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白细胞介素 33(IL-33)水平与心律失常型冠心病(Arrhythmogenic Coronary Heart Disease,ACHD)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 2022 年1 月-2022 年 12 月在我院确诊为ACHD的患者 88 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33 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个数,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为期 6 m随访,随访结束后依据冠脉狭窄程度划分为观察组(Gensini积分>53 分,n=29)和对照组(Gensini积分≤53 分,n=59),比较两组血清PLR、NLR和IL-33 水平差异,采用Person检验临床相关性,ROC结果分析PLR、NLR和IL-33 联合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PLR和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33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和NLR与ACHD老年患者冠状狭窄程度分级均呈正相关性(P<0.05);IL-33 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PLR、NLR和IL-33 联合诊断效能为.结论:ACHD 患者血清PLR、NLR和IL-33 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2024, 46(11):2427-2429+2531.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 78 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3 例)和预后不良组(55 例).分析比较两组入院及治疗 2 w后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血清ALB、sST2 水平.比较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及血清ALB、sST2水平.ROC曲线分析治疗 2 w后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ALB、sST2 对CHD合并CHF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入院时的LVEDD、LVESD及血清sST2 水平比较显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血清ALB水平、LVEF比较显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P<0.05).入院时及治疗2 w后,预后良好组的血清ALB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sST2 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入院时及治疗 2 w后,预后良好组的LVEF、LVEDD、LVESD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治疗 2 w后,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ALB、sST2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 0.835,最佳预测敏感度为 94.55%,特异度为 73.91%.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ALB、sST2 水平检测对CHD合并CHF患者转归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
2024, 46(11):2430-2432.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enhanced imaging,DCE-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我院检查的 74 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单项、MRI联合DWI及DCE-MRI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并计算MRI单项、MRI联合DWI及DCE-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0 例为恶性病变,44 例为良性病变.其中 29 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 例子宫内膜炎,5 例子宫内膜息肉.DCE-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MRI联合DWI(P<0.05).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71,P<0.05);DWI诊断子宫内膜癌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理想(Kappa=0.582,P<0.05);MRI 联合 DWI 诊断子宫内膜癌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916,P<0.05).结论:DCE-MRI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常规MRI检查与MRI联合DWI检查,与病理检查一致性极好.
2024, 46(11):2433-2435+2528.
摘要:目的:比较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分别联合阿扎胞苷(Azacitidine,AZA)与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1 年 12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 128 例高危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VD组和VA组,各 64 例.两组患者均口服VEN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VD组联合静脉滴注DAC,VA组联合皮下注射AZA.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生化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VA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明显高于VD组(P<0.05).治疗 2 个疗程后,两组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Non erythroid cell,NEC)均明显降低,且VA组的上述血生化指标明显高于VD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VEN联合DAC治疗相比,VEN联合AZA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高危MDS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2024, 46(11):2436-2438+2423.
摘要:目的:探讨恩格列净与卡格列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单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单药失效的T2DM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恩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卡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3 m.分析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肾功能、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 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总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格列净或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单药失效的T2DM患者中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指标,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卡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更佳.
2024, 46(11):2439-2441+2569.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 2022 年 3 月至2024 年1 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 94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 47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治疗 1 w.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中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采用多功能呼吸力学检测呼吸做功、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 3、7 d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缩短;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做功、气道阻力水平及治疗 3、7 d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参照组,治疗后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态顺应性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消退患儿体内炎症分泌,改善血气指标,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2024, 46(11):2442-2444+2563.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临床妊娠结局,探讨左甲状腺素治疗效果.方法:纳入 2021年 1 月至 2023年 6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 279 例亚临床甲减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甲状腺自身抗体是否阳性及是否接受左甲状腺素治疗将其分为四组:A组(83 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且接受药物治疗者;B组(76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且接受药物治疗者;C组(55 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且未接受药物治疗者;D组(65 例),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者且未接受药物治疗者.另纳入 98 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出院时各组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A 组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事件孕妇百分比均显著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妊娠结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伴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且未接受药物治疗者,其妊娠结局相对较差,需要及时干预并给予左甲状腺素治疗.
2024, 46(11):2445-2447+2557.
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多神经阻滞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4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2 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多神经阻滞.分析比较两组的苏醒、拔管时间及喉罩使用率,视觉模拟评(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喉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2 h、术后 6 h、术后 12 h、术后 24 h,两组的VAS评分随术后时间增加而降低,且观察组术后 2 h、6 h、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T1 时间点比较,对照组的T2、T3、T4 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值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的T2、T3、T4 时间点的MAP、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神经阻滞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手术中表现出更佳的麻醉效果,具有更短的苏醒和拔管时间、更低的喉罩使用率及更优的早期镇痛效果,且能维持更稳定的生命体征.
2024, 46(11):2448-2450+2540.
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联合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宁乡市中医医院的 237 例疑似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血培养病原菌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CT、IL-6、CRP、SAA水平,分析血清PCT、IL-6、CRP、SAA及联合检查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237 例疑似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中,血培养阳性患者占比为 74.68%(177/237),血培养阴性患者占比为 25.32%(60/237).细菌感染组血清PCT、IL-6、CRP、S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IL-6、CRP、SAA水平及联合检测曲线AUC大于参考线(AUC>0.5),血清PCT、IL-6、CRP、SAA、联合检测曲线AUC分别为 0.731、0.703、0.590、0.686、0.839,95%CI分别为 0.670~0.786、0.641~0.761、0.525~0.654、0.623~0.745、0.786~0.884,敏感度分别为 0.418、0.593、0.260、0.565、0.729,特异度分别为 0.967、0.767、0.950、0.917、0.850,cut-off值分别为4.77ng·mL-1、126.51pg·mL-1、144.18mg·L-1、406.81mg·L-1.结论:血清PCT、IL-6、CRP、SAA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且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于单项检测.
2024, 46(11):2451-2453+2581.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及醛固酮(Aldosterone,Ald)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诊断、损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3年 2 月至 2023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8 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DN组.同时选取同期本院健康者体检者 54 例,设为对照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将DN患者分为早期DN组与中晚期DN组.分析比较各组的mAlb、TRF及Al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Alb、TRF及Ald与GFR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Alb、TRF及Ald检测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DN组mAlb、TR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DN组的mAlb、TRF水平均显著低于中晚期DN组,Ald水平显著高于中晚期DN组(P<0.05).血清mAlb、TRF与GFR呈负相关关系,Ald与GFR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示,三者联合(mAlb+TRF+Ald)联合检测诊断D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918、0.817;AUC值=0.900,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mAlb、TRF及Ald可作为诊断DN、评估肾损伤的重要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DN的诊断效果.
2024, 46(11):2454-2456+2554.
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用于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间在我院就诊的TIA患者 6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随访 1 m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对照组(n=50)和卒中组(n=1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颈动脉超声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情况、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定量参数[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程度、RI明显高于对照组,EDV、PS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上述超声指标均为TIA患者继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IA患者有较高的风险继发脑卒中,颈动脉超声特征可评估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024, 46(11):2457-246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 complicat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CCL)患者术后恢复、疼痛应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CL患者 6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CCL患者分为LC组(n=32,LC联合LCBDE治疗)和OC组[n=28,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围术期指标、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OC组,LC组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 24 h、72 h,2 组患者的NRS评分逐渐下降,且LC组低于OC组(P<0.05);术后 24 h,2 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升高,且LC组低于OC组(P<0.05);L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C组(P<0.05).结论:LC联合LCBDE联合治疗CCL,创伤小,给CCL患者造成的疼痛应激反应轻,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2024, 46(11):2461-2463+2505.
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厄贝沙坦在 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9-1至2023-9-1期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7).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 150 mg·次-1,1 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 0.2 mg·次-1,1 次·w-1.治疗前、治疗 12 w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方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 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同时测定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 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T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并比较两组受试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 12 w 后的血糖指标(FBG、2 hPBG、HbA1c)、肾功能指标(血清Cys C、Scr及 24 hUTP)及DBP、S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 12 w后的血浆ET-1、vW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厄贝沙坦治疗 2 型糖尿病肾病可有效调控患者血糖、血压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肾功能,且安全可靠.
2024, 46(11):2464-2467+256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脂蛋白a[LP(a)]表达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73 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 6 m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7)和预后良好组(n=146).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ALP、LP(a)水平.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血清ALP、LP(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ALP、LP(a)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病变支数中多支占比、cTnI、ALP、LP(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变支数、cTnI、ALP、LP(a)为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ALP、LP(a)单独及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ALP、LP(a)是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
2024, 46(11):2468-2470+2575.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舱在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ACI病人 9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单一组(n=46)和联合组(n=46).单一组采用丁苯酞,联合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舱,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 95.65%(44/46)较单一组 80.43%(37/46)高(P<0.05);治疗后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低,脑血流量(CBF)、脑血流速度(CBFV)较高(P<0.05);2 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舱治疗用于ACI患者中疗效显著,能改善卒中程度,增加脑血流量,且安全性较高.
2024, 46(11):2471-2473+2596.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8 例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结束时患者是否出现疾病进展将患者分为疾病进展组和疾病未进展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患者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68 例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患者中 14 例(20.59%)出现疾病进展.两组的长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依从性、HBV DNA载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依从性差、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104 cps·ml-1 是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患者疾病进展处于高水平,长期饮酒史、肝癌家族史、依从性差、HBV DNA载量是乙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
2024, 46(11):2474-2476+2419.
摘要:目的:探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辅助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伴躁狂患者阳性症状、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4 月收治的 98 例SCZ伴躁狂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以MECT治疗.治疗 4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 1 y复发率,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阳性症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SDSS)评估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采用肌电诱发仪测定P300、N250、错误相关负电位(Error related negativity,ERN)、后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波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Fibrobalst growth factor-2,FGF-2)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后研究组阳性症状、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300、N250、ERN波幅高于对照组,LPP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DNF、NGF高于对照组,FGF-2 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1 y复发率(6.82%)低于对照组(23.26%)(P<0.05).结论:MECT辅助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SCZ伴躁狂疗效显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阳性症状,利于社会功能恢复,且复发率较低.
2024, 46(11):2477-2479+2483.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赛洛唑啉联合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临床症状及鼻腔生理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138 例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9 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单鼻孔每次 64 μg,早晚各喷 1 次.观察组采用盐酸赛洛唑啉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盐酸赛洛唑啉每次 2-3 喷,每日2 次.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 7 d后采用糖精清除试验测定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ucociliary transport time,MTT),采用鼻阻力仪测定鼻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R),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血清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P选择素(P-selectin,PS)、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计算IFN-γ/IL-4 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及临床症状总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IFN-γ/IL-4 高于对照组,MTT、NR、sICAM-1、ECP、PS、TIgE、IL-4 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赛洛唑啉联合布地奈德治疗AR,能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鼻腔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2024, 46(11):2480-2483.
摘要:目的:探讨母体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趋化因子 12(Chemokine 12,CXCL12)水平联合检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1 月-2024 年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5 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产检的健康孕妇 105 例为对照组.依据宫内窘迫程度将产妇分为轻度组(64 例)和中重度组(41 例).比较三组血清VEGF、EPO、CXCL12 水平、平均胎心率、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和舒张期比值(Systolic to diastolic ratio,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分析其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中重度组血清VEGF、EPO、CXCL12 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VEGF、EPO、CXCL12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的平均胎心率、脐动脉血流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对照组;轻度组的平均胎心率、脐动脉血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EPO、CXCL12 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程度、平均胎心率、脐动脉血流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EPO、CXCL12 水平联合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AUC为 0.920,约登指数为 0.724,敏感度为 91.43%,特异度为 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血清VEGF、EPO、CXCL12 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及其病情程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
2024, 46(11):2484-2486+2493.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感染治疗中PCT动态监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 2021 年 4 月-2023 年 7 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细菌感染性患者 63 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患者 58 例作为对照组.评价研究组抗感染治疗效果,并根据治疗效果将研究组进一步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研究组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入院当日血清PCT水平.分析比较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治疗后 24 h、48 h及 72 h血清PCT水平.分析影响细菌感染性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研究组入院当日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治疗有效组 51 例、治疗无效组12 例;随着时间增长,两组PCT水平均显著上升,但治疗无效组治疗后 24 h、48 h及 72 h PCT上升幅度均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有 54 例、预后不良组有 9 例.预后不良组的APACHEⅡ评分、血糖、TNF-α、IL-6 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APACHEⅡ评分、血糖、TNF-α、IL-6及PCT水平升高是影响细菌感染性患者预后的多因素(P<0.05).结论:PCT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风险.
2024, 46(11):2487-2489+2544.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9 月~2023 年 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4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2 例.两组均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对照组经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经皮入路行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伤椎恢复情况[功能障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安全性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红蛋白(Myoglobin,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长、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24 h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 1 d、出院前VAS评分均比术前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术后 1 d、出院前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前ODI指数、伤椎后凸Cobb角就均较术前下降,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上升,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当天两组的CK、MB、LDH水平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都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但经皮入路创口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且术后疼痛感更轻.
2024, 46(11):2490-2493.
摘要: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0年 1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20 例AECOPD合并A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痰液粘稠度、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白介素-17、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水平均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H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痰液粘稠度、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白介素-17、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H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鼻腔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AECOPD合并ARF患者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降低痰液粘稠度、改善呼吸及心率水平,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提高鼻腔舒适度,降低再次插管率.
2024, 46(11):2494-2497.
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IgM抗体、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儿童MP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诊治的 120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 5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疾病组患儿根据实验室培养及病毒学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n=45)及MP组(n=75),比较 3 组患儿的MP-IgM、WBC及CRP水平,同时根据重症诊断标准,将MP组患儿分为重症组(n=24)及普通组(n=51),比较MP-IgM、WBC及CRP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MP-IgM、WBC、CRP单独及联合鉴别儿童MP肺炎及病情程度的效能.结果:MP组患儿的MP-IgM 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患儿 MP-IgM 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细菌感染组及MP组患儿血清WBC、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且细菌感染组的WBC、CRP水平高于MP组患儿(P<0.05).MP-IgM阳性、WBC、CRP等作为检验变量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MP-IgM、WBC、CRP单独及联合早期诊断MPP的AUC为 0.713、0.839、0.884、0.980.重症组MP患儿MP-IgM阳性率、WBC、CRP均高于普通组(P<0.05);MP-IgM、WBC、CRP单独及联合评估重症MP感染的AUC分别为 0.627、0.670、0.801、0.934.结论:MP-IgM抗体联合WBC、CRP在鉴别早期MP感染中效能较高,且在重症MP患儿早期识别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 46(11):2498-2501.
摘要: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 2022 年 1 月至2024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0),分别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和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 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测定患者的疼痛水平;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定患者的腰椎功能水平;使用影像学检查患者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突(Lumbar lordosis,LL)变化;术后 3 m使用肌张力测试仪测试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躯干肌力和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 3 m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低于内固定组,JOA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术后脊柱Cobb角高于内固定组,两种患者的TK、LL角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 3 m的腰椎躯干肌力、活动度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 3 m复发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有效缓解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活动能力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2024, 46(11):2502-250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水平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细胞免疫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 115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 48 例,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 67 例.按照患儿接受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其中发生组 45 例,未发生组 70 例;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 100 例健康儿童作为参照组.检测并对比各组血清 HMGB1、IFN-γ水平,并对比轻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 HMGB1、IFN-γ、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巨核细胞计数(Megakaryocyte,MK)水平,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 HMGB1、IFN-γ水平和 PLT、MK 之间的关系,对比预后不同状况两组的血清HMGB1、IFN-γ水平,采用 ROC 曲线分析血清 HMGB1、IFN-γ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细胞免疫障碍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 HMGB1、IFN-γ水平均比参照组高(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血清 HMGB1、IFN-γ水平均相较于轻型组明显上升,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LT、MK均相较于轻型组下降(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血清HMGB1 和PLT、MK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IFN-γ与PLT、MK均呈负相关(P<0.05);发生组血清HMGB1、IFN-γ水平相较于未发生组升高(P<0.05);血清HMGB1、IFN-γ联合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细胞免疫障碍AUC值为 0.911,比单独采用HMGB1、IFN-γ预测的AUC值高.结论:再生障碍贫血患儿血清 HMGB1、IFN-γ水平异常上升,且上述指标和细胞免疫障碍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将其作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细胞免疫障碍评估的主要指标.
2024, 46(11):2506-2508.
摘要:目的:探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 2022年 1 月至2023年 1 月期间本院检验科的 68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随访 6 m评估早期肾损伤情况,并依据肾损伤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TGF-β1、NGAL水平,分析血清TGF-β1、NGA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评估价值.结果:68 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肾损伤有 14 例,发生率为 20.59%.发生组血清TGF-β1 水平高于未发生组,NGAL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 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呈正相关(r>0,P<0.05),而NGAL水平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呈负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血清 TGF-β1、NGAL 单独及联合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0.70,其中以联合评估价值最高.结论:血清 TGF-β1、NGAL 异常表达参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发生,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2024, 46(11):2509-2511.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数共 110 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9月.所有患者均进行 3D-CTA与 3D-DSA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瘤体最大直径与瘤颈径和 3D-CTA对确诊的瘤体位置检出准确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AN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2,P<0.05),采用 3D-CTA 检出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检出符合率为 100.00%,大脑中动脉 66.67%,大脑后动脉为75.00%,前交通动脉为 74.12%,后交通动脉为 95.65%,颈内动脉颅内段为 89.47%;3D-DSA与 3D-CTA检查结果显示,两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3D-DSA检查相比,3D-CTA其一致性较高,且对于瘤体不同位置的检出率均表现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2024, 46(11):2512-2515.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6月至 2022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50 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急性加重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各25 例.收集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影响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因素.构建风险模型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发生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占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体重指数和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CO2 水平高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OR>1,P<0.05),体重指数较高、ALB水平较高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保护因素(OR<1,P<0.05).构建风险模型,验证模型显示C-index值为 0.973,具有良好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风险模型评估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73,说明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结论:气管扩张症患者发生急性加重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重指数、感染铜绿假单胞菌、ALB、PaCO2 等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4, 46(11):2516-2518.
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出血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医院收治的 6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组采用静脉给药注射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2 w时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性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溶栓后 24 h血管再通情况;溶栓后 48 h内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 2 w时,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NSE、S100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 24 h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 48 h内观察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促使血管再通,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2024, 46(11):2519-2522.
摘要: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SS)对小儿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11 月至 2023 年5 月于我院就诊的 116 例M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 58 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MSS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M(Immunoglobulin M,IgM)、G(Immunoglobulin G,IgG)、E(Immunoglobulin E,IgE)]、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肺功能指标[残气容积(Residual Volume,RV)、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R)]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A、IgM、IgG、IgE、FVC、PEFR水平均明显提升(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IL-6、SAA、PCT水平、R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MSS治疗小儿MP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肺功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24, 46(11):2523-252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肝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p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我科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间 124 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分 2 组,各 62 例,常规组行恩替卡韦片等常规疗法,研究组加服鳖甲煎丸辅助治疗,4 w作 1 疗程,共 3 疗程,治疗 3 疗程后比较其临床疗效及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采用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液指标评价其对患者肝功能、AngⅡ、MMP-2等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研究组 3 疗程末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蛋白水平较高,总胆红素及丙氨酸转移酶水平较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较低,血清AngⅡ、MMP-2 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间患者均无药物有关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鳖甲煎丸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及AngⅡ、MMP-2 水平,并显著改善其肝功能.
2024, 46(11):2526-2528.
摘要:目的:分析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比值(Apolipoprotein B/Apolipoprotein A1,ApoB/ApoA1)在缺血性脑梗死辅助诊断中效能.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7 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试验组,选取本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体检者 106 名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并以MRI检测结果作为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金标准.比较两组Cys-C、ApoB/ApoA1.以MRI检查结果为依据,对比Cys-C、ApoB/ApoA1 单一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评估Cys-C、ApoB/ApoA1 单一以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梗死与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试验组的Cys-C、ApoB/ApoA1 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Cys-C、ApoB/ApoA1 两项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独检测.Cys-C、ApoB/ApoA1 联合诊断缺血性脑梗死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Cys-C、ApoB/ApoA1 在缺血性脑梗死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024, 46(11):2529-2531.
摘要: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辅助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3 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39 例)和观察组(替罗非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44 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3 m后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其中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用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表示,神经功能用(中国卒中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表示,日常活动能力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表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m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I及R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辅助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治疗方案能改善ACI患者脑部血流量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2024, 46(11):2532-2534.
摘要:目的:比较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收集 2021 年 7 月至2023 年8 月我院106 例Frankel E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分别采取传统后路手术以及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术后 3 d比较两组的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 1 d、术后 3 d和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痛感、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和影像学检查比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后下地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升高,伤椎 Cobb 角均显著缩小(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有效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腰椎功能障碍恢复更佳.
2024, 46(11):2535-2537.
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4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9 例,采用布地奈德治疗200 μg分为早晚两次雾化吸入)和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 4-5 mg口服)联合布地奈德治疗,45 例).治疗 3 m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特异性Ig E(Specific IgE,sIgE)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vs 77.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25+Tre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IgE、IL-10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及FEV1/FVC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CD4+CD25+Treg、sIgE、IL-10 水平及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4, 46(11):2538-254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 年1 月~2023 年2 月期间于本院行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接受手术治疗的 8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先经腹部超声检查,然后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诊断瘢痕妊娠的金标准,比较术前经腹部超声检查、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瘢痕妊娠的价值.结果:87 例瘢痕妊娠患者,经手术确诊Ⅰ型瘢痕妊娠 62 例,Ⅱ型瘢痕妊娠 25 例.术前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瘢痕妊娠的准确率及对瘢痕妊娠类型的鉴别准确率均高于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单一检查(P<0.05),且联合鉴别诊断的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强(P<0.05).结论:应用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联合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价值较高,且联合检查对瘢痕妊娠类型的诊断亦更为准确.
2024, 46(11):2541-2544.
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12 月收治的CAP患者 62 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检测凝血五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分析CAP患者凝血五项的组间差异,以及凝血五项对CAP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62 例CAP患者低危患者 33 例,中高危患者29 例,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CAP患者PT、TT、APTT、D-D水平升高(P<0.05);62例CAP患者中有53 例预后良好,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CAP患者PT、TT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TT、APTT、D-D诊断中高危CAP的AUC范围在 0.742~0.927 之间(P<0.05),PT、TT评估CAP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 0.840、0.838(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对CAP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24, 46(11):2545-2547.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凝乳酶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Functional dyspepsia,FD)临床症状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79 例F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应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沙棘干乳剂联合疗法,81 例)和观察组(应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沙棘干乳剂+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疗法,98 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清IL-6 水平和血清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1 m后,两组的上腹痛、腹部胀满感、进食后过早饱足、频繁嗳气、恶心、呕吐、胃酸倒流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 m后,两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D患儿在接受健胃消食口服液+沙棘干乳剂的基础上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后,展现出了更佳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帮助患儿缓解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中的IL-6 和TNF-α,其安全性高,适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
2024, 46(11):2548-2551.
摘要:目的:研究气腹因素对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患者应激水平、胃肠功能及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4 年 5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的 11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低压组(n=39)、中压组(n=39)和高压组(n=40).三组采用的气腹压力分别为 6~8 mmHg、9~11 mmHg和12~14 mmHg.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血气指标(pH、PaO2、PaCO2)、血清中D-乳酸水平、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Cdyn)水平、应激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气末CO2 值(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气道峰压值(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压组和高压组患者的意识恢复及拔管所用时间、术后首次的排气时间、首次的排便时间、首次的进食时间及住院所用时间均明显长于低压组患者(P<0.05).T3 和T4 时,中压组和高压组的pH、PaO2 均比低压组明显降低,PaCO2 明显升高(P<0.05).术后,中压组和高压组的血清D-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T3时,高压组患者Cdyn水平明显低于低压组,HR、MAP、ETCO2、Ppeak 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高压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苏醒延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中采用较低的气腹压力可以明显抑制应激水平,降低对胃肠功能及肺顺应性的影响.
2024, 46(11):2552-2554.
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退变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1年 1 月至2023年 12 月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300 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腰椎MRI增强扫描,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评价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退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评价 MRI 增强扫描血管渗透性参数与 JOA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经临床诊断 300 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确诊 26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36 例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组).MRI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 96.59%(255/264),特异度为 97.22%(35/36),准确度为 96.67%(290/300).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高于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5).不同退变程度患者Ktran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者中依次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Ktrans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726,P<0.05).结论:MRI增强扫描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高,且Ktrans可用于患者退变程度的评估.
2024, 46(11):2555-2557.
摘要: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1 年3 月-2024 年4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 91 例纳入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健康者 90 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试验组血清 BNP、NT-proBNP 水平.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对试验组进行分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分析试验组血清BNP、NT-proBNP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BNP、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功能分级结果显示:Ⅰ级 17 例、Ⅱ级 44例、Ⅲ级 21 例、Ⅳ级9 例.试验组BNP、NT-proBNP水平比较: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血清BNP、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与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BNP与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
2024, 46(11):2558-2560.
摘要:目的:研究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对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2 月~2024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采用后内侧入路固定术的内侧组(n=30)及采用后外侧入路的外侧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围术期指标,记录骨折愈合时长,对比踝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内侧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外侧组(P<0.05);内侧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AOFAS)评分高于外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内侧入路相较于后外侧入路治疗效果更好,可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提高愈合效果,有效提高踝关节功能,安全性好.
2024, 46(11):2561-2563.
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经环丝氨酸胶囊联合 3DTZE/9DTZ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年 1 月期间本院诊治的 80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 3DTZE/9DTZ 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丝氨酸胶囊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CD4+、CD8+)、肺功能[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T显著高于对照组,CD8+T显著低于对照组(P<7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FEV1、FV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丝氨酸胶囊联合 3DTZE/9DTZ方案治疗肺结核,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4, 46(11):2564-2566.
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并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 年9 月至 2023 年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例HT合并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纳入A组;35 例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纳入B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证实.统计分析两组高频超声征象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声像图表现;比较两组高频超声参数及杨氏模量均值;通过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高频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 94.29%,高于单独诊断(71.43%、71.43%),漏诊率为 5.71%,低于单独诊断(28.57%、28.57%)(P<0.05);A组杨氏模量均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边界模糊、强化不均匀、有微小钙化、结节内血管丰富占比高于B组,形态规则占比低于B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SWE技术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降低漏诊率,有利于临床尽早诊断HT背景下的结节性质,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4, 46(11):2567-2569.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年 12 月至 2023 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5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分为过慢组(20 例)、正常组(26例)和过快组(19 例).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分析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中晚期正常组的身高、最后一次产检腹围均显著高于孕中晚期过慢组,但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孕中晚期过慢组的最后一次产检腹围、最后一次产检宫高、身高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孕中晚期正常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慢组及过快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晚期过快组,巨大胎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孕中晚期过慢组巨大胎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中晚期过快组,早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孕中晚期过快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慢、过快是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巨大胎儿的影响因素(OR>1,P<0.05);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早产儿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产后出血、巨大胎儿、早产儿具有一定影响.
2024, 46(11):2570-2572.
摘要:目的:探究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9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胱抑素C(Cyata tin C,Cys C)和血糖水平及预后情况.根据患者的预后不同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1 例)和预后不良组(35 例),探究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空腹血糖、空腹血压及Cys C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 6.5~10%及>10%占比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组(P<0.05).HbA1c水平及Cys C水平均与AIS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有关,NIHSS评分越高,其不良预后风险也增高.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相关.
2024, 46(11):2573-2575.
摘要:目的:探究生长抑素+兰索拉唑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胃泌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GIB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0),分别采用静脉滴注兰索拉唑 30 mg治疗以及采用生长抑素 3 mg持续泵入+静脉滴注兰索拉唑 30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2 w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L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免疫荧光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并比较治疗 2 w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 w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FIB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APTT、PT时间及GAS、MLT、TNF-α、hs-CRP、IL-6 水平显著低(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兰索拉唑治疗UGIB对患者凝血功能、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2024, 46(11):2576-2578.
摘要: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对临床症状及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1 月~2024年 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钠注射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 1 w.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AMY及脂肪酶(Lipase,LPS)水平进行比较,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异常、腹痛、发热、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AMY及LPS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钠注射治疗的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其症状改善时间,改善其血清AMY及LPS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安全性高.
2024, 46(11):2579-2581.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4 年 3 月间我院收治 64 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2 例.对照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BNP治疗.治疗周期均为 12 w.评估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心功能(SV、LVEF、LVESD、LVEDD)以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 LVEF、SV 显著提高,LVESD、LVEDD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NT-proBNP、sICAM-1 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和心脏功能指标,降低血清NT-proBNP和sICAM-1 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为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2024, 46(11):2582-2584.
摘要:目的:探讨西那卡塞联合碳酸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患者钙磷代谢及尿素清除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本院诊治的 7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SH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西那卡塞和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n=36)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碳酸镧治疗,n=36),两组均持续治疗 8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 8 w后采用比色法检测钙磷代谢水平,超声检测甲状腺体积,采用放射免疫分析仪法检测血清指标;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7.22%,对照组为77.78%(P<0.05).治疗 8 w 后两组血磷和钙磷乘积均降低(P<0.05),甲状腺体积减少,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降低,观察组均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44%,对照组为 11.11%(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碳酸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SHP 患者治疗效果较佳,且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4, 46(11):2585-2587.
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应用洛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1 月~2023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90 例,均接受TACE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采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及观察组(n=54,采用表柔比星联合洛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AF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疾病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62.96%、81.48%)均较对照组的(30.56%、55.56%)高(χ2=9.074、7.067,P<0.05);(2)治疗 3 m后,观察组血清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FP均较对照组低(t=4.361、3.815、3.308、2.808、3.529,P<0.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56%、13.89%,比较无差异(χ2=1.852,P>0.05).结论:洛铂在肝癌TACE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能有效提高疾病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同时改善肝功能,降低AFP,安全性较高.
2024, 46(11):2588-2590.
摘要:目的:探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GnRH-ɑ)联合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康复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 8 月~2021 年9 月期间我院收治80 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GnRH-ɑ 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指标,并以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及雌二醇(Estradiol,E2)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月经量评分、FHS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GnRH-α联合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及月经量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4, 46(11):2591-2593.
摘要:目的:探讨将视频、情景模拟等多维度内容融合的问诊模式应用到泌尿外科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新问诊模式教学组选取 2 个班,64人,教学方法上融入视频、案例导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与临床见习问诊、智慧树学习等形式开展问诊教学,形成视频、情景模拟等多维度融入的问诊模式,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分析对课程讲授的满意程度,传统问诊教学组则按传统教学方式执行,两组教学内容一致,最终以学生实践课成绩和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与传统问诊教学组比较,在 80 分以上分数段,新问诊模式教学组同学明显多于传统问诊教学组(P<0.01),调查表结果显示新问诊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同,同学们掌握了良好的问诊技能.结论:在泌尿外科问诊中融入视频、情景模拟等多维度问诊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改善传统问诊教学问题,提高学生问诊技能,值得推广应用.
2024, 46(11):2594-2596.
摘要:医学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医学教育的实验操作课程,将德育教育融入医学技能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运用云教材、PBL教学、探索性实验和技能操作大赛的手段,重构机能实验学的课程目标,深化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为机能实验教学的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