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血清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动态变化,与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改善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APTB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选例原则,选取同期97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并分析血清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APTB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危险度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发生治疗无效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治疗无效患者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高于治疗有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均为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联合预测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938,约登指数分别为0.637、0.778,敏感度分别为82.61%、91.30%,特异度分别为81.08%、8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高水平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4.954倍、6.101倍、4.398倍,治疗4个月后,血清sTim3、sIL-2R、sCD14高水平患者发生治疗无效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患者的5.837倍、12.932倍、8.8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B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存在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改变,且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检测血清sTim3、sIL-2R、sCD14水平可为临床预测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