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较高,T2DM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引起渗透性利尿,促使钙磷等排泄增加,从而造成骨密度降低,T2DM并发OP患者病理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强度减弱等[1]。临床常采用降糖药物、钙剂等治疗T2DM并发OP患者,但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因而寻找治疗疗效相关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干预方案。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可刺激内皮细胞迁移,促使骨折区域血管生成、骨再生[2]。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主要由成骨细胞分泌,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状况,参与骨形成、骨转换等过程[3]。5"-核苷酸酶(NT5E)主要表达于肝细胞、内皮细胞等,可催化核苷酸去磷酸化,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且与骨密度改变有关[4]。但血清BMP4、BALP、NT5E水平与T2DM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相关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旨在探讨T2DM并发OP患者血清BMP4、BALP、NT5E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开拓新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