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小切口后外侧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在髋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1年4 月至 2023 年4 月温县人民医院 93 例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小切口组 45 例行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AFHR,传统组 48 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AFHR.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 3 d、5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学指标,术后 6 m,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量表手术优良率同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 24h引流量、术后各时间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 3 d、5 d小切口组血清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Y(Neuropetide Y,NPY)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 6 m手术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与传统后外侧入路AFHR治疗髋部骨折均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而前者能优化手术流程,减少术中出血和降低疼痛,可促进术后恢复.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原旭海;余进伟;王斌.基于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小切口后外侧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46(12):2642-2644+279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1-14
  • 出版日期: